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傳奇公主 聚眾美於一身

文/劉曉
《簪花仕女圖》局部,唐代周昉畫作。(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574
【字號】    
   標籤: tags: ,

在眾多大唐公主中,除了赫赫有名的文成公主外,和政公主亦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她出身高貴,卻不恃寵而驕,反而具有諸多美德。她被唐代宗視為「國家的瑰寶」,唐朝名臣顏真卿還專門為她寫過墓誌銘。他在文章中不吝讚美之詞,說和政公主「德言容功,義仁孝忠。溫良恭儉,敬讓宏通」,「聚眾美於一身」。擁有眾多美德的和政公主究竟留下了怎樣的故事呢?

和政公主(約729年~764年,也有說生於728年),本名不詳,是唐肅宗李亨的第三個女兒,母親是章敬太后吳氏,公主與唐代宗李豫是一奶同胞的兄妹。太后吳氏還在襁褓中時,她的父親曾在蜀中做官。有道士為她算命後大驚道:「此女貴不可言。將來會生兩個孩子,男孩將為人君,女孩將為公主,並嫁給柳姓之人。」

果如道士所言。後來吳父犯事,吳氏被沒入掖庭宮做奴婢,其後被賞賜給當時還是忠王的李亨。吳氏先後生下了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男孩就是後來的代宗,女孩就是和政公主。冥冥中果然天註定。

和政公主三歲時,母親去世,她遂由韋妃撫育成長。小時候,和政公主就十分聰慧,而且純孝過人,對父親極為孝順,對韋妃恭敬侍奉如親生母親,因此為李亨所喜愛。待長大成人,她不僅容貌出眾,如出水芙蓉,而且為人機敏、品德高尚。

和政公主還多才多藝,她嗜書好學,並相信佛法,研讀佛經。此外,對於金石絲竹之音,繪畫工巧之事,耳目所聞所見,都有過目過耳不忘的本事。

夫妻恩愛

天寶九年(750年)春三月,她被封為郡主(天寶十四年冊封為公主),並被賜婚給河東柳潭。駙馬柳潭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柳岑官至通事舍人,贈祕書監。柳潭長相俊美,頗有才名,而且更難得的是為人謙虛、善良,體恤下人,在讀書人中口碑很好。他曾任王府戶曹、參軍,後被選為駙馬,拜太子洗馬。

和政郡主與駙馬成婚後,相互敬重,感情很不錯,兩人共生育五子三女。顏真卿為和政公主書寫的墓誌銘中說「鳳凰于飛,梧桐是依」,意思是鳳和凰在空中相伴雙飛,在梧桐樹上相依,就是指夫妻恩愛。

柳潭的哥哥柳澄的妻子是楊貴妃八姐秦國夫人。與喜穿華服的嫂子秦國夫人相比,和政郡主衣著並不華麗,但即使沒有金翠修飾,卻難掩她超凡的美麗。據說在家時,公主一直秉持著勤儉節約的美德,親自縫製衣服,子女也不穿絲織服飾。

敬侍寡姐 禮讓妹妹 善待侄兒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和太子李亨等皇親國戚、大臣逃出長安。在路上,和政郡主遇到了剛剛寡居的同父異母姐姐寧國公主一行。寧國公主的馬被流民搶去,所以只能步行,而且她還生起了病,十分狼狽。

和政郡主便讓駙馬柳潭下馬,將他的馬讓與寧國公主,並拋下需要自己照顧的三個孩子,讓他們自己走路,自己則在姐姐身邊照顧。因為心中對夫君感到愧疚,和政郡主自己與柳潭一起步行。他們每天要走一百里路,和政郡主從不叫苦,反而在休息時,柳潭親自打水砍柴,和政郡主則親自做飯,侍奉寧國公主。每遇到險境,和政郡主都讓姐姐先過去,自己留在最後。在和政郡主和柳潭的照顧下,寧國公主與他們都平安到達了目的地。

馬嵬兵變後,玄宗前往蜀地,李亨向北收拾殘兵敗將,並在靈武登基,是為唐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和政郡主一行跟隨唐玄宗前往蜀地。在蜀地,她被進封為和政公主,柳潭則拜駙馬都尉、銀青光祿大夫、太僕卿。到達蜀地不久後,他們發現蜀軍首領郭千仞已經叛變,叛軍還將他們包圍。和政公主與柳潭身先士卒,共同抗敵,最終撐到援兵到來。

