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1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趙芬妮紐約報導)紐約市餐飲聯盟(NYC Hospitality Alliance)近期的調研顯示,因成本增加、食客摀緊錢袋子,七成以上的餐飲業主表示今年夏季業績不如去年。然而,華埠餐飲業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類似美麗華茶餐廳接手老字號鳳凰餅家店址,業主尋求更大店面開設新分店者並非個別現象,分析認為,華埠的深厚飲食文化底蘊對於食客來說具有難以抵擋的吸引力。
華埠商業改進區(Chinatown BID)行政總監陳作舟接受本報採訪指出,疫情後雖然華埠物價上漲,但仍有許多餐飲店因生意迅速增長而擴張,包括素食餐廳Buddha Bodhi、咖啡館Paper Son Cafe,其中中餐廳「四川水煮魚」和「清味蘭州拉麵館」等,均在疫情後迅速復甦,開設規模更大的新店。

他觀察,華埠的餐飲復甦呈現幾個值得注意的特點和趨勢:首先,部分老店歇業並非因經濟壓力,接棒模式悄然轉變。類似鳳凰餅家的歇業並非因高成本壓力,而是業主達到經濟積累後選擇退休,且後代無意接手辛苦的餐飲業務。同時,也有部分業主以新品牌開設分店,不再沿用原名,如勿街的Strawberry Home和凱瑟琳街的E Noodle(粥麵館)新開的店名都和原來不同,令外界難以察覺其實為同一經營者。

其次,陳作舟分析旅遊熱潮成為助推餐飲復甦的巨大動力。根據紐約市旅遊與會展局(New York City Tourism + Conventions)數據,2023年的紐約訪客超過6,180萬,帶來740億的經濟消費,預計2025年遊客將達到6,800萬。
「今年鐵定的數字就是6,400萬。」陳作舟引用相關報導說,這些旅遊團的遊客對華埠的好奇度增長了3倍以上。記者最近在華埠也觀察到,勿街及其周圍到處可見成群的遊客駐足聆聽導遊講解,成為華埠一道亮麗風景。
但這裡鮮少見到大型長途旅遊巴士,自911以來,這裡的停車位不僅未見增加,柏路上的400個停車位被市政徵用,其它停車塲也被挪用,現有的停車位可能根本無法滿足龐大旅遊團的需求。
陳作舟提到,其實曼哈頓公共交通發達,無疑成為大部分遊客的首選。連結曼哈頓中心的6號地鐵,從布朗士一路南下,途徑曼哈頓不同的著名地標,穿越華埠,最終到達觀光名勝——布碌崙大橋(布魯克林大橋)。MTA年初發布報告,估計該地鐵車次2023年全年載客1.4億人次,比長島鐵路和大都會北方鐵路的乘客總和還要多。
對於遠道而來的遊客而言,華埠以其悠久歷史和獨特風貌讓人無法錯過。陳作舟說,「紐約市擁有850萬人口,華埠中心居民僅2萬多人,而這6,400萬外來遊客對本地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但他也指出,新入市的餐廳並不容易經營,店鋪業主面孔多變是常態,「多半的餐館活不了超過五年,很多餐館十幾個月就關掉了,而華埠總體超過6年。」他認為這反映了華人以食為天的深厚飲食文化底蘊。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