【大紀元2024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紐約報導)12月19日,紐約特殊高中入學考試(SHSAT)承辦公司培生(Pearson Inc.)終於獲得了紐約市教育局的新合同,這意味著紐約市的3萬中學生可以按時申請特殊高中入學考試了。華裔教育專家、曼哈頓研究所研究員陳慧華撰文表示,這是華裔最為重視的傳統教育觀念——「擇優錄取」價值觀在紐約的勝利。
陳慧華認為,這個拖了很久的有爭議的合同問題不是合同本身,因為這個合同五年只有1700萬美元,在市教育局五年總共2000億的預算中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她認為「這是個有關(重視)種族還是(重視)成績的問題。」
陳慧華表示,8所特殊高中在紐約市400個高中和700個高中項目當中微不足道,反對SHSAT的人說這區區幾個高中就能「造成種族歧視」,是沒有一點說服力的,只能說明這些人把教育局的失敗轉移話題而已。
從另一方面來講,這8個高中數量雖少,卻培養出了15個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其原因就是這些高中的學生是靠成績選拔上來的,是擇優錄取的。
「重點是成績。」陳慧華寫道,這個「成績」不是猶太人的成績,或者亞洲人、中國人的成績,而是不分種族的「成績」,「亞洲人並不是尋求特殊優惠待遇⋯⋯而是要求一種不分膚色的招生程序:人人享有平等權利。」
而在反對者當中,有不少人是自己享受過特殊高中的標準和教育後,反過來過河拆橋,支持取消特殊高中,叫嚷用抽籤或者可操控的主觀考核標準來決定准入,這是「毫不掩飾的種族主義」,是有利於一些人的制度和政治議程。
陳慧華說:「即使一個六年級的學生也能看出這種計畫的荒謬,正如一個年輕人向專家小組提出的問題:我們是否也可以通過抽籤來雇用人和解僱人呢?」
不過最終,紐約市教育政策小組(PEP)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紐約必須保留經過驗證的特殊高中和特殊高中考試。」陳慧華寫道,「支持SHSAT反映的是未來所有學生的心聲」,相反就會「對這座城市最有才華的學生造成傷害」。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