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鳴臯應相士之言中武舉 名揚清朝水師

文/劉曉
清朝福建水師海軍艦艇「威遠號」。(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45
【字號】    
   標籤: tags: ,

根據史料,廣東梅州人顏鳴臯是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武進士,曾在福建多地擔任總兵兼署提督。他是清朝中葉梅州重要的涉台歷史人物。當時的台灣島屬於福建管轄,顏鳴臯的足跡曾遍及台澎地區。他曾在澎湖、金門等地擔任過游擊、守備、副將等職務十餘年。

清朝梁恭辰所著的《勸戒錄》,記述了顏鳴臯的一些軼事。他為人豪爽,才智非同一般,而且喜歡讀書。年輕時,有一位相士預言他將來會靠長槍大劍奪取功名。他聽後嗤之以鼻,認為這十分荒唐,因此更加刻苦攻讀。

快到三十歲時,顏鳴臯因為急於求取功名,就在服父喪未滿二十七個月時,就參加入學考試。結果被人告發,不予錄取。有人對他說:「相士之言已經應驗了,看你的骨相魁梧奇偉,他日定會被朝廷委以軍事重任,而且你一定會不辱使命。你為什麼要長年累月伏案讀書呢?」

顏鳴臯認為言之有理,於是棄文習武,學習騎馬射箭。一年後,就能輕鬆飛身上馬,跳躍上車,身手十分敏捷,於是參加當地的鄉試,中了武舉人。

之後,顏鳴臯北上赴京參加武舉會試。在船行至揚州夜晚停泊時,他聽到相鄰的船上有一群說廣東話的人在高聲爭論,便前去拜訪,得知他們都是兩廣地區去參加會試的舉人,結伴同行。

他們爭論的原因是有一名來自廣東番禺的朱某,病重將亡,大家商議將他丟棄在附近的山嶺上,但又擔心等他日回鄉時,朱某的家人索要遺體、棺木,從而引發訴訟,因此眾人長時間議而不決。

顏鳴臯得知原委後,說道:「這樣做萬萬不可,你們和朱君都是同鄉,怎麼忍心將他丟棄在荒郊野外,讓野豬、野狗啃食他的屍骨呢?」其他人回道:「你不也是他的同鄉嗎?何不將朱君抬到你的船上,說不定能夠讓他起死回生,否則你作為一個局外人,這樣說我們是不合適的。」

聽罷,顏鳴臯二話不說,抱著朱君回到自己的船上,親自餵給他湯藥。第二天,又棄船上岸,打算為他尋醫。然而,病情十分嚴重的朱君,終於還是死於車中。因為旅途中沒有辦法安葬,又擔心車內顛簸,對亡者不敬,顏鳴臯就背著屍體走了三十里路。

晚上入住酒店,按旅店的規定,死者不得入內,顏鳴臯就將手帕蓋住死者的臉,說他突然中邪了。因為天黑,店主也沒有看出來。第二天,顏鳴臯找了個地方為他入殮安葬,並做好標記,以便日後可以找到,然後趕赴京城。

進入考場後,顏鳴臯本就是讀書人,武藝方面並不是特別出眾,但策論卻寫了洋洋灑灑數千字,考場中的人沒有比得過他的。考官在閱卷時,因為他在武藝考試時僅有一項獲得「好」,就將他的試卷放在一邊。

半夜時分,考官打盹時,恍惚間看見桌案上一個地方發出奇異的光,就站起來查看,發現正是顏鳴臯的試卷。他挑燈查看,不覺擊節叫好:「此人他日成為將軍,必將成為如東漢祭遵、西晉的羊祜那樣文武雙全的儒將啊。」於是,考官將他的試卷呈薦給主考官劉統勛,並講述了發生的靈異之事。

這大概是上天對其行俠仗義的福報,顏鳴臯遂以很高的名次考中武進士,其後果然成為一代名將,官至福建台澎鎮署水師提督,一生功名顯赫,功勛卓著。@*#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更多證據顯現,靈魂真的存在,擁有多世記憶!前世殘酷折磨囚犯,泰國醫院院長怎樣才能還清罪業?《未解之謎》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 古今中外,在劇火的大災難發生時,誰能讓「神出手」得到奇跡福祐呢? 本文這些真人實事給了我們參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善有善報,可能是事後報,也可能是立即就報!報應不爽呀!
  •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沒好報」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報,甚至還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覺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著一切,禍福早已註定,好人遇到的壞事,恰恰是老天在幫你消減之前的罪業,以讓你在消減完罪業後,來世得福報。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記述了兩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帶從事鹽業生意。他性格素來豪爽,雖每日與錢打交道,卻並無利慾之心。
  • 善有善報,自古不虛。據清朝梁恭辰的《勸戒錄》記載,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經營鹽業,家道殷實。
  • 人們常說善惡有報是天理,那麼如果心有所求的善舉,善報又如何呢?若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會遭惡報嗎?這兩個故事耐人尋味。
  • 人間善惡報應的事,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因為直接的報應較少讓人親見。但是昭昭天理,總有時會向世人直些顯相,讓人不得不信,這也是上天挽救迷中人的一種方法吧!
  • 在中國古代,與律師相對應的叫「訟師」,其主要做的就是幫人代寫訴狀、謀劃訴訟等。除了訟師,古代還有一些文筆好,只替人家寫訴狀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