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成鋰礦上市公司預計上半年業績下降

人氣 4

【大紀元2023年07月23日訊】近日,中國多家鋰礦上市公司發布預告,今年上半年業績普遍預減。

截至7月21日,Wind鋰電池板塊的逾90家上市公司中,有27家企業披露了半年報業績預告,業績預減的有20家。其中公布業績預告的11家上游鋰礦上市公司中9家預減,占比超八成。

對於2023年半年度業績下降的原因,上述鋰礦公司普遍表示,報告期內受鋰行業供需變化,鋰鹽價格大幅下降,而鋰原料價格仍處於高位,鋰鹽產品的盈利空間被壓縮,導致公司的經營業績整體較去年同期下滑。

據《第一財經》報導,截至7月21日收盤,鋰礦股普跌,中礦資源跌超5%,盛新鋰能、西藏礦業等跟跌。

消息面上,7月21日,廣期所碳酸鋰期貨正式交易,截至當日收盤,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收跌12%,非主力合約開盤全部跌停。

在需求端減弱的背景下,上游原材料價格暴跌令生產企業利潤率、盈利能力顯著下滑。

具體看來,目前上游鋰礦企業中有兩家上半年業績錄得虧損。ST金圓因申請破產重整暫時停產,預計產生虧損2,000萬元~4,000萬元,同比下降182.35%~264.69%。

江特電機預計2023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000萬元~6,000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碳酸鋰是鋰電產業的核心原材料,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等領域應用廣泛,從今年上半年來看,中國碳酸鋰價格上演「過山車」式行情。

今年一季度,產業鏈下游極致去庫存導致需求走弱,碳酸鋰現價相比去年11月份的60萬元/噸價格高位,一度大幅下跌近70%,隨後有所回暖,目前貨價格穩定在30萬元/噸。

碳酸鋰價格暴跌不僅對鋰礦的開發產生了影響,實際整個電池產業鏈都有了連鎖反應。

由於碳酸鋰價格暴跌,電池公司寧願違約也不提貨。據《財經》雜誌在今年4月中旬的報導,4月以來,整個產業鏈開始出現了下游廠家向上游違約的情況。

4月28日,熟悉中國製造業的旅英金融資深從業人士方奇對大紀元表示,鋰價持續大跌給中國電池行業帶來越來越深的衝擊,中共當局一定會犧牲掉小企業來保國企和大企業。

方奇認為,事實上中共已經開始進行管控了,被譽為「亞洲鋰都」的宜春在今春的停產就是在當局推動下進行。而中共在宜春整頓鋰行業的作法,與中共當初控制稀土產能以及進行所謂的供給側改革時的作法類似。

責任編輯:李冰#

相關新聞
中國新能源車企年度銷量完成率普遍不及預期
中國四大航空公司上半年預計合虧近160億
中國鋼鐵行業持續低迷 A股鋼企普遍預虧
中國稀土企業上半年業績集體暴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