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2年02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霆、戴芙若、李言綜合報導)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美東時間週四(2月3日)下午6:00,全球的中共病毒(武漢病毒、新冠病毒、COVID-19)病例總數超過3.87億(387,346,751)例,死亡人數超過570萬(5,709,139)人。
以下是週三(2月2日)部分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的統計數據(部分數據根據worldometers調整):
美國330,128例確診,3,546人死亡;
加拿大15,338例確診,175人死亡;
澳洲24,228例確診,82人死亡;
英國87,682例確診,534人死亡;
法國317,070例確診,276人死亡;
德國238,252例確診,164人死亡;
印度172,433例確診,1,008人死亡;
巴西185,964例確診,945人死亡;
俄羅斯141,005例確診,665人死亡;
日本94,771例確診,82人死亡;
韓國22,904例確診,25人死亡;
台灣56例確診,0人死亡。
以下是有關中共病毒疫情的實時更新:
旅行業呼籲取消赴美航班登機前測試

29個商業團體一同敦促拜登政府,取消赴美航班登機前的COVID-19測試。
這些代表航空公司、酒店、機場和飛機製造商的商業團體們,在一封信中表示,出發前的COVID-19測試正阻礙旅行。他們認為,鑑於疾病的普遍性和疫苗接種率,這項規定已是不合理的。
在這封寫給白宮COVID-19應對協調員齊恩斯(Jeff Zients)的信中稱,COVID-19病例在50個州中普遍存在,人們的免疫力增強,疫苗接種率提高,也出現了各項新療法。
簽署該信函的團體,包括美國商會(USCC)、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航空航天工業協會(AIA)、美國旅行協會(USTA)以及美國航空協會(Airlines for America)等。
「對航空乘客的調查表明,出發前的測試是決定不進行國際旅行的一個主要因素」,信中說,「人們不願意冒著在商務旅行或度假結束後,無法返回美國的風險。」
信中也引用了歐盟對成員國取消歐洲內部旅行限制的建議,以及英國最近已宣布,從2月11日起,將放棄對已接種疫苗旅行者的離境前測試。
美國規定,從2021年1月起,包括美國公民,所有入境旅客必須出示出發前一天的COVID-19的陰性測試證明。
弗吉尼亞州州長有望加入針對學校口罩令的訴訟

弗吉尼亞州新任共和黨州長、最近當選的格倫·揚金(Glenn Youngkin)正在尋求加入一項針對學校強制戴口罩的法律訴訟。
揚金已要求將巡迴法院納入由一群反對學校董事會口罩令的家長提起的訴訟中。
新州長揚金在1月上任時發布了一項行政命令,允許父母和監護人「在孩子的學校或教育計劃中,可以選擇他們的孩子不受任何有效的口罩令的約束。」
揚金大力宣傳他所說的努力恢復父母在公共教育中的影響力。相比之下,前州長諾瑟姆(Ralph Northam)此前曾發佈公共衛生緊急命令,要求在學校戴口罩。
該訴訟是在弗吉尼亞州人口最多的縣之一勞登縣(Loudoun County)提起的。據其網站稱,勞登縣距離華盛頓特區大約一小時車程,在其97所學校和教育中心註冊了大約80,000名學生。
揚金的舉動緊隨弗吉尼亞州共和黨總檢察長傑森·米亞雷斯(Jason Miyares)簽發的法律意見書,迫使該州最大的公立大學放棄了要求接種Covid-19疫苗的命令。
1月15日上任州長的揚金曾擔任私募股權公司The Carlyle Group的聯席首席執行官,是自2009年以來第一位當選管理弗吉尼亞的共和黨州長。
葡萄牙取消對抵達航空旅客的檢測要求

葡萄牙政府週四(2月3日)表示,葡萄牙將取消對持有有效的歐盟數字證書或公認的疫苗接種證明的航空乘客進行COVID-19陰性檢測結果的要求。
此舉在內閣會議上獲得批准,符合歐盟的規則。
葡萄牙政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那些以任何方式出示歐盟COVID數字證書或其它已被認可的疫苗接種證明的人」將不再需要進行陰性測試。」
它沒有說明該決定何時生效,但目前生效的規則將持續到2月9日。
負責人員入境的內政部無法立即提供更多細節,包括英國或美國的疫苗接種證明是否有效。
歐盟數字證書頒發給已接種疫苗、檢測結果呈陰性或有COVID-19康復證明的人。
1月初,葡萄牙放寬了一些COVID限制,允許學生返回學校和夜總會重新開放,但對所有進入該國的乘客保留了陰性測試要求。
葡萄牙是世界上接種疫苗最多的國家之一,其近90%的人已完全接種疫苗,儘管感染人數和發病率仍接近創紀錄水平,但住院和死亡人數遠低於一年前的峰值。
獻血數據顯示 丹麥感染人數或為官方人數的兩倍

