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紐約市警察局於週一(25日)舉行線上聽證會,討論《非紐約州居民槍枝許可修正案》。該提案旨在回應最高法院在NYSRPA v. Bruen案及不斷演變的第二修正案法規背景下對槍枝許可規則的要求。
2022年,最高法院在「紐約州步槍和手槍協會(NYSRPA)訴Bruen」案中裁定,紐約州要求申請隱藏攜帶槍枝執照的申請者提供「正當理由」的規定違憲。為此,紐約市修訂相關規範,但針對非紐約州居民的許可申請程序尚不明確。今年8月,市長和警察局長批准緊急規則以應對公共安全挑戰,並啟動正式規則制定程序。
《非紐約州居民槍枝許可修正案》新規重點包括:(1)非居民許可申請:新增程序,允許非紐約州居民申請紐約市槍枝許可證;(2)手槍登記規範:更新登記槍枝執照的流程;(3)隱蔽攜帶規則:修訂每張執照可登記槍枝數量的限制,並明確攜帶僅限一支槍枝。
週一的聽證會上,一些市民批評紐約市每90天限購一支槍的規定過於嚴苛,尤其與其他司法管轄區相比,大多數地區僅限於30天一次,並提供豁免條款(如康州針對教練、維州針對收藏家等)。此外,紐約市將限制擴大至所有槍枝,而非僅限手槍,亦被認為不合理。
還有意見認為,90天購買限制阻礙合法擁有武器的權利,與《哥倫比亞特區訴海勒案》和《布魯恩案》的判決精神不符,無助於阻止犯罪,反而影響守法公民行使自我防衛的權利。應聚焦於打擊非法槍枝交易,而非對合法購買施加更多障礙。
流程效率方面,部分意見認為,紐約市槍枝許可申請程序繁瑣、缺乏透明度,需經過批准信、背景調查與警局審核,整個過程可能長達6個月,處理效率遜於其他州(如賓州、德州)。
有意見建議取消購槍限制、簡化流程、縮短申請處理時間、降低申請費用等,但也有聲音認為,維持嚴格審核是保障公共安全的必要手段。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華埠射擊技術研究會會長蔡韋儀支持現行嚴格審核程序,並認為簡化流程可能帶來安全隱患。
她說,現在華人中,老移民持槍多數是出於生意的需要。例如,做珠寶生意的人,每天結業時手上有大量現金,他們通常會在店鋪或銀行之間運送現金,或者將現金帶回家,需要自行保護安全,因此攜帶槍枝對他們的生意運作是必要的。不過,從今年開始,即使不是因為經營生意的需求,也有更多人能獲得許可。槍枝規定已比以往寬鬆了許多。
紐約槍械射擊協會會長John Lin則認為,申請效率低源於警局人手不足,與長島的審批時間相比,紐約市因人口眾多導致申請流程緩慢,而非居民的背景調查則更為複雜。
位於法拉盛的槍械射擊協會目前約有五六百名成員,會員有生意人、學生、公務員,也有打工族。John Lin說,在這些新移民群體中,槍枝需求更加多樣化。大部分申請者希望用槍枝來保護自身安全,特別是居住在布朗士等治安不佳地區的人。而除了生意人需要攜帶槍枝以防範風險外,還有一些成員純粹是槍枝收藏愛好者。
對於玩槍愛好者來說,他認為紐約市90天購槍限制過於嚴苛,且限制犯罪的效果有限,因為犯罪者常使用非法槍枝。他還提到,紐約對彈匣容量的限制(手槍10發、長槍5發)影響了槍械愛好者的使用體驗,因為他們覺得這種設計像「閹割版」。
「比如,一些長槍(如半自動步槍)的彈匣可能是固定式的,無法拆卸,並且必須鎖定,這種設計對於玩槍愛好者來說體驗大打折扣。」他表示,在紐約州,普通民眾能購買的自動步槍幾乎都屬於「閹割版」,他認為彈匣容量的限制缺乏實際意義,「如果有人真的想犯罪,無論限制多少彈匣都無法阻止,因為他完全可以前往外州購買更大容量的彈匣。」
聽證會上,紐約市警局承諾將審核所有意見,並與相關利益相關者討論後續改進方向。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