至德二年(757年),長安收復後,玄宗和肅宗相繼回到都城。一天,肅宗皇帝生了重病,和政公主堅持一直侍奉在身邊,不肯離開。肅宗很感動,說:「你的純孝,達到這樣的程度啊。」遂下詔賞賜給她莊院,但是和政公主以妹妹寶章公主沒有得到賞賜為由而推辭,並希望可以賞賜給寶章公主。肅宗感念她的心意,就將莊院賞賜給了寶章公主。

當初,嫂子秦國夫人仰仗楊貴妃得寵,行事十分高調,但和政公主從不曾利用這層關係為自己謀取利益。安史之亂前,秦國夫人病逝,此前她的丈夫柳澄也已去世。秦國夫人臨死時,將兒子託付給柳潭夫妻,和政公主撫養侄子如親生孩子。

仗義執言

唐朝宮廷流行參軍戲,皇親國戚經常聚在一起看戲,演戲之人有專門的戲子,也有沒入後宮的罪人家屬。

一天,宮內又表演參軍戲,戲子中有個女人是阿布思的妻子。阿布思本是回紇人,因謀逆罪被殺,妻子也因此被收入後宮,還被迫穿上綠色衣服演戲,當時和政公主也坐在台下,但她向肅宗進諫道::「阿布思如果謀逆有罪,他的妻子就不該接近皇上。如果他的妻子無罪,就不可與戲子同處,讓她當眾出醜,被人嘲笑。」唐肅宗覺得言之有理,就免了阿布思妻子的罪,將她送出宮中。

關心國家大事 輸財助國

安史之亂漸漸平息,但戰亂帶來的後果卻是很明顯的,國庫空虛,國家百廢待興。精明能幹的和政公主,通過經商賺取了錢財,為了幫助唐軍抵禦外敵進犯,她捐資千萬;修帝陵,她再次捐資千萬。

寶應元年(762年),唐玄宗、唐肅宗先後病逝,代宗即位。代宗即位後,和政公主多次向其陳述人間疾苦和國家興衰之事,代宗都一一聽取。一次,代宗以和政公主家不富裕為由,打算給予賞賜,和政公主卻予以拒絕。

代宗很信任自己這個能幹的妹妹,常常與她討論軍國大事。廣德二年(764年),吐蕃入侵。聽說這個消息後,當時懷孕的公主,不顧柳潭的擔心和堅決反對,堅持入宮和代宗討論備邊之計。她說道:「哥哥的事,就是我的事,難道你沒有哥哥嗎?」她與代宗分析利害提出方案,「上欣然嘉納」。

時值盛夏,來回奔波讓身體並未復原的和政公主病倒了,雖然代宗派御醫診治,但隔天,公主分娩後去世了,終年36歲,時間是公元764年六月廿五日。

死前現靈異事

代宗聽聞親妹去世的消息,悲傷欲絕,說道:「朕這個妹妹,是上天賜予的國之瑰寶。朕正想著日後與妹妹一起享福,哪裡想到人就這樣走了呢?老天怎麼如此殘忍,叫朕怎麼忍受得了?!」於是他為妹妹輟朝三日,又欽命一代書法大家顏真卿題寫墓誌銘,並在八月十九日將和政公主厚葬於長安下屬的萬年縣義豐之銅人原。

與公主感情甚篤的柳潭,也是心下哀傷,眼淚都流乾了,想追隨愛妻而去。他們的孩子更是聲聲呼喚著母親。而朝野上下聽聞噩耗,莫不失聲哭泣。

生前信佛的和政公主,曾對柳潭說:「死生是常理,不過在先後之間。如果我死在你前頭,你一定要用道服裝裹我,把我埋在佛寺裡,時常想想我的行言,就是對我的懷念了。如果你死在我前頭,我一定時常去為你灑掃墳塋。」

