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3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君紐約報導)3月10日,公校家長與教育團體、民選官與市議員參選人在紐約市教育局階梯前集會,要求紐約州議會通過放寬紐約市的特許學校上限,讓低收入家庭的學童有權進入辦學品質更好的特許學校。共和黨籍的州眾議員鄭永佳(Lester Chang)表示,應該正視家長的需求,政客應該把學生的受教育權放在政治口水之前,讓家長與學生擁有更多教育選擇權。
「不是我選擇特許學校,而是家長選擇了特許學校。家長告訴我他們想要(特許學校),我選擇支持,因為家長有權利做選擇。我相信人有選擇權,因為這就是民主。」州眾議員鄭永佳表示,他同時也是州眾議會教育委員會的一員,「我們需要能為優質教育開闢大道的好學校與特許學校。當學生受到更好的教育,他們未來在找工作時,會更有競爭力。」

紐約州長霍楚(Kathy Hochul)在新財年預算案中提議取消紐約市特許學校數量限制,並恢復已經停辦的特許學校,預計全市可以新增一百多所特許學校,但遭到州議會多數民主黨議員反對。
全紐約州目前有360所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辦學,另有50所已經通過州教育廳批准。但是根據州法(Chapter 101 of the Laws of 2010),全紐約州只能有460所特許學校,因此州教育廳還能批准的學校名額,只剩下50所。據「紐約市特許學校中心」(NYC Charter School Center)公布,光是紐約市就有84間特許學校等待州教育廳批准。
「我們需要更多的特許學校,因為我們需要在公立學校上有更多選擇。特許學校不是私立學校,不需要多花小孩的錢。但我們的小孩需要這些選擇,因為就我們所知,公立學校需要再多些競爭。」紐約同源會(CACAGNY)創會會長陳慧華(Wai Wah Chin)在集會中表示。

公立學校教育品質出包
特許學校因為每五年就需要接受一次評鑑,因此對比入學率低卻能照常運作的公立學校,特許學校相對辦學效率高,加上學費與公立學校相差無幾,有越來越多亞裔家長寧願放棄競爭激烈的知名學校,轉而將小孩送往特許學校就讀,也導致紐約市家長對特許學校的需求增加。
紐約市居民聯盟主席臧東慧(Donghui Zang)在集會中帶著市教育局的公開資料,指出非裔社區的特許學校學生,有63.9%數學專業達到標準,但地方公立學校的非裔學生僅28.3%達標。英語專業方面,特許學校的非裔學生有58.2%達標,但地方公立學校的非裔學生僅35.0%達到標準。
「不要再搞政治了,教育是另一碼子事。」臧東慧說,「很多亞裔家長甚至不清楚學校到底都教了些什麼。」

當天有關放寬特許學校上限的集會,獲得來自曼哈頓、皇后區、布碌崙的六名共和黨與民主黨的市議員參選人支持。包括曼哈頓華埠第1選區的張秀雅(Ursila Jung,民主黨)、曼哈頓上東城第4選區的羅秉新(Brian Robinson,共和黨)、皇后區第23選區的周國東(Bernard Chow,共和黨)、南部皇后區第31選區的丹尼耶拉.梅(Daniella May,共和黨)、布碌崙第43選區的譚瑩瑩(Ying Tan,共和黨)、布碌崙第47選區的佩雷拉(Avery Pereira,共和黨)。
「如果我們的學生連(英)語文都學不好了,他們要怎麼讀懂《憲法》?」丹尼耶拉.梅在集會中說。

低收入戶缺乏學校選擇權
紐約市選民組織「亞潮萌」(AWA)共同創辦人朱雅婷(Yiatin Chu)是當天集會活動的主持人,她在活動結束後受訪時表示,並非所有特許學校都表現得比一般的公立學校好,但是家長需要有更多選擇,尤其是低收入或者勞工階級的家庭。
「如果他們不是住在好學區,只能舟車勞頓,一大早送小孩到其它學區就讀。這些家庭不像是有錢人,有錢的家長也不需要考慮特許學校,會直接把小孩送到私立學校或天主教學校。但低收入家庭是沒有辦法負擔私校費用的。」朱雅婷說。

她進一步指出,皇后區有很多亞裔家長寧願租住在地下室,也想省錢給下一代獲得更好的教育品質。
根據《紐約特許學校法》(New York Charter Schools Act),特許學校最多每五年得重新申請續約。因此特許學校往往需要能證明辦學品質,才能跟政府續約運營。
當需要評鑑的特許學校越來越受亞裔社區關注與認同,一方面也反映了地方公立學校辦校品質,長年缺乏監督的漏洞。
「學校的入學率從500人掉到只剩100人就讀,但它們照常運作,照樣能拿到資助。」朱雅婷說,「如果沒有一套機制來監督,(地方公立學校)不會有所改善。」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