丹麥科學家週四(2月3日)表示,感染COVID-19的成年丹麥人數可能是官方統計數字的兩倍,此前公佈的數據表明過去三個月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受到感染。
通過篩查獻血中的某些抗體,丹麥科學家表示,隨著更具傳染性的Omicron變體的出現,他們已經更接近於確定實際感染的人數。
此初步研究是由北歐國家最高傳染病權威「史泰登血清研究所」(Statens Serum Institut,簡稱SSI)進行的,基於對1月中旬收集的4,722次獻血的分析。
分析血液以查看其是否含有針對病毒所謂的核衣殼蛋白的抗體。
這種抗體只有在身體遇到真正的冠狀病毒時才會產生。它不會出現在從未感染過的人的血液樣本中,即使他們已經從疫苗中產生了抗體。
史泰登血清研究所主任亨利克·烏勒姆(Henrik Ullum)在一份聲明中說:「結果表明……未檢測出陽性的感染者佔所有感染者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這意味著,每登記100例COVID-19感染病例,就有100例感染病例可能未被報告。
根據官方數據,自2021年11月1日以來,已登記了120萬例感染病例,約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但這個數字包括兒童感染和再感染。
它說,SSI的初步調查結果尚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但可以幫助當局更好地預測流行病的軌跡,並闡明人群的免疫力。
法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000萬

衛生部週四(2月3日)的數據顯示,自疫情開始以來,法國確診的COVID-19病例累計總數已超過2,000萬。
路透社的計算顯示,衛生部週四登記了274,352例新感染病例,使確診病例總數達到超過2,015萬例。累計死亡人數近13.2萬人。
自1月中旬以來,衛生部一直沒有公佈感染病例總數,當時剛剛超過1400萬。從那時起,7天平均每天新增感染超過30萬,每三天新增約100萬例。
法國的最早記錄幾例感染病例是在2020年1月末。整個2020年和2021年,7 天平均每天新增病例很少超過3萬例。
但在2021年底,具有高度傳染性的Omicron變種的到來,將聖誕節後7天的平均新增病例推高至每天10多萬例,並且累計病例總數在2022年1月1日超過了1000萬例的里程碑。
隨著感染率的加快,1月25日的7天平均新增病例升至每天36.6萬例的歷史新高。
從那以後,增長速度有所放緩,現在平均已回落至略低於30萬,但2020年1月份法國仍記錄了近1000萬新病例。
衛生部長奧利維爾·韋蘭(Olivier Veran)本週早些時候表示,目前的浪潮似乎已經達到頂峰。該部沒有詳細說明其病例總數中可能包括多少雙重或三重感染病例。
美國醫療保險將支付非處方檢測費用

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週四(2月3日)表示,從今年早春開始,參加政府醫療保險計劃的人可以免費獲得非處方COVID-19檢測。
拜登政府上個月制定了計劃,要求私人保險公司支付每人每月八次非處方在家測試的費用。
根據週四宣布的新保險計劃,Medicare和Medicare Advantage受益人每月最多可免費獲得八次非處方COVID-19檢測。
國際獨立投資銀行諮詢公司Evercore ISI的分析師邁克爾·紐謝爾(Michael Newshel)表示,最新的公告對參加醫療保險計劃的人來說是「積極的」,聯邦政府直接承擔費用。
「該計劃對於藥店向醫療保險受益人出售測試也是一個潛在的小積極因素,儘管供應有限,而且窗口可能會很短,具體取決於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何時結束。」
至少有九種非處方快速抗原檢測已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准。
工作人員染疫 菲律賓總統檢驗陰性隔離中

