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水中感統遊戲透過遊戲讓孩子感受並整合感官資訊,練習各個發展過程中的動作技巧與姿勢,最重要的是在水中遊戲的過程,親子能夠共享快樂時光、共同成長。這是一本職能治療師專為孩子設計的水中感覺統合遊戲。本文介紹水中溜滑梯的遊戲,在水中溜滑梯的姿勢會從坐轉換為站、趴或失重並找到回平衡,過程中可慢慢加強對身體的控制,有助應對快速的姿勢變化,除可讓孩子勇於嘗試各種運動外,還有助建立自信。
水中溜滑梯
適玩年齡:1.5 歲以上

█ 豐富姿勢變化經驗
█ 練習保持身體平衡
口訣:
咻!寶寶迫不及待地溜進冰冰涼涼的水啦!
準備物品
● 大浮板(長寬各50~60cm的大巧拼)

玩法步驟
1 媽媽抱著孩子坐穩在大浮板的中間( 也可以輕輕牽著孩子的手)。
2 爸爸站在孩子後方,稍稍將大浮板的一側舉起,製造出一個斜面。
3 由媽媽抱著或牽著孩子的手,協助孩子向前滑入水面。
4 若孩子想自己滑,媽媽可以保持一個手臂的距離,等待孩子滑下後,接住、抱起他後給予鼓勵。
變化玩法
● 調整浮板的斜度,坡度越斜、高度變化越大,滑入的速度越快。
前庭覺刺激量越豐富,越挑戰孩子的平衡能力。
水中感統小叮嚀
● 有些孩子,可能會不顧前方水有多深、是否有漂浮物可攀附就跳進水裡,這時可教導孩子對於水的危機意識及應對,如仰躺保持呼吸或游回岸邊。
● 前庭較敏感的孩子則會很害怕高度的瞬間變化,可緊抱著孩子並放慢速度拉長入水的時間。有助於孩子適應未來玩溜滑梯、盪鞦韆等具速度變化的遊戲。
遊戲優點
★豐富的姿勢變化經驗,勇於嘗試各種運動
有別於在陸地上溜滑梯的單一動作,在水中溜滑梯的姿勢會從坐轉換為站、趴或失重並找到回平衡,過程中可慢慢加強對身體的控制,有助應對快速的姿勢變化,除可讓孩子勇於嘗試各種運動外,還有助建立自信。
★練習在各種姿勢都保持平衡
反覆練習讓孩子的身體姿勢做好準備。在滑梯落水的瞬間,孩子需要根據過去本體覺和前庭覺的經驗來做出流暢的預備動作。
第一次的起始動作都會有點生疏或僵硬,隨著累積豐富經驗,孩子不僅可學會對下一個預期動作的準備,也可提升孩子的動作控制品質,如看好距離、調整姿勢、雙手張開保持平衡、雙腳伸直準備下水。

職能治療師告訴你
什麼是重力不安全感?
重力不安全感的問題,源自於孩子對於前庭覺反應過度敏感,些微的前庭覺輸入,孩子即可能解讀成是具有危險、不安全的,導致孩子出現害怕或逃跑的反應。
簡單的日常,上下樓梯、斜坡等;腳離地的動作等被大腦放大解釋就可能出現不安、恐懼、嫌惡的反應(如噁心、頭暈的感覺)。如果懷疑孩子有重力不安全感的情況,先同理孩子,給予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並盡快尋求專業的協助。
重力不安全感常見的表現:
和家長一起下水時(踩不到地、體重改變)會感到不安。
在水中遊戲會緊緊抱著家長或不敢在水中移動。
下樓梯時會特別緊張,甚至需要扶家長或扶著扶手。
站在高處會害怕。
在身體姿勢改變時會顯得緊張、焦慮。
害怕雙腳離地的動作。
跳躍動作的發展比較慢或是品質不好。
害怕、焦慮、拒絕在公園玩盪鞦韆、溜滑梯。
拒絕大動作的活動,如攀爬類型的遊戲
若懷疑孩子有重力不安全感的表現,在孩子因為大動作活動而感到緊張害怕時,可多給予大範圍的肢體接觸,讓孩子感受到「安全」,並適當的將動作幅度與難度降低,利用漸進式增加動作難度的方式,提高孩子嘗試的意願,讓大腦有機會重新解讀此動作幅度並不具有危險。此外,需留意避免利用嘲笑、威脅、強迫的方式,以免讓孩子更焦慮、不安,反讓孩子將「大動作遊戲」與「危險與不愉快」的感覺畫上等號。
(網站專文)
<本文摘自《孩子的水中感統遊戲:53個有趣.好玩的浴室.水池遊戲,啟發孩子的7大感覺統合系統,提升學習力》,新手父母出版社提供>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