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8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持續極端乾旱導致長江流域旱情嚴重,多地農田龜裂。長江重要流域之一鄱陽湖,其面積正快速縮減。老農陳曉華(Chen Xiaohua,音譯)說,今年旱情比1960年更嚴重。
六十多年來最嚴重乾旱 農民掙扎求生
路透社報導,68歲的陳曉華來自重慶富源村(Fuyuan)。他站在自家田裡說,「今年比1960年更乾旱。氣溫更高了。」
陳的小塊地靠近長江及其支流龍溪河,通常依賴山間溪流灌溉,但現在溪流已經枯竭,使他的主要農作物(包括紅薯)乾枯。
「過去,八月份的這個時候,紅薯的葉子長得很茂盛。」陳說, 「從八月到九月,紅薯應該開花了。」
由於無法再利用山水灌溉,陳說,他不得不每天早上提著水桶進出附近的池塘,試圖挽救莊稼。但由於高溫乾旱,莊稼的葉子和莖持續枯萎死亡。
「每天的溫度都這麼高。我們必須在早上工作。」他說,「下午我們只能呆在家裡,不敢出門。」
美聯社報導,重慶農民甘炳東(Gan Bingdong,音譯)在溫室裡,數百棵本應結滿黃色果實的柿子樹在枯萎。
嚴重乾旱導致甘炳東的農場損失了一半的蔬菜作物,而倖存下來的茄子發育不良,長得不比草莓大。農場旁邊的一個水庫已經乾涸,迫使他不得不抽取地下水。
「今年的高溫很令人惱火。」甘說,他已經失去了三分之一的柿子樹。
江西南昌市某小縣城的村民林先生(化名)8月18日告訴大紀元,天氣過於熾熱,部分水稻田地出現開裂現象,缺水,河流水位下降,作物水份不足發育不良。
林先生表示,當地的花生受天氣影響較大,和往年相比花生個頭小了挺多,比較乾癟,有挺多的空殼。

據公開資料顯示,1960年1月至9月,中國以北方為主發生特大旱災。有些地區旱期長達300-400天,受災面積達2319.1萬公頃。
當時山東省與河南省伏牛山—沙河以北地區大部分河道斷流,濟南至范縣的黃河也有40多天斷流或接近斷流,800萬人缺乏飲用水。
1960年夏秋季節,南方7省區因旱受災面積都在66.6萬公頃以上。
乾旱影響範圍廣泛 恐影響秋糧
受旱災影響最大是在四川。在該地區水庫發電量降至正常水平的一半後,工廠已經關閉,辦公室和購物中心被告知要關閉空調。該省擁有9400萬人口,80% 的電力來自水電大壩。
中共官媒央視(CCTV)週五(8月19日)說,重慶市已有66條河流斷流,34個區縣遭受旱災。
同樣依賴長江供水的中部省份安徽本週警告說,土壤過度乾燥正在影響88,000公頃的秋糧。
中央氣象台公布,過去一個月,35℃以上的高溫天氣覆蓋中國45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幾乎是國土總面積的一半。
湖北省政府週六說,湖北有22萬人需要飲用水,而690萬公頃(1700 萬英畝)的農作物遭到破壞。
華中部分地區已宣布夏季播種季節徹底被毀。
半島電視台記者Patrick Fok從重慶報導說 ,該地區是中國受熱浪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很難擺脫這種熱浪和隨之而來的乾旱影響。」 Fok說,「有報導稱,重慶農村有超過35萬人面臨缺水困境。」
在評論乾旱對中國經濟的威脅時,政治經濟學家、馬泓中國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馬大偉(David Mahon)告訴半島電視台,水資源短缺是「短期的重大問題」。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