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馬尚恩洛杉磯報導)洛杉磯地區華人少年Victor在美國高中求學四年期間,自己動手設計,製作了一台卡丁車,榮獲學校科學大獎,並成功申請本科類全美最佳理工學院——羅斯-霍曼理工學院(Rose-Hulm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不僅如此,他還發現了自己的真正志向,找到了未來要走的路。

4年前,剛滿14周歲的Victor踏上了在美國的求學之路,進入了洛杉磯的一所私立高中。剛到美國,他還是一個懵懂少年,不了解美國,不知道自己將來做什麼,不知道這一步走的對不對;而4年後的今天,他變成一個信心滿滿的青年,懷揣夢想,積極熱情,已準備在機械領域大展身手。
短短4年,Victor為何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Victor:在卡丁車項目中成長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Victor的故事,與卡丁車分不開。
他對卡丁車的愛好,源於小時候跟母親一起坐卡丁車的經歷。他母親是卡丁車愛好者,這股熱情傳給了Victor。到10年級時,Victor想自己動手組裝一台卡丁車。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首先,要了解卡丁車的工作原理,懂得設計和畫圖;還要找到一個空間存放各種配件和工具。開始時,他在自己家設計組裝。開學後,他想繼續完成卡丁車項目,就和學校溝通,能否騰出一點空間,讓他放置車輛並繼續組裝。當他懷著忐忑的心情和老師溝通時,沒想到老師一口答應。學校還專門給他配備了一間工作室。在工作室內,除了Victor之外,還有一位科學老師,給Victor經常提供車輛組裝和測試期間的技術指導。


一個中國留學生能夠獨享自己的工作室,現在想起來,Victor還是很感動。
Victor就讀的韋伯中學(The Webb Schools),位於洛杉磯縣東部的克萊蒙特市(Claremont),這所學校的畢業生大部分進入美國的一流學校。
儘管有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卡丁車的進展也不是一帆風順。車子的設計、零部件購買和組裝、技術細節,以及遇到障礙後如何克服等,這一切老師不會代替他做,都需要他自己思考、動手。甚至,有時候老師明知道他會遇到障礙,也不會提前告知,而是等待他自己發現、領悟,再提高上來。
有一次經歷讓Victor記憶最深。那天,卡丁車已初步組裝完畢,但前面輪胎附近有個零部件不是很契合,Victor剪裁了其中多餘的部分,餘下來的材質很單薄。他雖有點擔心,但還是抱著僥倖的心理準備一試身手。
當時,學校的老師們,甚至校長都得到了消息。大家很興奮,聚集到了操場附近,準備一睹卡丁車的風采。畢竟,這是學校建校以來,第一次有學生自己動手做了一台卡丁車。
在眾人的注視中,Victor啟動引擎,沒想到剛開了幾步遠,車子就趴在那裡不動了,原因就是那個薄弱的部件損壞了。
回憶當天的情景,Victor仍體味到當時沮喪的感受。事後,他問科學老師當時是否知道那個部件會出問題?沒想到,老師說:「知道啊!」但沒有告訴他,原因是老師希望他學會接受失敗。
事後,Victor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是:急於求成、心態浮躁。
接受失敗,才能從失敗中變得更成熟;學會承受失敗,才能讓心智成長。
Victor留學的最大變化
四年過去,Victor從當初的稚氣未脫,變得沉穩成熟。他的母親Maria說:四年時間,她從兒子身上看到的最大變化是「自信」。
Maria說,這也是她感到最快樂的一點,也是最值得感謝美國高中的一點。
她看到兒子在和別人介紹卡丁車時,看到他在闡述對未來的清晰想法時、他和大學入學面試官見面時的那種自信,讓她感到十分欣慰。
Victor來美前就讀於中國大陸的國際學校,英語口語和聽力很好。他來美國多次,了解一些中美教育的差異,不習慣國內那種刷題的學習方式,產生留學的想法。
令他驚喜的是,母親非常支持他。
Maria說,她對中國大陸的高中教育很了解。當時Victor眼看就要就讀高中,在中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每天被陷入老師安排的題海之中,開始緊張地刷題,做作業,準備4年一次最緊張的高考。
「刷題也可以上名校,但高中四年是大量吸收世界信息的時間段,你的人生觀、世界觀、思考問題的方式,會形成你自己的思維和方方面面的能力。」Maria說,「我希望他具備全面綜和的能力,對世界的認知,而不是把高中四年的精力放到刷題、刷分上,就是為了上名校。我認為這樣四年時間就浪費了。」她覺得,要考慮孩子長遠發展的利益和價值。
四年美國高中的求學經歷,加上Victor在卡丁車項目中擁有單獨的工作室、單獨的輔導科學和物理的老師,讓他的學習不是只停留在書本上,還有機會運用這些物理和科學的概念,自己動手做卡丁車。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心智變得更加成熟穩定。這種學習體驗比單純在課堂上學知識要有趣的多。
最可喜的是,在製作卡丁車的過程中,Victor發現了自己對機械製作的真正熱情,以及自己未來要走的路。他現在已經提前修習了大學的部分課程。◇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