菲律賓總統府代理發言人諾格拉利斯今天說,因家務員感染COVID-19,總統杜特蒂正接受隔離,目前兩次檢驗結果為陰性。
中央社報導,諾格拉利斯(Karlo Nograles)今天發表聲明說,總統府證實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因家中工作人員感染COVID-19,正接受隔離。
他表示,杜特蒂隔離期間持續工作,並與部會首長保持聯繫,確保緊急事項得到解決。
ABS-CBN新聞網報導,諾格拉利斯說,杜特蒂於1月30日接觸染疫者,1月31日和2月1日檢驗結果為陰性。
他證實,杜特蒂曾前往位於大馬尼拉地區聖胡安市(San Juan)的桑托斯樞機主教醫療中心(Cardinal Santos Medical Center),但「只是例行體檢」。
杜特蒂3月將滿77歲。他曾透露自己患有巴瑞特氏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柏格氏症(尼古丁誘發的閉鎖性脈管炎)、重症肌無力等痼疾,健康狀態備受關注。
去年3、4月間,杜特蒂在菲律賓疫情延燒之際,曾神隱兩週未公開露面,使得他的健康狀況再度成為話題。
世衛:歐洲疫情「停火」或結束大流行

世衛組織週四(2月3日)表示,由於高疫苗接種率、較溫和的Omicron變種和冬季的結束,在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後,歐洲可能很快進入「長期平靜期」。
世衛組織歐洲主任漢斯·克魯格(Hans Kluge)對記者說:「這段加強保護的時期應該被視為可以為我們帶來持久和平的停火。」他補充說:「迄今為止,我們在這場大流行中還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這使我們有可能長期保持平靜。」
他補充說,「即使有比Omicron更致命的變體」,歐洲也將處於更好的位置來抵禦任何再一次的病毒傳播來臨。
「我相信有可能應對不可避免地出現的新變體——無需重新實施我們以前需要的那種破壞性的措施,」克魯格說。
儘管如此,他警告說,只有各國繼續開展疫苗接種運動並加強監測以檢測新變種,樂觀的情況才會成立。
要求洛杉磯廢除室內空間疫苗接種規定的請願書獲得批准

洛杉磯市書記員於週四(2月3日)批准了一份請願書的流通。該請願書旨在讓市議會廢除要求人們在進入某些室內公共場所和戶外大型活動前出示COVID-19(中共病毒引發的疾病)疫苗接種證明的規定。
根據洛杉磯市憲章,該請願書需要占最近一次市長選舉總票數15%的支持率。市委書記週四表示,在完成請願書提交後的120天內,需要近65,000名洛杉磯註冊選民簽署請願書。
勞登縣家長就學校口罩令提告 州長、總檢察長、學校校長支持

弗吉尼亞州長、總檢察長和公共教育總監已要求加入一項代表家長的訴訟,以爭取他們的孩子在學校可以選擇不戴口罩。
這場訴訟是由三個家庭在週二(2月1日)對勞登縣公立學校(Loudoun County Public Schools)提起的。
勞登縣公立學校是弗吉尼亞州的一個公立學區,無視州長格倫·楊金(Glenn Youngkin)的命令,堅持要求學生在學校戴口罩。
楊金在1月15日就職後幾個小時,就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規定全州學校可以不要求戴口罩。但勞登縣學校董事會投票支持校長斯科特·齊格勒(Scott Ziegler)的決定,以COVID-19(中共病毒引發的疾病)為由保留了口罩令。
加拿大「自由車隊」籌款近千萬 獲得更多支持

反對跨境疫苗令及其它COVID-19限制的加拿大「自由車隊」抗議活動,不但獲得了美國政要的支持,億萬富翁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也表達了支持,普通民眾更是以近千萬的捐款表達支持。
據福克斯新聞報導,美國共和黨眾議員肯‧巴克(Ken Buck)說:他說:「在過去2年裡,很多人可以在家工作,但我們的卡車司機從未放慢腳步,他們在路上運貨,確保我們的家人不缺食物,社會繼續運轉。現在,輪到我們支持他們。」
來自蒙大拿州的參議員史蒂夫‧戴恩斯(Steve Daines)說:「我與反對過度疫苗限制的所有蒙大拿人、美國人和加拿大人站在一起。他們是在為自由而戰。」
美國前總統川普(特朗普)和億萬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也表達了他們的支持。馬斯克1月27日給他的7,200萬名追隨者發推文說:「加拿大卡車司機太棒了!」
1月中開始,「自由車隊」組織者在GoFundMe發起眾籌,只計劃用這些錢資助全國各地的卡車司機前往渥太華抗議所需的油費和食物等開支。1月22日(加西車隊起步的前一天),他們已籌得130萬元。
卡車司機於1月29日在國會山開始抗議前,眾籌獲得的資金已超過800萬元。據福克斯新聞週二(2月1日)的報導,截至週一晚上,籌款額已接近1,000萬元。
比利時選手反覆被隔離 國奧會介入後獲釋

