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9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紐約華文作家協會3日在紐約華僑文教中心舉辦前會長趙俊邁的新書發布會。趙俊邁最近出版了二合一巨著《喧囂中的寂靜》/《無負今日》。《喧囂中的寂靜》是他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博士論文,研究並解密當年處於冉冉上升期時卻突然在一夜間停刊的《美洲中國時報》的興亡。

趙俊邁曾任報社記者、專欄作家、採訪主任、副總編輯,他在2015年64歲時,重做學生讀博士。
時任國民黨中常委的余紀忠受蔣經國關於在海外辦報之囑,創辦「美洲中國時報」,於1982年9月1日創刊。趙俊邁認為,這是一份「新型態」的移民報紙,它開創了多個第一:北美地區第一份每天清晨出刊的華文「日報」,也是第一份彩色印刷、第一份電腦製版的華文報紙、全美第一份在地鐵站零售的華文報紙⋯⋯該報曾一度洛陽紙貴,發行、廣告增長較快;但該報卻在1984年11月11日突然停刊,「像彗星般」,生命只有兩年零兩個月時間。其短暫的生命背後,卻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不過一直沒被學術界挖掘。
趙俊邁啟動對「美洲中時」興亡的研究,而他一開始難以在圖書館找到當年的報紙,但他說,自己以傅斯年先生做學問時「上窮碧落下黃泉」(白居易詩句)的精神鍥而不捨,終於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找到了檔案報紙。
除了收集詳實的史料、對繁雜的背景資料進行梳理之外,趙俊邁還採訪了多位重要的親歷者來口述歷史,包括當年的總編輯周天瑞、總經理趙怡、採訪主任胡鴻仁、編譯主任黃肇松、業務部經理張靜濤等人,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美洲中時」是突然停刊的,毫無預警,連當時的總編輯周天瑞都渾然不知。周天瑞在口述史中講,在報紙送印前,他是看過每一個版面,簽了字才降版下到印刷廠的,但第二天的報紙頭版卻被換掉了,變成了「敬告讀者」的停刊啟事。趙俊邁在新書介紹中播放了他採集口述歷史的錄像——周天瑞說:「這個換版,當然是余先生作為老闆直接下的指令,直接通到工廠的廠長拿掉的,瞞著總編輯幹的。可以看到,當時作為中國時報負責人的余紀忠先生,對關停中國時報這件事情,做的是何等隱密,何等滴水不漏。」
為何「美洲中時」董事長余紀忠如此決斷呢?
趙俊邁在書中分析有三大原因:一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報導,該報以頭版頭條位置大篇幅報導中國大陸選手奪金牌的成績,在臺灣背景的報紙中首次出現「中國大陸」字眼,被認為超出尺度;二是該報發了一篇批評美國總統里根的社論,被指會破壞臺美關係,為此該報還被迫撤換了總編輯和總主筆;三是1984年10月15日的江南案,標題指案情非財殺非情殺,影射為政治謀殺。在這種情況下,「美洲中時」被國民黨黨內口誅筆伐,余紀忠面臨巨大壓力,並擔心一再出事會拖累在台灣的「中國時報」,故以「壯士斷腕」之心宣布該報停刊。
趙俊邁在做過介紹後,與華文作協會員互動,移民美國53年的前紐約市規劃局首席城市規劃師鄭向元表示,「美洲中時」當年創辦時,他已來美十幾年,經常在社區服務,與總編輯周天瑞是好朋友,他迄今還保留著一份美洲中時的報紙,對於當時該報突然關掉,令人感到莫名,聽完趙俊邁介紹後,終於知道到了原因。
《喧囂中的寂靜》採訪的口述史料,是關於「美洲中時」興亡研究上的首次挖掘和披露,參加新書發布會的資深媒體人魏碧洲認為,該書對「美洲中時」的研究是最為系統的,口述歷史是該書的一大特色。◇
責任編輯: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