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11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楊日香港報導)港府自2025/26學年起,逐步分拆小學常識科為「科學科」及「人文科」。教育局近日於網頁上載小學科學科單張及海報,展示該科課程架構涉四大範疇,分別是「生命與環境」、「物質、能量和變化」、「地球與太空」和「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內容涵蓋共15個主題,分布在六個年級。
根據展示的時間表,2023/24學年將先公布課程框架;2024/25學年學校可試行新課程內容;2025/26學年課程正式在小一和小四推行。其後逐年循序推展,2026/27學年擴展至小二及小五,直至2027/28學年起小一至小六全面推行。
宣傳單張指,科學科是希望從小啟迪學生的創意和科學潛能,培養科學素養,深化STEAM教育。課程會加入航天和創新科技、可持續發展概念、地球科學、工程與設計;連繫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強調「動手動腦」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設計製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正確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科學課程涵蓋四個範疇,分別是「生命與環境」、「物質、能量和變化」、「地球與太空」和「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共15個主題,當中包括39個不同課題,因應學生的年齡、能力水平、學習興趣、前備知識等,分布在小學的六個年級。局方建議一至小二,科學課程每年至少64節,以每周2節計,相當於每年至少37小時;至於小三至小六,則建議每年至少96節,以每周3節計,相當於每年至少56小時。


教育局會為每間資助小學提供35萬一筆過津貼,讓學校起動科目,包括購買教學資源、提升設施和設備、支援教師專業發展等工作。資助預計於2024年3月底前發放。
另外,當局將設立「小學科學教師培訓基地」,推出30小時的「小學科學教師培訓證書課程」和15小時的「小學科學課程領導培訓證書課程」 ;當局亦會設立「小學科學教育學習圈」,定期舉辦網絡活動,加強教師專業交流。@
責任編輯:陳玟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