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10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小堂紐約報導)開放水域游泳三冠王(The Triple Crown of Open Water Swimming)是世界知名的馬拉松式游泳挑戰,包含三個長距離泳渡:英吉利海峽(33公里)、加州卡塔利娜海峽(32.5公里),以及環繞曼哈頓島(48.5公里)的泳渡。長距離泳渡象徵著對體能與意志力的考驗,許汶而在21日成為台灣第一位成功通過開放水域三冠王挑戰的泳將,也是台灣第一個完成這個高難度馬拉松游泳的女生。

「這不像是一場馬拉松,反而更像極地超馬(賽事)。」許汶而分享說。與一般的馬拉松長跑不同,開放水域游泳的挑戰不僅僅是低溫、距離與時間,更涉及到對潮汐與水流方向的了解。如果錯估了潮汐的變化,曼哈頓的賽事等於提前結束。
「遊的時候要順著那個勢(潮汐的水流),基本上這些大游泳都是需要順勢,因為大自然的力量太強大了,不是你人可以抵抗。」許汶而說。
在第一天(10月20日)的挑戰中,因為水流的影響,她幾乎在原地打轉,脫困前行後又遭遇一波強勁水流把她往後推無法前進,只能被迫中止比賽。但這並沒有打擊她的信心,第二天(10月21日)她再次上場,用更強的決心去完成這項壯舉。
許汶而挑戰的動機來自她對海洋的熱愛以及對台灣文化的深思。她說,「我們是一個海島國家,但很多人其實對水懼怕、不敢接觸海洋。」這激發了她挑戰開放水域游泳的決心,希望能通過自己的經歷,讓更多台灣人重新看待海洋。
她並不是體育科班出身,但這並沒有阻止她追求更高的目標。出於對大海的熱情,她希望透過這些挑戰了解國外如何推廣開放水域教育,並將這些經驗帶回台灣,鼓勵台灣人「擁抱海洋」。對她來說,挑戰開放水域游泳三冠王不僅是為了完成一個成就,更是她探索海洋世界、推動海洋教育的旅程。
許汶而以9小時5分完成環泳曼哈頓的挑戰賽事,在漫長的游泳過程中,身體的疲勞不斷累積,而寒冷的水溫則進一步消耗她的體力。
「低溫也是一個大問題,像昨天,日落之後水溫馬上掉到15、16度,其實很冷。我們是不能穿防寒衣的,只能靠意志力堅持。」許汶而回憶道,除此之外還要克服內心的孤寂,「你在游泳的時候,其實很多的時間是你跟你自己對話。」
「像我第一天(週日),我雖然是失敗了,我當下是很不甘心的,因為我覺得我明明就可以啊,我很想完成這件事情,但是當天不如意。我們講說這個就是大自然,有時候你只能接受。」許汶而坦言,這樣的經歷讓她學會了如何接受不如意和挫折。
第一天的挑戰失敗讓她損失了17萬新台幣的費用,「17萬真的丟到水裡」。當紐約開放水域協會(NYOW)說第二天還有一次機會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在再次嘗試,堅持自己的夢想,即便這意味著再次投入相同的成本。
中華民國國旗飄揚
在游泳過程中,許汶而並不是完全無暇顧及曼哈頓天際線的美景,當她在21日晚上完成環繞曼哈頓島泳渡時驕傲感湧上心頭。
「重點是國旗飄揚的那一刻,我覺得非常有意義。」許汶而說,「即便今天回看那些影片,我依然感到非常感動。這場游泳不僅是個人挑戰,更是為國家爭光的一次機會,讓全世界知道台灣的存在。」


映照電影般的旅程
在許汶而的心中,這次挑戰與傳記電影《追浪少女》(Young Woman and the Sea,又譯《泳者之心》)中的故事有許多相似之處。這部電影講述了第一位橫渡英吉利海峽的紐約女性,她的訓練地點也在紐約市康尼島。許汶而回憶道,這部電影中的情節與她自身的經歷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激勵她在挑戰的路上不斷前行。
「我不喜歡說第一天是失敗,我更願意稱它為一次學習的經驗。因為通常在失敗中,你能學到的往往比直接成功要多得多。」她說,每一次的挑戰都充滿了不可預測的因素,「這是一個曲折的過程,但值得。」

挑戰成功但不是終點
最終,許汶而在21日晚間成功完成了這次環泳曼哈頓的壯舉。不過,這僅是她開放水域挑戰旅程的一部分。她已經完成了游過英吉利海峽與南加州的卡塔利娜海峽(Catalina Channel),這些都是被譽為「開放水域三冠王」的挑戰之一。接下來,她的目標是挑戰更具難度的「七大海峽」,其中每一個海峽都有著不同的自然障礙,考驗著泳者的意志與體能。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