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善意 幫他們躲過了致命傷害

文/簡秋
font print 人氣: 1620
【字號】    
   標籤: tags: , ,

這是路邊的監控鏡頭拍下的一幕。一對年輕的印度情侶站在一根電線杆下,彼此正在激烈地爭吵。

就在他們爭吵時,一個年邁的老婆婆提著水果過馬路。還沒有走到路邊,她的袋子破了,水果撒了一地。那對情侶陷在爭吵中,誰也沒有看見那位老婆婆,就站在他們的身邊不遠處。

女子想要離開,男子拉著她,不讓她走。就在女子掙開男子的瞬間,她一回頭,看見了老婆婆。從視頻中看,老婆婆可能腰骨有疾,無法彎腰撿東西,就站在原地,看著散落的水果,束手無策。

女子看到老婆婆的難處,就轉身離開男子,去幫她撿水果。男子沒能拉住女子,怒氣沖沖地擺擺手,把頭偏向一邊。看他的肢體語言,意思好像在說:行啊,你就去吧,我再也不管你了。

女子蹲下腰,幫助老婆婆撿水果。男子看著女友那麼做,儘管他還在氣頭上,也悻悻地走過去,想幫她們一把。就在他剛一轉身離開電線杆時,一個大型的廣告箱瞬間掉在地上,正好砸在男子剛才站著的位置。

那「嘭」的一聲巨響,正在撿水果的女子震驚地站起來,驚訝地捂住了嘴。那聲巨響也震得男子當即停下腳步。他回過頭,看見落在地上的廣告箱,震驚地目瞪口呆。

男子愣在原地,待他回過神來,他徑直走到老婆婆身邊,擁抱她,親吻她的額頭。如果老婆婆沒有出現,或許那個墜落的廣告箱,很可能給他帶來致命傷害。

當人吵得昏天黑地時,無常的命運也已經降臨。因為女子幫助老婆婆的那份善意,也吸引了男子想要幫助她們。儘管他還在氣頭上,但也萌生了助人的善意。在性命攸關的關鍵時刻,這份善意幫助他遠離了一場災難。

筆者的友人曾目睹了一件事。一天,她在化妝品店門口看見了一對爭吵的母女。或許,母親買的化妝品不是女孩想要的品牌,女孩怒氣沖沖地把東西摔在地上,又怒氣沖沖地站在一個導向牌下,雙手抱在胸前,一副絲毫不肯妥協的表情。附近的旁人都投來異樣的目光,似乎譴責女孩太不懂事。

就在這時,一個老太太從女孩身邊經過後,忽然體力不支,癱倒在地上,嘴裡喃喃說著:誰有葡萄糖……人群騷動,有人打急救電話,有人試著幫助她。女孩飛速地離開導向牌,取下背包,從裡面取出一包葡萄乾,讓老太太咀嚼,不時地給她喝些礦泉水。

老太太因血糖含量過低,導致體力難支。女孩背包裡的葡萄乾在關鍵時刻,幫助老太太保住了清晰的意識。

救護車把老太太拉走後,眾人也準備散去。這時一陣刺耳的緊急剎車聲,劃破了空際。一輛垃圾車不知何故,忽然失控,衝到人行道上,撞倒了導向牌,整根鐵柱子連帶著標識牌全都摔在地上。就是女孩剛剛站的那個位置。

女孩回過神來,跑向她的母親,抱著她嗚咽起來。女孩的性格或許是不完美的,但她幫著挽救人命的善舉,在突如其來的車禍中,使她避開了一場可能的災難。

在這二個簡短的小故事中,類似的場景幾乎每天都在現實中發生著。誠然,人是不完美的,而人的善意和善舉,在幫助他人時,又剔除著人性的瑕疵,改善著生命的品質。中國古代有句話:「儘管行善,天自周全。」誠如斯言。@*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離奇!男子一想結婚就會身患絕症,恢復單身就不治而愈,占卜師預言治病:一件事不做就會孤老終生。
  • 「守株待兔」故事中的農夫也是先生了貪念,有了妄想才失守了自己耕種的本性,結果得不償失。因此,或許想守住本性,首先就要放下自己的有所求,放下自己的貪念吧。
  • 流行文化之旅
    這樣的節奏讓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思考未來的發展,但內心卻無比充實,因為我知道,自己正在踏踏實實地為事業奠基。
  • 原來獲取意外之財的祕訣是……?窮女婿受辱求死卻意外暴富,是命中注定還是另有安排?
  • 學會該放手時就放手,讓我們回歸自然純真、質樸單純的初心,任何時候正念以待,在生活中充滿陽光正向能量......「心」隨時保持寧靜、祥和,其實,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 古往今來,人們上下求索,其內心深處真正想得到的又有幾人尋到了呢?正如老子在《道德經》所云:「道,可道,非常道」。亂世紅塵中,勸君切莫與真法大道擦肩而過。
  • 現今中國的年輕一代,在經濟下滑、社會控制更嚴酷的大背景下, 迫於無奈地「躺平」──不買房、不買車、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娃、低消費等消極的生活態度, 對抗中國社會階層固化、在職貧窮等的社會不公。
  • 八十年代末臨出國前被中共國安盯上的經歷,暴露了存在我內心深處,一座因長期生活在組織的淫威與洗腦之下而產生的虎山。如今,虎山不在了嗎?極權在我們這一代的心裡留下了巨大陰影,總會在有意無意間,提醒你它的存在。
  • 如今時光老人已經把我晉升為祖父,已經是一個老人了。喜歡平靜安閒,獨處孤思,感覺美國的過節方式也還可以接受。不忙於吃,追求閒逸,親近自然,旅行度假,放鬆自己,是一種繁華後的休閒,激情後的沉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