參加北京冬奧的比利時女選手病毒檢測呈陰性後,仍被送往隔離設施,她在網絡發表視頻(視頻請看這裡)哭訴後,國際奧委會介入。這名選手隨後被解除隔離,重返奧運村。
比利時女子俯臥式雪橇選手梅勒曼斯(Kim Meylemans)抵達北京後,被驗出感染了COVID-19(中共病毒,新冠病毒)後,被迫從北京延慶區選手村移往一座隔離設施。
週三(2月2日)她在Instagram上說,她認為自己可以在隔離三天、每天連續兩次檢測呈陰性後,就可以離開隔離設施。但是沒想到,她卻被轉到另一座隔離中心,必須在那裡再隔離7天,而她的參賽項目卻在11日就要開始預賽。
她在視頻中淚流滿面,說自己可能永遠也進不了北京冬奧村了,「我們甚至不確定是否會被允許……進入奧運村」,梅勒曼斯說,「這對我來說很難。請大家給我一些時間來考慮下一步,因為我不確定再這樣隔離14天後,能否還參加奧運賽事。」
她說,在自己情緒激動地請求幫助數小時後,國際奧委會(IOC)出手干預,她於週三晚些時候從設施中獲釋。
路透社報導,比利時奧委會(Belgian Olympic Committee)和國際奧委會(IOC)得知梅勒曼斯的處境後,將她送回奧運村內的一個地點。
梅勒曼斯在更新的視頻中說:「看來我的視頻和我國奧委會的努力真奏效。晚間11時35分有人來敲我房門,我就被護送回奧運村。」
「我現在雖然在隔離廂房,但至少回到了奧運村,我感到安心。我在這裡比較能夠進行訓練,謝謝大家。」她說。
專訪川普:我們必須結束強制性防疫措施
前美國總統川普在接受《大紀元時報》獨家採訪時表示,與疫情有關的強制令是錯誤的,應該廢除。
川普(特朗普)在《大紀元時報》(The Epoch Times)的「卡什角」(Kash’s Corner)節目上對前高級助手卡什·帕特爾(Kash Patel)說:「我們必須結束這些強制令。它們必須被終止。而且根本不應該實施。」
該採訪將於美國東部時間2月7日晚上8點在EpochTV.com網站首播。
2019年末,在川普擔任總統時,中國首先出現了導致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的Sars-cov-2病毒(中共病毒)。在川普的領導下,美國聯邦政府並沒有強制要求接種疫苗或戴口罩。但包括加利福尼亞州在內的一些州和縣自己制定了地區性的口罩令。
川普告訴《大紀元時報》,拜登在競選時承諾要「戰勝病毒」,但在控制疫情方面的工作卻「做得如此糟糕」。
疫情重創門票收入 歐洲足球俱樂部損失70億歐元

