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關頭總能化險為夷 他們是神明眷顧之人

文/劉曉
有些人生來就不一般,有著不同於常人的特殊體質,一生中還常常可以逢凶化吉,似有神護。(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53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有些人生來就不一般,有著不同於常人的特殊體質,一生中還常常可以逢凶化吉,似有神護。

天賦異稟的趙尚書

明朝人趙羾(hóng),山西夏縣人,後遷徙到河南祥符縣。據說他生來就有特殊的體質,天賦異稟。

他尚在襁褓之時,母親曾帶著他在山中避亂。一次母親抱著他在林中躲藏時,突然跑來一隻老虎,母親驚嚇中將趙羾放在地上。老虎盯著這嬰兒看了半天,沒有碰他,就轉身離去了。趙羾在學校學習的時候,有一年夏天酷熱,晚上他留宿在學校宿舍中,有狐狸採麻葉來給他扇風,還口吐人言說,「趙尚書在這裡熱得受不了,我們怎麼敢畏懼辛苦呢。」趙羾聽狐狸這樣說,受到激勵,之後更加努力讀書了。

長大之後,趙羾不僅相貌英武、為人至孝,而且敏思多才,善於詩文。明太祖洪武中,由鄉舉入太學,後任兵部職方司主事。官至禮部尚書、兵部尚書。

趙羾最初在郎署時,一個死囚犯死於獄中,獄卒將其屍體抬出。其實此人是閉氣裝死。等到四十年後趙羾為司寇,這個人再度犯法,趙羾一見,馬上認出他來,還直呼其姓名道:「你不是那個死於獄中的死囚嗎?」審訊後犯人伏誅。時人皆感歎趙羾的神奇。

趙羾還能預知他人的禍福。正統年間,趙羾已年過七旬了,謝政家居,時任河南巡撫的于謙數次前來拜訪,以對待前輩的禮節對待他,態度甚為恭敬。一天,趙羾抓起于謙的一隻手,將其咬出了血。于謙立刻領悟到趙羾是在警示他,泣拜請教詳情,趙羾卻不告訴他。

等到于謙告辭出門,趙羾的孫子問趙羾為何要咬于大人的手,趙羾嘆息道:「于大人是個好官,可惜不能善終啊。」最終于謙果然被誣陷下獄,之後被冤殺。

一次母親抱著趙羾在林中躲藏時,突然跑來一隻老虎。示意圖,圖為元人畫虎 軸。(公有領域)

幾次得神護 顧度死裡逃生

明朝崑山人顧度素有孝行,因為犯了事而離家出逃,跑到西南夷的山中去了。一路他經過了辰水、麻合山、烏江、紫梢蠻洞,幾次遇險都差點死了,幸得有神護佑,每次都化險為夷。

顧度從播州轉入丁山時,山神晚上來找他說話。山神身形偉岸、相貌堂堂,對顧度說「我姓褚」,並親自帶顧度進入巴中。巴人聽說了顧度的經歷,將其奉若神明,十分恭敬地對待他。

在巴中待了九年後,到了洪武三十年,天下大赦,顧度得以返鄉。回鄉路上,在他準備登船渡江時,旁邊一個頭戴斗笠的人對他說:「江不可渡。」顧度聽從了他的話。結果很快就颳起大風來,乘船渡江的人都死了,唯獨顧度得以幸免。

神人救厄

新安人胡宥,號金峰,明朝甲戌進士,善寫文章。他母親夢到天子出巡的馬車進入他們家,之後生下他。

他還是書生時,閉門苦讀,用功過度導致吐血,症狀十分嚴重。一天夜裡,他夢見有一位戴著黃冠的人教他艮背之法。醒來之後,他吐血的毛病就痊癒了。(艮背是一種精神治療法,教人清心寡慾,和靜坐的方法類似。)胡宥覺得這種方法很神奇,自己祕密修習,不與他人詳說。

有天深夜他從城南回家,沿途燈火相接,為他照亮整條道路,一直到他家門口,但他一路行來,周圍卻始終寂靜無聲、杳無人跡。

一次,胡宥乘坐的小船在彭城附近傾覆,幸得當地居民搭救,胡宥得以倖免於難。胡宥問搭救者為何來得這麼快,救他的人說是神仙早上告訴他的,神說「有個賢者有危險,你們應該拿著鉤子和汲水用的粗繩子趕快去搭救他」。

一次,胡宥乘坐的小船在彭城附近傾覆,幸得當地居民搭救,胡宥得以倖免於難。示意圖,圖為明 沈周《京江送別圖》。(公有領域)

黃冠仙人授藥

代州人劉繹,明朝成化丁未進士。在負責管理遼東糧儲時,違背了當朝掌權的大太監劉瑾的命令,劉瑾很生氣,就下令將他戴械押解至京,並在午門前示眾。枷重法嚴,但凡這樣的戴枷者,十幾日就死了,但劉繹這樣被折磨了月餘還活著。當時劉繹的同鄉王沈庵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一直在劉繹旁邊照顧他。

