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1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香梅韓國報導)11月11日11點整,警笛聲迴蕩在整個釜山,所有人低頭靜默1分鐘,追悼在韓戰(6·25戰爭)中犧牲的聯合國軍人。
當天,韓國國家報勛部在釜山聯合國紀念公園舉辦「第十八屆聯合國參戰勇士國際追悼日」紀念儀式。來自20多個國家的聯合國退役軍人和家屬、駐韓外交使節、聯合國軍軍官將士、學生等800餘人參加。

活動的鳴槍禮環節中,槍隊向空中鳴放21輪空彈,以示對逝者的最高禮遇。
曾參與「仁川登陸作戰」的已故美國海軍陸戰隊退役軍人梅爾文·梅納爾(MelvinMenard)的女兒瑪麗·麥肯托什(Marie Mclntosh)當場朗讀了獻給父親和父親戰友的信函,信中提到,「父親生前心心念念在韓戰中犧牲的各國戰友,每當仰望天空,就彷佛在向他們問好。韓國是他的第二故鄉」。
讀信過程中,瑪麗一度落淚。梅納爾的女婿和一對外孫則在活動上深情獻唱「被遮擋的路(가려워진 길)」。
報勛部部長姜貞愛(강정애)表示,「韓國政府和人民將銘記在心,是70多年前聯合國參戰勇士用生命換來的自由的種子如今開花結果,成就了今日大韓民國的和平與繁榮。韓國將堅持禮遇、報答參戰勇士,並持續與各參戰國合作,更會盡最大努力讓後代記住這段歷史。」
韓國給予參戰勇士最高禮遇
韓國建有世界上唯一的聯合國烈士陵園——釜山聯合國紀念公園。這裡安葬著2328名來自13個國家的聯合國參戰軍人。他們分別來自英國(892名)、土耳其(462名)、加拿大(381名)、澳洲(281名)、荷蘭(123名)、法國(47名)、美國(40名)、韓國(38名)、新西蘭(32名)、哥倫比亞(4名)、比利時(1名)、南非(11名)、挪威(1名)和其它國家(15名)。
活動當天,一具最近被發現的英國無名參戰者遺骸在這裡入土。而一位過世的泰國參戰老兵也根據生前遺願被葬於此地,成為入住該陵園的第14個聯合國成員國的軍人。
2007年,時年78歲的加拿大籍聯合國退役軍人文森特·科特尼(Vincent R. Courtenay)建議所有聯合國成員國面向釜山聯合國紀念公園默哀1分鐘。從此,22個參加韓國戰爭的聯合國成員國每年都會在約定的時間面向釜山,追慕逝去的勇士。各國定下活動標語「面向釜山(TurnToward Busan)」,沿用至今。
韓國從2020年開始,根據《宣揚聯合國參戰勇士榮譽法》將11月11日定為「聯合國參戰勇士國際追悼日」,並在每年這天舉辦「面向釜山」活動。


韓戰始末與老兵命運
上世紀40年代,韓半島陷入了南北分裂狀態。以三八線為界,在南邊,以李承晚為首建立了民主共和國「大韓民國(韓國)」,而金日成在北邊建立了信奉共產主義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朝鮮)。
1950年6月25日清晨4點整,朝鮮人民軍跨越韓半島三八線南下入侵韓國,兩個政權之間爆發戰爭,遂稱「6·25戰爭」。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宣布美國出兵韓半島。同日,聯合國安理會在蘇聯缺席下通過第83號決議,授權使用武力。
此後幾個月,來自18個國家的軍隊陸續到達韓半島援助韓國。10月19日,中共派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2軍」進入韓半島作戰,開始了所謂的「抗美援朝」戰爭。
戰爭初期,韓國軍隊節節潰敗,美軍加入後局勢逆轉,朝鮮人民軍逐步北退。而在中方參戰後,中朝軍隊全線進攻,突破了聯合國軍防線,從此戰爭進入膠著狀態。
經歷一年多的大規模衝突後,交戰雙方均損失慘重,同意停火談判,討論休戰事宜。最終於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根據停戰時的實際控制線建立朝韓非軍事區作為緩衝地帶。韓半島南北雙方仍有外交衝突和軍事對峙,持續至今。
由於韓戰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越南戰爭兩大戰爭之間,美國、英國也以「被遺忘的戰爭(The Forgotten War)」代指該戰爭。
然而,韓國沒有忘記這場戰爭,而是每年舉辦各類活動紀念「6·25戰爭」犧牲者與老兵,教育下一代不要忘卻歷史,更不要忘記為韓國的今天獻出寶貴生命的世界友人。
令人唏噓的是,當年參加同一場戰爭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屍骸現今多被遺失在韓半島的某處。回顧這段歷史,不禁讓人思考,他們的參戰究竟是所謂「保家衛國」,還是助紂為虐?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