歐洲足球總會(UEFA)研究顯示,COVID-19疫情導致歐洲足球俱樂部在兩個賽季期間損失70億歐元(約新台幣2202億元)。
中央社報導,頂級足球俱樂部在2021年損失約40億歐元,比前一年損失30億歐元更多。
這些損失大部分來自COVID-19疫情衝擊下空蕩蕩的體育場館,門票收入在2020年到2021年賽季驟減88%;來自球員轉會的收入也大幅減少40%。
但歐洲足球總會主席施費連(Aleksander Ceferin)認為,隨著球迷回到場館,仍有樂觀的理由。
他說:「過去兩年經驗告訴我們的是,只有展現團結和合作,歐洲足球才能克服疫情這種攸關存亡的難關。」
「動態清零」使香港經濟陷入困境
目前,歐洲多個國家調整控制疫情的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振興經濟,回歸社會常態。但採用中共「清零」政策的香港,則經濟陷入困境。受嚴格管控影響,逾四成商界受訪者稱有可能離港。
1月初,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2月1日的新增病例是84個,此前曾有連續7天新增病例破百的紀錄。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月27日召開記者會,稱香港疫情嚴峻,傳播力極強的變異毒株Omicron,加上此前的Delta病毒等,隨時有可能在社區的爆發呈幾何級的遞增。
香港美國商會今年1月在對香港2022年商業前景所做的調查報告顯示,儘管香港仍然擁有商機,但香港為遏制中共病毒(COVID-19)而實施的國際旅行限制,嚴重影響了企業和個⼈的情緒。嚴格的檢疫規定和旅行限制繼續造成重大干擾,延誤了新投資,令香港招聘⾼級行政人才變得困難……
印尼疫情驟升 雅加達單日逾萬確診逼近去年高峰
印尼COVID-19疫情延燒,今天(2月3日)新增的確診個案較昨天成長52%,超過2.7萬例,其中約1萬例在雅加達。印尼政府決定,雅加達等防疫措施第二級的地區可將到學校上課的人數減半。
印尼今天通報27,197例COVID-19確診,新增38人不治。目前全國有11萬5275人在治療或隔離中,疑似個案18,955例。
這波因Omicron變異株推升的疫情以首都雅加達最嚴重,今天新增10,117例,是去年7月16日後的新高。印尼上波受Delta變異株影響的疫情高峰出現在去年7月中旬,雅加達去年7月12日有14,619例確診,是疫情爆發後的最高紀錄。
其它嚴重地區為西爪哇省,今天通報7,308例確診,萬丹省(Banten)4,312例,峇里島1,501例,東爪哇有1,394例,中爪哇610例,其餘地區約200例或以下。
印尼衛生部日前指出,依照其它國家的經驗,Omicron變異株造成的感染數是Delta變異株高峰時期的3至6倍,預估印尼這波疫情的高峰可能在2月底出現。
印尼教育及文化部今天指出,雅加達等防疫措施第二級的地區可決定不再要求學生百分之百到校上課,而將人數減半,以減少傳染的風險。
日本單日確診破10萬創新高 13地區擬延長防疫措施

中央社報導,日本全境COVID-19疫情急速擴大,今天(2月3日)新增確診病例首度突破10萬例大關,累計至今確診突破300萬例大關;包括首都東京在內的13個地區打算延長防疫措施
日本富士電視台新聞網(FNN)報導,日本全境今天新增確診病例10萬4465例,首度突破10萬例大關,刷新昨天新增9萬4913例的新高記錄。
東京都今天新增確診2萬679例,連2天確診突破2萬例大關。大阪府今天新增1萬9615例、神奈川縣新增7090例、兵庫縣新增6502例、愛知縣新增5827例。今天有16道縣確診病例創單日新高。
日本全境累計確診病例3,025,664例,首度突破300萬例大關。今天通報確診死亡人數88人,累計至今確診死亡人數共19,055萬人。
路透社報導,針對目前的感染激增,日本正考慮延長13個地區的防疫措施,包括首都東京在內,感染控制措施將延長兩週。
路透社引述富士新聞網報導稱,政府官員們可能在下週決定延長原定於2月13日到期的限制措施。
韓國疫情連日破2萬例新高 居家治療人數激增
韓國近期Omicron疫情快速擴散,單日確診數續創新高,已連續兩天突破2萬例,居家治療人數隨之激增,迫使當局決定將電話問診數調降至一天1到2次。
中央社報導,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統計,截至今天(2月3日)凌晨零時,韓國境內新增22,907例確診,較前一天增加2,000多例,居家治療人數增加7,716人至97,136人,逼近目前全國預估可管理上限的10.9萬人。
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今天於例行記者會表示,今天起居家治療的高風險患者電話問診次數將從3次調整為2次,一般患者從2次降為1次,各負責機關管理人數預期可因此提升4到5成。
今天開始韓國各地共700多間呼吸系統疾病專門診所及社區醫院也將開始投入協助監控居家治療患者狀況,之後將逐步擴大,可望大幅減少既有負責機構的負擔。
PCR採檢從今天開始也不再無條件免費進行,除60歲以上高齡者等高風險族群外,一般民眾可在社區醫院或採檢站接受快速篩檢,出現陽性反應者才需進一步接受PCR檢查,預期將減緩衛生所及臨時採檢站的人力需求。
韓國至今累計確診907,214例,首都圈及非首都圈疫情都維持擴散態勢,首爾市2月2日社區感染人數首次突破5,000例,非首都圈地區加總也首次突破9,000例。
台灣增56例確診 22例本土 34例境外移入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2月3日)宣布,國內新增56例COVID-19病例,分別為22例本土及34例境外移入(1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其中本土高雄15例、桃園7例,無新增死亡。
中央社報導,指揮中心表示,今天新增COVID-19本土個案為11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居住的縣市高雄市15例、桃園市有7例。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22例當中共有9例是隔離後陰轉陽。
境外移入部分,指揮中心說明,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4例男性、19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10例)、中國、英國、菲律賓、日本及澳大利亞(各2例)、泰國、土耳其、德國、西班牙及瑞典(各1例)移入;另9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15日至2月2日。
烏克蘭增近4萬例感染 創單日確診紀錄

