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品】火燒功德林 有感張飛之禍

文/宋寶藍
每當發起火兒來,自身原有的福氣也被那把火給逐漸燒掉了。所以要想留住福氣,要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才能進入福德之門。圖為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張家界天門山自然風光。(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66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三國時期,雄壯威猛的張飛被時人稱為「萬人敵」。這個鬍子拉碴的人,是和關羽、諸葛亮並稱「蜀漢三傑」的人物。

「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斷橋梁水倒流」,這京劇裡的一句唱詞,讓我們知道了張飛的大嗓門,天下無敵。

在《三國演義》的故事中,厲害的張飛怒吼三聲,結果不僅喝斷了當陽橋,那怒吼聲還把曹軍的一員大將夏侯傑,嚇得肝膽碎裂,墜馬身亡。

當然這裡邊有誇張虛構的成分,但足以讓人見識張飛的懾人怒氣。

這麼一個霸氣外露,響噹噹的人物,為什麼落得淒慘下場?究其原因,居然就是那個「怒」字,暴怒而無恩。

因部將曹豹拒絕喝酒,張飛就打了人家一頓大板子。由此曹豹記恨在心,帶著呂布奪下了徐州,導致劉備失去了一個最重要的基地。

一名部將偶犯小過小錯,張飛便對人家進行鞭打。

對此,就連劉備似乎對他的結局都早有預料,所以經常告誡他:「賢弟,你經常鞭打軍中健兒,之後還要讓他們侍奉你左右,這可是取禍之道啊。」

張飛聽後並沒有悔改。後來,軍中部將趁著張飛醉酒時將其暗殺,梟了他的首級投奔了東吳。

誰也沒有想到,令人談虎色變的萬人敵,一代戰將張飛會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諸葛亮曾說:「先怒則必後悔,一朝之忿,而亡其身。」

王陽明也曾說:「心狹為禍之根,心曠為福之門。」

民間有句諺語說:「火燒功德林。」易怒易燥的性格,猶如紅孩兒的號山枯松澗,自身的空間場盡是火氣,没有生機。

每當發起火兒來,自身原有的福氣也被那把火給逐漸燒掉了。所以要想留住福氣,要學著控制自己的脾氣,才能進入福德之門。@*#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岳飛坐鎮江西、湖北一帶,籌劃北上收復中原的抗金事業,牛皋有幸調任到岳飛帳下,成為岳家軍中「神武軍」的一位統領。當牛皋加盟岳家軍時,史書特別提到「飛甚喜」。看來岳飛對牛皋的本領非常欣賞,說不定已經等待他多時了!
  • 中平元年(184年)的陽春時節,在一個桃花簌簌、漫天飛舞的園林中,三個一見如故的青年俊傑焚香結拜,共同許下「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誓願。從此,三兄弟征塵作伴,攜手打下一片天地。
  • 古代歷朝歷代都有很多能人異士,他們知曉天文地理,善於推算天象,預知命運休戚,而他們的出現亦是上天的安排,上天通過他們來向世人傳遞天意,讓世人相信萬事皆是上天的提前安排。他們或隱於民間,或居於廟堂,為帝王解惑。三國時期除了輔佐劉備的大名鼎鼎的諸葛亮等人外,東吳孫權身邊也有這樣一位異士,名叫吳範。
  • 修煉之路漫漫而將盡,修者之心淡淡無波瀾;此其時也,割捨凡心;此其時也,蕩盡妄念!
  • 修煉,便是要在戲中,鑼聲未響,就已知道、就已相信這道具的歸處,而且深信眼前的一切 只在倏忽之間。倘如此,便是要覺悟了吧。
  • 法蘭西斯·法塞勒斯·丘奇 (Francis Pharcellus Church) 1992 年版《是的,維吉尼亞,有聖誕老人》封面的細節。(Penguin Random House提供)
    《是的,維吉尼亞,有一個聖誕老人》一百多年來,這篇文章成為美國新聞界轉載次數最多的社論,無數家庭和社區不斷地閱讀、重溫,把這視為年度傳統慶祝的一部分。
  • 日記不僅是用來記錄日程,更重要的功用是:沉澱心境、反省過失,藉此來認識自己的內心。在書寫的過程中,可以檢視自己的言行、坦白自己的錯誤,策勵自己將來做得更好。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一種初步的「修心」鍛鍊。
  • 夏令時結束時,時鐘將調回一小時。圖為示意圖。(Shutterstock)
    將那些想要「利己」的想法先暫放一旁,認清自己現階段有多少容量(包含身體與心理的容量),依照自己的狀態去安排工作,避免失了輕重,辦事也能更快、更專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