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債收益率下跌 與日本形成歷史性反轉

人氣 1170

【大紀元2024年12月19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呈工綜合報導)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定2025年實施所謂「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與「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後,上證指數、長期國債收益率、人民幣匯率同時下跌。3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日本形成歷史性反轉。有專家認為,中國經濟高增長期已結束,人民幣匯率破8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上證指數在經濟工作會議開幕日小幅上漲,而會議閉幕的12月12日則從3,461.44點急速下跌,至12月13日跌至3,391.88點,跌2.01%。12月16日收盤,更進一步跌至3,386.33點。

2024年12月16日,中國國債從1年期至30年期收益率全部下跌。其中,20年期的長期國債收益率跌至2.012%;30年期的長期國債收益率1年前還維繫在3%左右,在進入11月後跌至2.2%,12月16日則跌破2%大關,跌至1.965%。

同日,日本20年期長期國債收益率為1.878%,30年期長期國債收益率2.260%。中日20年長期國債收益率拉近,而30年期國債則被稱之為「失去30年」的日本反超,形成歷史性反轉。

這一歷史性的反轉,受到日本廣泛關注。NHK報導認為,一直「經濟高增長」的中國國債收益率首次低於長久苦於通縮的日本,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在減速,高增長時期已經終結,正進入一個轉換期。

NHK引用多名國際金融及市場專家的觀點表示,中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下降,意味著在中國缺乏有前景的投資機會。房地產業持續萎縮,大量資金無處可去,最終只能進入債券市場。

北京發出將要降息的信號後,中國與美國的借貸成本差距也擴大至十多年來最大,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12月13日降至1.77%,創下歷史新低。與此相對,美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小幅上升至4.33%。中美之間的收益率差,時隔22年首次超過2.5%。

歷史性反轉 中國30年期國債低於同年期日本國債

日本國債分為2年、5年、10年、15年、20年、30年、40年期不等,利率支付有固定利率型與浮動利率型兩種。

日本債券投資者主要可分為五大類:日本央行,占比52.0%;風險投資,占比19.0%;銀行等,占比13.0%;年金及年金基金,占比7.0%;海外,占比6.5%。日本央行持有國債占總體一半以上,是國債的最大的核心投資者。

國際主要評級公司對日本國債的評級趨勢,隨著日本的經濟情況變化而不斷變化。例如,1998年11月,穆迪將日本國債評級從AAA下調至AA1。此後,國際評級機構多次修改對日本國債的評級。

2011年12月,日本國內的評級機構R&I將日本國債從AAA下調至AA+。這是日本國內評級機構首次下調評級,迄今沒有變動。

自2010年以來,中國的債券收益率趨勢性下行,2024年12月19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1.757,創下歷史新低;2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085,3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021。

10年前,日本2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1.065,2016年曾一度暴跌,但從2019年以來一直呈趨勢性上升,10年後的12月18日收益率升至1.876;而日本30年期國債,10年前其收益率為2.023,迄今大致呈趨勢性上升,10年後的12月18日收益率升至2.240。

從日本國債的收益率情況可以看出,國債年期越長,收益率越高;而中國國債20年期與30年期的收益率卻形成倒掛,期限長的30年國債反而比20年的收益率少。

日本國債收益率在全球都是較低的,而中國的長期國債收益率目前則跌至接近日本國債收益率,而30年期國債甚至低於同年期的日本國債,出現了歷史性反轉。

日本經濟界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日本市場交易者擔心未來幾年通貨膨脹會加速,債務供應會擴張;與此相對,飽受通縮威脅的中國經濟,則越來越被視為「日本化」,而中國的經濟衰退,也引發1990年代亞洲國家所經歷的對資產負債衰退的恐慌。

習近平的經濟刺激措施未能帶動經濟復甦,而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則承諾增加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這也拖累了市場信心。經濟學家分析,這些因素可能會鼓勵更多資金流入日本,而非中國。

專家:人民幣破8只是時間問題

從今年短期趨勢看,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自9月15日一直上漲,人民幣在持續貶值。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結束後,人民幣進一步貶值。12月17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7.2912元,逼近7.3關口。

1981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1:1.6左右;此後人民幣一路貶值,1994年貶至1:8.7的歷史低點;從2005年開始,人民幣持續升值,至2013年一度升至最高1:6。此後,匯率雖然持續波動,但大體維持在1:6至1:7之間,直至2023年5月跌破1:7。

人民幣匯率由中共央行操控,每天僅允許在央行設定的中間價上下浮動2%。

在近期中共高層會議上,「基本穩定匯率」等說法已消失。這被認為中共當局可能在2025年採取靈活匯率政策,適度讓人民幣貶值,以應對未來川普即將實施的增加關稅政策。

川普多次表示,他計劃對所有進入美國的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

有消息顯示,隨著川普關稅壓力的迫近,作為應對之策,中共高層決策者準備採用2018年模式,將人民幣貶值,以便促進出口,從而減輕關稅壓力帶來的影響。

美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表示,雖然中共當局可以肆意操控匯率,但人民幣一旦大規模貶值,就會導致資本外逃。

有專家預測,人民幣未來可能貶值至7.5元兌1美元。2018年中美貿易戰期間,人民幣兌美元累計下跌超過12%。如果人民幣匯率貶至7.5,將接近此前的貶值幅度。更有專家認為,人民幣跌破8元兌1美元也只是時間問題。

李恆青也認為,人民幣貶值是大趨勢,可以預期,未來人民幣兌美元至少是8以上。

雖然人民幣貶值可支持出口、拉動經濟增長,但專家警告,這可能會引發他國採取進一步增加關稅、實施進口限制等報復措施,從而對中國長期貿易環境造成影響。此外,由於人民幣主動貶值,很可能引發亞洲其它國家發起貨幣貶值競賽,給地區經濟帶來額外壓力。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脫鉤持續 美中國債收益率差距達十年來最大
【菁英論壇】中共拍板大印鈔 百萬億級海嘯將臨
中共中央經濟會議確定「大水漫灌式印鈔」
川普勝選後 中國11月資本外流規模創新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