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4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婕美國聖地亞哥報導)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原生物醫學圖書館大樓,4月23日舉行了正式的更名儀式,以聖地亞哥僑社領袖黃徐惠寶(Sally T. Wong-Avery)之名重新命名為黃艾弗瑞圖書館(Sally T. WongAvery Library)。
黃徐惠寶名下的艾弗瑞-徐基金會(Avery-Tsui Foundation)今年2月份向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捐贈了1000萬美元,用於支持該校圖書館的東亞研究及收藏。學校表示,因此將生物醫學圖書館更名作為感謝。
艾弗瑞-徐基金會是徐惠寶和繼任先夫、標簽大王Avery家族後裔艾弗瑞(Dennis Avery)於2006年創立,目前由徐惠寶的女兒黃如珍(Natasha Wong)擔任基金會主席。

UCSD校長Pradeep Kholsa在更名儀式上感謝徐惠寶的「慷慨捐贈」。「這是北美圖書館中東亞研究獲得的最大的捐贈之一,這讓我們的圖書館更加吸引人,」他說。
為紀念圖書館更新命名,圖書館同時舉辦徐惠寶收集的圖書展,展出於4月16日開始,將持續到6月13日。徐惠寶收集了數萬本關於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圖書和音像,有的是她在東亞地區旅行時收集的,這次展出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徐惠寶表示:「中國有5千年的歷史,有很多非常傑出的關於道德的故事。這些文化需要和別人分享。」
黃如珍告訴來賓,小時候母親帶她去圖書館時,「都會問:中文書在哪裏?她並想著如何讓那個圖書館能有更多的中文書。直到現在她都還是這樣做。」
徐惠寶說,之所以選擇UCSD捐贈,因為她是UCSD的校友,她於1972年至1975年在該校讀哲學本科。
黃如珍介紹,自己的生父和母親就是在UCSD時認識的。她說,圖書館的命名「整合了我母親對書、對中國文化、對中文教育的熱愛,和對UCSD的感情。是她和我們家庭的巨大成就。」
她並說,從小在聖地亞哥長大,很少看到以亞裔命名的建築或街道,但是最近以聖地亞哥華裔參政第一人譚卓儀(Tom Hom)命名的街道,和當日以她母親名字命名的圖書館,「正在改變這一切」。

USCD校方介紹,艾弗瑞-徐基金會的捐贈除了用來加強和擴大圖書館現有的東亞館藏外,還設立了「黃艾弗瑞中國研究圖書館長」(Sally T. WongAvery Librarian for Chinese Studies)。目前第一個獲得該職位的是該校的中國研究圖書館館長Xi Chen。
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林暉程和多位聖地亞哥民選官員代表應邀參加了當天的更名儀式。
林暉程表示,徐惠寶「是熱愛自由的中國人和台灣人社區裡的傑出領袖,這筆捐款能夠增強東亞研究,我們以Sally為驕傲。」
包括第52區國會議員Scott Peters,第53區國會議員Sara Jacobs,聖地亞哥縣監事會主席Nathan Fletcher,聖地亞哥市長Todd Gloria,聖地亞哥縣地區檢察官Summer Stephan和聖地亞哥市第一選區市議員Joe LaCava等在內的民選官員都熱情讚揚徐惠寶做為連結亞裔和主流社會的橋樑,對社區的貢獻和在社區中的高度感召力和凝聚力,並表示圖書館以徐惠寶命名,能讓更多人了解亞裔和華裔對社區的貢獻。
國會議員Peters說:「Sally通過不倦的工作,使她成為聖地亞哥社區的支柱。」
當天也是徐惠寶70歲生日。來賓一起為她慶生。Peters還為她領唱了「祝你生日快樂!」





徐惠寶出生在香港,在馬來西亞的北婆羅州長大,1969年來到美國,獲得UCSD的哲學學士和加州西部法律學院的律師學位。她曾任聖地亞哥中華會館主席,聖地亞哥華人服務中心主席,聖地亞哥中華歷史學會和博物館的共同創建人,幾年前重新繼任聖地亞哥最老的中文學校「聖地牙哥中文學校」校長。#
責任編輯:楊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