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11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松報導)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外商直接投資首次出現負數,為-118億美元。
11月9日,格隆匯在其網站、官方微博上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三季度,外商對華直接投資金額為-118億美元,為1998年有記錄以來,該項數據首次為負。」

該數據引發外界關注。
香巴拉George跟帖問:「請教樓主這個118億含金融投資嗎?」
格隆匯回覆說:「不包括購買股票、公司債等形式的金融投資,直接投資是指形成固定資產的投資。」
章擊舟說:「與2022年最困難的環境相比,竟然出現如此大幅的下滑,一是不應該,二是有問題。」
小螃蟹S123說:「脫鉤 脫鉤。」
小太陽博士PKU說:「這不是炒股票的『北向資金』,這可是投資實業的真金白銀!」
米唐的米巴說:「炒股的資金其實也在流出。」
號轉說:「下次這個數據就不納入統計了。」
中北樓後則認為:「畢竟很多行業都國產替代了。」Alticogitus跟帖說:「你這說的是兩碼事。一個在消費端一個在投資端。投資端主要看平均投資回報率,對未來預期,和政策穩定性。企業利潤數據也不支持你的看法,統計局數據1-9月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利潤下滑9%。國企下滑10.5%,股份制下滑8.7%,私營企業下滑3.2%。投資回報率和政策穩定性是主因。」
Marxpicurean問到:「前幾天看到新聞說外企製造業進來沒有限制了,那原來可能需要通過投資,現在不需要了呀,投資就減少了,有沒可能?」和平村兒跟帖說:「知道大家會走,所以索性放開,不然誰來承接這麼大的窟窿,蚊子肉也是肉,放開也許第三世界的國家會來投一些。如果外資撤了,很多人沒工作,到時候房貸怎麼還,好日子還在後頭,這才剛剛開始。」
獨立時評人、專欄作家蔡慎坤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說:「截至9月底,外國企業連續六個季度從中國撤走利潤,總計超過1,600億美元。這種罕見的情況表明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外國資本的吸引力正在迅速減弱。」
責任編輯:任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