和政公主離世前後,出現很多靈異事件:她快斷氣的時候,她的馬死了;為她駕車的牛跪地流淚,三天不吃東西;她恍惚間看到了已死的幾個僕人,心知自己命不久矣。

結語

在顏真卿撰寫的墓誌銘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高貴典雅、美麗大方、溫柔賢淑、精明能幹、有擔當有責任的大唐公主,無論是身為妻子、母親,還是女兒、姐妹,她都讓身邊人感受到了她的溫暖。這樣的集眾多美德、美好於一身的大唐公主,在大唐歷史上留下了珍貴的一頁,也成為大唐的傳奇。就連顏真卿也說自己從年少時讀史書,歷朝歷代都沒有見過和政這樣的公主。

明代撰寫《閨範》的文學家呂坤也對和政公主讚不絕口,說她「善行不可悉述」。

在和政公主去世後四年,即768年,柳潭也去世了,贈尚書左僕射。柳潭和公主的長子柳晟,官至將作少監;次子柳暈,官至邕王傅;三子柳杲娶唐代宗之女義清公主;四子柳昱娶唐德宗女宜都公主。

參考資料:

《和政公主神道碑》
《新唐書·卷八十三 列傳第八 諸帝公主》
《二十四悌》@*#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白髮滄浪上,全忘是與非。」在水邊隱居的高人,經常親近自然,日常活動都能保持心態純淨。徐明義畫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義 提供)
    誰是古今「茶神」「茶聖」呢?愛好茶道之人都會想起陸羽(字鴻漸、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陸羽的足跡踏遍中國種茶名山和名泉,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並將所得結果作成了《茶經》傳世,開導後人茶文化的風尚流傳至今,並使得中華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經典。陸羽對茶的研究為何能脫穎而出留下千古的功業呢?陸羽是怎樣和茶結緣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經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響的一生。一起來探索陸羽的生命之《歌》!
  • 清代女學興盛,才媛輩出,官眷閨秀的交遊聚會,往往充滿了儒雅和詩意。出身湖陽世家的惲珠,才思敏捷,少女時期的詩作《錦雞詩》,獨具嫻靜高華的氣質,而且流露出化凡禽為神鳥的超凡脫俗的志向。
  • 世人皆知梅花是早春花木,她為梅花作詩,偏要說:「一枝留待晚春開。」淪落風塵的她,卻因為這句詩,在及笄不久的美好年華遇見人生伴侶。從此,二人詩畫相酬,山水作伴,成就一段才女配名士的佳話。
  • 吳道子是唐朝著名畫家,他一生畫了三百多幅壁畫,並有近一百幅卷軸畫被皇宮收藏。民間畫工稱他為「畫祖」,史稱「畫聖吳道子」。
  • 清代詩壇有一位才女,長於書香之家,嫁入詩禮之族。她身邊的親友,皆是文士、才女,她本人更是這個文學家族中,一顆光華熠熠的明珠。
  • 山東才女王照圓,不僅是郝懿行治學生涯上的賢內助,自己也留下了補註古文的專業著作。
  • 飄然塵外,一潔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飛還歇、徘徊空階,她也是一隻漂泊半生的秋日殘蝶。
  • 清代這位出身江南書香門第的小女孩──沈善寶,不僅能詩擅畫,甚至能用書畫換取錢財,承擔養家的重任。她不僅是神童,更是才華與擔當兼備的傳奇女生。
  • 明清時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閃耀。其中有一位傳奇閨秀席氏女,因擅長畫蘭而以「佩蘭」為號。她不僅能教丈夫寫詩,雙雙結為人間詩侶;而且驚世駭俗,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蘭,本名蕊珠,字韻芬,又號道華。她生於常熟望族,祖上世代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詩人吳偉業的外孫,有詩集四卷;兩位姑姑皆是閨秀詩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兩卷《綠窗小詠》,是家族引以為傲的才女。席佩蘭八九歲時,便熟讀《詩經》,以姑姑們為榜樣,鑽研詩藝,積澱了文思敏捷、辭令嫻雅的才華。
  • 明清之交的江南無錫,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煙波之風光,也有名流薈萃、詩賦鼎盛之風流。這片吳中繁華之鄉,在閨秀文學盛況空前的時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詩詞傳世的才女——顧貞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