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供應鏈 品牌服裝商開始放棄亞洲生產

人氣 968

【大紀元2021年10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馨編譯報導)隨著COVID-19疫情持續衝擊全球供應鏈,一些國際服裝品牌公司正將生產線遷出亞洲,以應對不斷增長的運輸費用和交貨時間。業內人士表示,這一趨勢可能不會逆轉。

據路透社9月30日報導,受疫情影響,一些國際時裝品牌——例如貝納通(Benetton),正更多地放棄利用全球供應鏈以及亞洲的低成本製造中心,而且這種轉變可能是持久性的。

意大利貝納通集團首席執行官馬西莫‧雷農(Massimo Renon)告訴路透社,該公司正在將生產線遷回離本土更近的地方,加強在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土耳其、突尼斯和埃及的生產,目標是從2022年底開始將亞洲的生產減半。

雷農深入分析了推動這一趨勢的經濟因素,該趨勢使服裝業廣受影響,因為供應鏈緊張的狀況推高了運輸成本和時間,破壞了過去30年來流行的商業模式。

「更多地控制生產過程和運輸成本是一個戰略決定。」雷農說,該集團今年已將超過10%的產量從孟加拉、越南、中國(中共)和印度等國轉移出去。

「如今,一個過去價格為1,200~1,500美元的海運集裝箱可能要花費10,000~15,000美元,而且不能確定交貨日期。」雷農表示。

他指出,海運成本上漲10倍的原因在於可用船隻稀缺以及消費者需求反彈,而船隻稀缺是因為許多船隻在疫情期間閒置。他公司的產品大部分在歐洲銷售,但自21世紀初以來,生產卻已轉移到工資較低的國家。

雷農說,即使越南和孟加拉國的生產成本仍比地中海國家低20%,但由於供應障礙導致交貨時間更長,也會把利潤抵消。

他表示,因船隻缺乏,亞洲貨品的交貨時間加長,從過去的平均4~5個月上升到如今的7~8個月。

雷農指出,相比之下,如果衣服在埃及生產,那麼運往歐洲倉庫和商店的時間就可以縮短到2個月或2個半月,而在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生產的羊毛服裝可能只需要4~5週的運貨時間。

運輸困境也正在困擾其它一些服裝公司和行業。德國時尚品牌雨果博斯(Hugo Boss)也在尋求讓其生產業務更接近銷售市場。

對於品牌服裝公司將生產線向接近市場的地區轉移,美國諮詢公司AlixPartners表示,這一趨勢將會持續下去。

「供應鏈越是全球化,就越會出問題。」該公司在其關於COVID-19造成損害的報告中說。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國際運費大漲物流不暢 中國外貿企業難以為繼
供應鏈中斷導致價格上漲 補貨等待期加長
全球運輸成本持續上漲 產品價格難以下降
供應鏈中斷引發行業危機 加州長灘港發警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