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3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報導)面對中共最高領導人和新任外長對美頻繁放重話,美國學者余茂春解讀說,習近平對美國的戰爭威脅論並不新鮮,共產黨有套策略叫「以對抗求合作」。
週一(3月6日),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罕見直接批評美國,稱美國對中國實施「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大多數美國媒體都引用了習近平的發言,認為中美關係在敵意旋渦中越陷越深,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變得非常不穩定。
《華爾街日報》說,過去通常是級別較低的中共官員和官方媒體廣泛使用「遏制」言論來批評美國,但現在習近平似乎在將他自己與中共民族主義言論更緊密地聯繫到一起。
前美國國務院中國政策首席顧問、哈德遜研究所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週三(8日)推文說:「不要被中國(中共)和華爾街的最新戰爭恐慌所迷惑。習近平對美國的戰爭威脅並不新鮮。它一直存在於中國共產黨的戰術手冊中,被稱為『以對抗求合作』。
「中共更需要美國,而不是反過來。
「中共對美國的戰爭威脅從未停止過,從毛澤東的『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東風壓倒西風』,到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再到江澤民的『以對抗求合作』。總是這種姿態。」
The CCP’s war threat against the U.S. has never stopped, from Mao’s 「imperialism and all reactionaries are paper tigers,」 「the East Wind prevailing over the West Wind,」 to Deng’s Hide and Bite, to Jiang ’s 「Using Confrontation to Promote Cooperation.” The poise is always there.
— MilesYu 余茂春 (@milesyu10) March 8, 2023
習近平在去年10月贏得了第三個黨內任期,並將在今年3月順利獲得國家主席的頭銜。但是,國際形勢已經把中共圍成了一個包圍圈。拜登政府延續了川普(特朗普)時代的貿易關稅,加強了對先進半導體出口的控制,並聯合盟友和其它國家對抗北京在全球的影響力。
除了美國,歐洲以及中國鄰國跟北京的分歧也普遍存在和加深,覆蓋從政治關係到國家安全、經濟數據等多個領域。
余茂春曾在台灣英文媒體《台北時報》(Taipei Times)上介紹,中共在意識到美國的反中共戰略係「既交往又圍堵」後,制訂了一套反制措施叫「以對抗求合作」,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升高緊張局勢,然後脅迫被它認定的軟弱和優柔寡斷的美國領導層按照它的條件與它合作。
在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變得更為背靠背,同時北京加強了對台灣的軍事挑釁,並在夏天切斷了跟美國之間本已為數不多的對話渠道,包括軍方通話。
接下來,現任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將在美國與台灣總統蔡英文會面。北京週三表示,嚴重關切此事。
美作家:習不願改變政策 所以推出新宣傳路線
中共外交部長秦剛週二(7日)在記者會上警告稱,美國對華戰略有可能使兩國陷入對抗衝突,並誓言,北京將繼續對美「打壓」做出強烈回應。
「如果美方不踩剎車,繼續沿著錯誤道路狂飆下去,再多的護欄也擋不住脫軌翻車,陷入對抗衝突。」秦剛說。他於去年12月被任命為中共外交部長,之前他擔任中共駐美大使。
這不是中共第一次就中美關係可能會造成衝突風險對美進行警告,只是中共官員以前談到衝突風險時沒有這這麼直白。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喬什‧羅金(Josh Rogin)推文說,習近平在指責美國的同時,卻向歐洲等施展誘惑力,表明習近平認識到他的形象問題和經濟壓力是真實存在的,但他不願意真正做出政策改變,因此推出了新的宣傳路線。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推文說,「這是轉移內部矛盾的方法,不過結合最近中國(中共)外交口和宣傳口對美國的譴責,接下去估計最大的宣傳動作就是打倒美帝主義,熟悉的事情回來了。」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約翰‧柯比(John Kirby)回應秦剛的表態說,拜登政府的政策沒有改變:它尋求與中國競爭,而不是衝突。
「沒有什麼東西讓任何人認為我們想要發生衝突。」柯比說,「我們絕對希望將(美中關係)保持在那個水平。」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