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台灣故宮推出「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

人氣 164

【大紀元2024年1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灣報導)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畫」或「敘事畫」為主要展件,希望呈現「圖像」能夠超越文字描述、為觀眾提供更豐富訊息的潛力與特性。

台灣故宮表示,不論古今中外,圖像一直具有能超越文字、更強烈及訊息豐富的傳播影響力,「畫語——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除精選題材情節各異的故事畫外,更邀請本土漫畫家繪製新圖,與故宮院藏古畫搭配敘事,呈現圖畫歷久彌新、跨越時間隔閡說故事的魅力。

北車電子海報
主視覺。(台灣故宮提供)

「畫語——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分為四個單元,彼此呼應。第一單元「圖像強大的敘述力」通過多樣化的圖像來源,如墓室祠堂裡忠孝節義的石刻線畫、敦煌壁畫的佛本生故事或《孝經》、《詩經》等思想或文學經典的附圖,邀請觀眾感受圖像傳達的豐富情節內涵。

毛人(民國溥儒《太平廣記故事冊04》)。(台灣故宮提供)

第二單元「成教化、助人倫」體現儒家文化影響下,圖畫成為傳述道德倫常、期待激起帝王借鑑仿效意願的重要媒介,如《二十四孝》、《帝鑑圖說》等。

明仇英畫《帝王道統萬年圖冊‧大禹治水》(台灣故宮提供)

第三單元「賞心悅目」則強調圖畫的娛樂功能,通過文學、戲曲、小說情節,如《文姬歸漢》裡國族認同與親情間拉扯的悲涼遺憾等,讓觀眾感受故事畫最根本的魅力。

宋李唐《文姬歸漢圖冊》(台灣故宮提供)

第四單元「如何辨別畫面中的故事」則將主動權交予觀眾,觀眾通過拼湊蛛絲馬跡,共同解讀故事內容難辨的冷門敘事畫,一起成為繪畫中故事的重構者。

策展人書畫文獻處邱士華副研究員表示,本次展場設計師邀請本土漫畫家,根據展出的8件精彩作品,結合展件局部,以漫畫方式繪製畫面中的故事,希望吸引動漫世代觀眾的注意,也幫助突顯畫中值得注意的重點。

宋 陳居中《文姬歸漢》圖軸(台灣故宮提供)
宋人折檻圖(台灣故宮提供)

策展人書畫文獻處助理研究員林宛儒表示,此次展出幾件國寶級文物,包括只能展出42天的國寶——陳居中的《文姬歸漢圖》立軸以及《折檻圖》,非常難得。而另一套共18開的重要古物李唐《文姬歸漢》冊頁,特別製作斜台,讓觀眾可以超近距離觀賞這套細緻的作品。

卻坐圖(台灣故宮提供)

配合「畫語——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國寶聚焦」第四季也推出宋人《卻坐圖》,本幅取材自漢文帝史實,講述袁盎於文帝偕后妃遊覽上林苑時,勸皇帝勿讓寵妾慎夫人僭越座次,以免尊卑失序、反而害了她。畫面描繪了不願就座的慎夫人、袁盎進言勸諫以及皇帝端凝傾聽的場景。人物表情和動作乍看平和肅穆,但文帝與持兵器侍衛一齊注視袁盎的眼神,卻又增添了微妙的緊張感,充分展現圖像敘事的魅力,值得觀眾細細品味。

責任編輯:李天琦

相關新聞
外交部捐贈故宮12件文物 落實「全民的故宮」
故宮攜手巴黎「大美不言」特展 260件珍寶罕見來台
故宮南院琉球論壇登場 台日學者齊聚交流
故宮博物院前常務副院長王亞民落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