烏克蘭週四報告了39,620例確診,是兩週前18,821例的兩倍多,並打破了1月29日37,351例的紀錄。
同時,又新增210例死亡,比兩週前報告的144人增加了46%。這使得烏克蘭的死亡人數上升至100,809人。
減少重症風險 德國疫苗委員會將建議接種第4劑

德國疫苗接種委員會(STIKO)主席托馬斯‧默滕斯(Thomas Mertens)對馮克媒體集團(Funke)表示,委員會準備推薦人們施打第四劑COVID-19疫苗,。
他表示,來自以色列的數據顯示,第四劑疫苗能顯著提高對重症病例的保護。
默滕斯表示,該小組建議使用已核可的疫苗,進行加強注射。各公司所研發專門對抗Omicron的疫苗,還需等待臨床數據出爐。
不過,以色列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雖然第四劑的mRNA疫苗提高了中和抗體,但其水平還不足以預防Omicron感染。
新西蘭:2月底起分階段開放邊境

新西蘭宣布,將從2月底開始分階段向遊客重開邊境,此前該計劃因為快速傳播的Omicron病毒而延遲。
邊境最初將對來自澳大利亞、接種過疫苗的新西蘭公民和簽證持有者開放。接著,將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西蘭公民開放,最後是所有接種過疫苗的遊客。
新西蘭總理阿德恩(Jacinda Ardern)表示,隨著加強劑推廣,社區已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家庭和朋友需要重新團聚,企業需要與國外取得聯繫,並獲得發展所需的必要技能。
入境旅客仍須在家中自我隔離10天,但不需要住進新西蘭昂貴、空間有限的隔離設施。
預計從4月12日起,5,000名國際學生和其他符合條件的臨時簽證持有人,將被允許入境。此後,邊境將向澳大利亞人和其他免簽地區的旅行者開放。
新年假期後 韓國企業要求員工進行檢測

一些韓國企業巨頭要求員工在新年假期後,於週四返回工作崗位前必須進行COVID-19測試,以減少Omicron變種病毒的傳播。
韓國即時通訊App的運營商「多音通訊」(Kakao)更進一步要求員工,延後兩週進辦公室上班。屆時,員工需進行快篩測試,結果為陰性後才能進入公司。
多音通訊表示,已提供每位員工10件可使用20次的家用測試套件,以便他們在來辦公室之前進行自我檢測。
韓國電池廠商SK Innovation表示,在假期前已向員工發放了家用測試套件,要求他們在返回工作崗位前進行自我檢測,並鼓勵員工在家工作。
韓國衛生官員表示,儘管傳染性更強,Omicron變種病毒的死亡率為0.15%,約為Delta的五分之一。
韓國近期疫情快速擴散,單日確診數不斷創高,已連續兩天突破2萬例,居家治療人數隨之激增。
韓國政府統計,截至週四凌晨零時,境內新增22,907例確診,較前一天增加2,000多例,居家治療人數增加7,716例至97,136人,逼近目前全國預估可管理上限的10.9萬人。
當局決定,PCR測試不再無條件免費進行,除60歲以上高齡者等高風險族群外,一般民眾可在採檢站接受快篩檢測,陽性者才需進一步接受PCR檢查。
責任編輯:葉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