一天,來了一位頭戴黃冠的人,贈予劉繹的家人一丸藥,並說:「每日剝一點給他吃,等這丸藥吃完那一天,他這個難就化解了。」當日,劉繹也夢見仙人自雲霄而下,將一丸藥放入他的口中。劉繹醒來的時候,嘴裡還留有丸藥的香氣。監守者都說看到一老人送藥給劉繹,但那老人突然又不見了。

仙人給劉繹送藥的事很快傳開了,並傳到了朝廷大臣耳中。太宰張彩(號西麓)以這個神奇的事為由將劉繹救下,劉繹終於得釋為民。後來張彩又說應該重新啟用劉繹以示公道,於是劉繹官授監察御史。朝野稱其為「鐵漢」。

知府登舟失足有神救

明朝猗氏人任汝亮,在做戶部主事時曾去彭城督察餉銀。渡河登船時突然失足,掉在水中不見了。他的隨從跳下去救他,很快也不見蹤影了。

當時太陽快落山了,船夫驚嚇得大叫起來。過了一會兒,任汝亮與那個下水救他的隨從忽然從水中躍出,神色晏然。有人問任汝亮溺水後的情況,他說:「好像有巨木載著我。」船夫用船上的繩索探查水的深度,似有百丈,他們驚訝地認為任汝亮是神仙。

任汝亮後到福建泉州任知府。當時泉州大旱,有當地人向九鯉湖的湖神問卜,神道「須二千石至而雨」。知府的俸祿是二千石。

當時任汝亮剛進入武夷境內,有縉紳通過夢將泉州大旱、盼望他儘早上任的信息告訴了任汝亮。任汝亮下令疾行,但他手下說當日干支不利。任汝亮回道:「農夫眼巴巴地盼望著解除旱情,我不能在此延誤時日。如果此時疾行去泉州會帶來什麼災難,我太守一個人來承擔。」等他到了泉州,果然下起了大雨。

又過了三個月,有牧童進入山中,經過一峽谷,看見石頭上的紋理好像是文字,只是有的部分被苔蘚擋上了。擦去苔蘚讀之,寫的是:「巨雷辟石,神泉湧出,見者神強,食之無疾。以傳以頌,良二千石。」良二千石,意思是,這是一位好知府。這是句誇任汝亮的話。

牧童下山告訴眾人後,郡人爭來觀看,有疾病的,喝一口泉水馬上痊癒。後來,任汝亮被流言蜚語中傷,左遷為興國知州,泉水在他離任前夕就乾涸了。

牧童下山告訴眾人後,郡人爭來觀看,有疾病的,喝一口泉水馬上痊癒。示意圖,圖為清 金廷標《品泉圖》。(公有領域)

行通神明的陸樹聲

陸樹聲(1509年—1605年),字與吉,號平泉。嘉靖二十年(1541年)會試第一,得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因父親病重回鄉,服喪三年。其後又被起用為太常卿,掌南京祭酒事(國子監主管)。因為他為人正直,任職期間盡心盡職,後被提拔為吏部右侍郎,但淡泊名利的他以有病推辭。穆宗即位後,再次相召,他仍不就任。神宗時期,再次拜他為禮部尚書,陸樹聲無法推辭,只得赴任。

早在陸樹聲赴南宮考試時,郡守王華夢中去了天庭,看見庭下數百人圍著一個人行拜禮,口中喊著陸樹聲的名字。等到會試放榜,陸樹聲名列頭名,郡守對身邊人道:「陸樹聲行通神明,他日祿位、名壽一定都是第一。」從其一生看,確實如此,他活到近百歲,這算是相當高壽了。

有意思的是,從年少到老年,陸樹聲數度遇險,如遇到倒塌的牆、墜落的木頭,但每次他都化險為夷。還有他每次出遊,天氣都晴好,即便遇上風雨,也很快陰轉晴。

參考資料:《涌幢小品》

責任編輯:李婧鋮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 廉廣畫了一隻大鳥。畫完後,試著呼叱,大鳥果然展翅欲飛,於是廉廣乘上大鳥飛出牢獄,大鳥載著廉廣一直飛到泰山頂上才落下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再連破二陣之後遼軍對接近宋軍大本營的各陣加強兵力防守,對此穆桂英及楊宗保又找來將士們商議後續破陣對策,各路將士到齊後一個熟悉的身影從後台徐徐走來,正是本臥病在床的楊延昭。
  •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忽有兩虎驟然奔至,狼群嚇得四散奔竄。
  • 這些昧了良心、只認錢財而草菅人命的賊寇,長久以來盡幹壞事,以為人不知鬼不覺的逍遙法外,可「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那城隍感動於朱公的仁民、愛民胸懷,利用夢境以詩謎點化因而破案,冤情得以昭雪。所以為人得安分守己才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