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被動接收轉變為主動輸出,改變行為模式就能獲得成效。為了預防額葉老化,在學習時若能意識到要轉變為「主動輸出型」的學習模式,也會很有幫助。
年齡漸長後,可以隨心所欲運用的時間會越來越多,有些人會利用這些時間開始自學以往沒學過的語言或歷史。不過可惜的是,獨自一人努力念書的自學型態,對於預防額葉老化並沒有幫助。比起閱讀書籍等被動接收的行為,像是與人對話這種主動輸出的行為會更能活化額葉,有效預防老化。
如果有什麼想要學習的事物,千萬不要獨自一人埋頭苦讀,不妨報名學校課程或參與同好會等,與許多同伴一起學習,就有機會運用到額葉。因為在與其他同伴交換意見時,就是最好的主動輸出機會,讓額葉的作用得以發揮。

我們日本人有一種傾向,那就是把「無所不知」當作是聰明的象徵。電視上的猜謎節目中,只要高學歷明星或藝人的談吐中稍微流露一點知識,大家就會接二連三地吹捧:「真厲害!」、「頭腦真好!」。可是,那只不過是他們曾經學習、查詢過所以得知的事物罷了。
我認為所謂的聰明,應該是可以將獲得的知識用自己的方式融會貫通,提出一套自己的想法,而且他的意見或想法非常了不起時,才能冠上這樣的讚美。
光是知道某件事物,並不能算是聰明、頭腦好。可是,在日本無論是初等、中等教育,甚至是在高等教育的大學中,依然是以偏重知識的教育為主。
大學本來應該是讓一個人以過往的基礎學力為基礎,學習到應用能力的場域。在歐美的一流大學中,追求的是讓學生以自己的頭腦進行思考,但日本的大學依然將教學重點放在傳授知識,輕忽了自行思考的培養。
我認為這種教育方式帶來的結果就是,整個日本社會的價值觀都偏重於知識層面。如果你是正在閱讀本書的高齡人士,最好也要趁這個機會剷除這種價值觀。光是知道而已根本沒什麼了不起。只要利用智慧型手機的搜尋功能,就可以立即獲得一定程度的知識。
光是擁有知識就能受到吹捧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知識不是拿來炫耀的物品,而是要加入自己的東西融匯貫通才對。

年屆高齡後,與其拚命努力學習,更重要的是要花點心思運用自己以往的知識與經驗,將新獲得的知識加入自己的想法後再主動對外輸出。事實上,七十幾歲的人們在以往的人生中獲得了非常多的知識與經驗,一定可以對外輸出一套專屬於自己的獨特見解。
即便是平時沒什麼機會跟別人說話的人,現在也有許多像是部落格、臉書等社群媒介,只要在上面寫出自己的想法,就算沒有直接與人對話,還是可以達到活化額葉的效果。也許你寫下的文字,就能讓你與某個看到的人產生連結,讓社群媒介成為你跟別人交換意見的全新場域也說不定。
過了七十歲之後,請大家一定要多留意利用某種形式做出主動輸出型的行為模式。藉由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讓自己成為「言談風趣的人」,而非「無所不知的人」,更能有效預防額葉的老化。

<本文摘自《幸齡人生70開始:70歲是老年健康決勝點!做好這些事,安心慢老快樂活》,商周出版提供>◇
●退休後老得更快? 70歲是老年健康決勝點
●70歲越老越頑固? 做好這些事安心快樂活
●面對悲傷 自我療癒 先學習接納別人的支持
責任編輯: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