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真奇妙 清朝三則奇人異事

文/劉曉
示意圖,圖為明文徵明仇英合摹李公麟《蓮社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55
【字號】    
   標籤: tags: , ,

古往今來,歷史中有多少奇人奇事,真是數不清道不完。上天或許正是通過這些人、這些事,來啟迪迷於紅塵中的世人,要用雙眼仰望上蒼,要相信世界上神佛都是真實的存在,因果輪迴亦不是虛言。

神僧治病

清朝青浦縣南門外,離城二十多里有一座廟,一直沒有僧人。同治年間,突然不知從哪裡來了一位僧人,僅以破被覆體。當時正值冬天,天氣寒冷,他倒臥在地上數日不起。有見者很可憐他,就給他送來錢和米,但僧人都予以婉拒。

一天,僧人忽從廟中出來,看見一個雙目失明的老嫗,便到溪水邊舀了一罐水,讓她用這水洗眼睛。老嫗依言用水洗雙目,洗完後,竟然雙目復明。還有一個少年左腳反長,僧人手握他的左腳,口中說道:「正!正!」話音剛落,少年的左腳就正過來了,與常人無異。

遠近的人們聽說了這樣的奇事,都認為他是神僧,紛紛前來求醫,每日竟有數十人。不過,僧人有的給治有的不給治,治療的沒有不痊癒的。

在廟中待了一個多月,僧人忽然不見了蹤影,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清金農《山僧叩門圖》
清朝青浦縣南門外,離城二十多里有一座廟,一直沒有僧人。同治年間,突然不知從哪裡來了一位僧人。示意圖,圖為清 金農《山僧叩門圖》。(公有領域)

能見神鬼的女子

清朝道光年間河南中牟縣有一名女子天生雙目就與別人不同,因為她的眼瞳旁有白痕,還有一線環繞。女子自幼能見神鬼,當她剛開始會說話時,就時常說空中某仙人剛過去、某神人剛經過。周圍的人雖然並不相信,但覺得這些神仙的名字不是一個孩童可以知曉的,因此也以之為奇、以之為異。

女子五六歲時就能給人看病,很快,她的聲名鵲起,很多人都來找她看。她治病的方法也很奇特,不切脈不開處方,而是或讓病患隨意地吃一草一果實,或讓人去集市買少量的常見的藥物,一般都很便宜,所值不過一二十錢。病患吃後,都很快見效。女子顯然是在用功能治病,而非常人間的手段。

因為女子治的每個病人都有效,大家都稱她為「神醫」,但她並不接受任何謝禮。有病患為表示感謝,送給她父母食物,女子看少量的就收下,多的同樣也不接受。

女子曾說自己活不過十八歲,果然未到十八歲,她就無疾而卒。

痴和尚實則道行深

清朝蘇州珠明寺有個邋裡邋遢的和尚,經常嬉笑無度,看樣子有些痴傻,因此人們都忘了他的本名,而稱他為「痴和尚」。

在世人看來,痴和尚的「痴傻」還體現在如下方面:他常常數日不吃東西,或者一日吃完數天的量;無論是冬夏、寒暑,他都穿一身短布衣,從不更換。他還養了一條黑毛狗,和他寸步不離。他每日清晨必出城去郊外,登高且面向西方,行吐納之術,良久才返。

圖為宋 劉松年《醉僧圖》。(公有領域)
痴和尚常常數日不吃東西,或者一日吃完數天的量。示意圖,圖為宋 劉松年《醉僧圖》。(公有領域)

痴和尚很喜歡與孩童嬉戲,如果袖中有食物,就分給孩童,不過有時有的孩子向他索要,他卻一點也不給,人們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讓很多人驚訝的是,痴和尚還會治病。有生病的人請他去,他若去一定會治好;但他若不去,則病人不治矣。一次,有個姓陸的人病得非常重,請了很多醫生去看,但都束手無策。於是陸家人派人去請痴和尚,但等他到時,陸某剛剛咽氣,家人哀慟不已。

痴和尚看了看,大笑,隨即要來紙筆,寫下一個方子:泰山石一片、蟠桃仁二十粒、扶桑木一株,用黃河水煎服。眾人看了這個方子,匪夷所思外更覺得根本找不來這些東西。孰料痴和尚又再次大笑,要來火摺子將方子點燃,然後將紙灰加水灌入陸某口中。一會兒,陸某醒轉過來,病也好像沒了。眾人無不驚駭。據說,他給其他人治病時,也是採用同樣的方法。

顯然,從其所為看,痴和尚實際上是位修行者,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

過了些年,一天,寺中的僧眾發現痴和尚到晚間也沒有起床,甚為奇怪。有僧人便從窗戶向屋內窺視,見其坐在禪床上。遂推門進去,異香滿室,痴和尚已然圓寂,他的身子輕如蟬翼,而他養的那條狗也死在床下。或許,痴和尚已經得道了。

參考資料:

《洞靈小志》
《右台仙館筆記》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祕訣是一個字!葫蘆裡面怎麼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未解之謎》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