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語:什麼叫男人

作者:法中行
font print 人氣: 349
【字號】    
   標籤: tags: , ,

「男」由上「田」和下「力」組成,看字思義,一層意思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托起一片田地,用自己的力量耕耘一方田地。就是說男人的責任是田,從而一家人都有了生存的來源和保障。

再往上延伸,「田」在道家有丹田之說,修道的人都知道,丹田是萬法生成的來源之地,許多生命、玄妙也從丹田而來,因此「田」也可代指道、法。一言之,「男」人就是承載道義的人,用自己的生命和力量維護道義的人,為世間這方田地負責的人。

所以說,什麼叫男人?就是為世間道義而貢獻力量的人,為維護世間道義而存在的人,為自己的女人和自己的孩子這方田園撐起一片天地的人。

西藏白教始祖密勒尊者在世間修道時,因穿著襤褸,形象落魄,而被路過的一群獵人嘲笑。獵人們說:「你的衣食真不成話,哪裡像是人的生活啊!你就是替人家當傭人作工,也至少能吃得飽穿得暖。唉!唉!世界上再也找不出一個比你更悲慘更可憐的人了。」

密勒尊者說:「請你們不要這樣說吧!我是人群中最殊勝難得的人。我遇見大譯師瑪律巴,得了即身成佛的口訣,住在寂靜無人的山中,放棄今生的想念,修行禪定,成就三昧,名、聞、恭敬、衣、食、財、利,無一樣能動我的心。因此我已經降伏了一切世間的煩惱。世上再沒有比我更稱得上男子漢大丈夫的人了。各位雖然生長在佛法鼎盛的國土中,但不用說修行了,就連聞法的心思都沒有;你們這一輩子忙於犯罪作惡,入地獄惟恐不深,時間惟恐不長。像你們這樣才真是世界上最悲慘、最可憐的人哩!我心裡是經常安穩快樂的。」

我覺得密勒尊者為「男」人–男子漢大丈夫作了最好的注解。

從人的層面講,道義是男人的責任,沒有道義的男人不是真男子。整天為一些雞毛絲的小事、個人得失、得理不饒人、不講道德、不講心性、為色為欲而活的人,精氣神因此而耗損。

因為前世或前半生吃了一些苦,積了一些德而現在轉化為很多錢財、或權勢、或美貌等而狂妄、驕縱、任性,認識不清自己,這樣的人活得窩囊,沒有男人的氣概,沒有男人的智慧,沒有男人的正氣;而那些追求外遇或豔遇的人連自己的妻子和兒女都不能愛護的人更談不上男人了。這些人得不到女人真正的尊重,得不到孩子的認可,只有自己感覺良好而已。

男人就是為世間道義之田撐起一片天空的人,為自己的家人之田撐起一片天空的人,男人的陽剛應該是天道剛健、自強不息的體現,善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不斷去掉不好的習慣和思想,不斷純淨自己的同時也是為世間的道德和美好做了最好的努力,也是為自己的孩子撐起一片道義的天空,是孩子心中的「神」。

這樣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也正是我們男人追求和嚮往的「男」人的境界。@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喜馬拉雅山歷來是修煉人很多的地方,從古至今藏族人都是以農牧業為主,人們過著淳樸的生活,人人善歌善舞,除此之外,就是崇奉佛法。當時有個苦行修煉者叫密勒日巴(後來成為藏密白教的始祖),一天他在鴨隆地方的中腹崖窟中,宣講大乘妙法。
  • 尊者一生的故事就像電影一樣在眾神面前放映,大家目不轉睛看著人間,聚焦在西藏那片美麗草原上..
  • 他看見她的時候,是金秋,一所道觀裡。太原城外的大風吹著,吹過阡陌上的綠楊,落木蕭蕭,她囚居在密室內,淚落成河,流淌在地面的青花磚上,發出細弱的潺潺聲。她的驚恐,不只是性命休戚相關,還因為她身陷囹圄,她是個落在綠林強人手上的良家女子。窗外,風吹起的蕭颯之聲,和父親來燒香是七月流火的日子,如今,她從風聲裡聽出了秋的涼意。與夏天的繁盛生機一起涼薄了的,還有她的此生,她那些,溫柔的少女夢幻⋯⋯
  • 華盛頓將軍與拉法葉特侯爵在福吉谷。(公有領域)
    Valley Forge,在中文一直音譯為福吉谷,也有直譯為鍛造谷,而這兩個名字,都蘊含著深刻天意,十分寫照現實。1777年冬天的福吉谷,是大陸軍的鍛造之地,淬火錘鍊之地,是絕境中的華盛頓將軍在白雪皚皚的森林深處,單膝下跪,獨自對天哀鳴禱告的祈禱之地;而1778年初夏,走出鍛造谷的大陸軍,已然改頭換面,煥然一新。當後世的人們回望這場歷時八年的獨立戰爭,會油然慨歎:鍛造谷,的確是獨立革命的聚福之地。
  • 民間俗語「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在現代社會可謂家喻戶曉,當某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很可能就是要準備去做壞事了。不過,按照這句話的意思,即「沒有度量的人不能稱為君子,不狠毒的人成不了大丈夫」,是不是感到有些彆扭和不倫不類?因為前半句教導人們要有度量,是教人向善的;後半句卻是教人向惡的,說什麼成為大丈夫的人要狠毒。
  • 放箏圖
    一個王朝的興起與滅亡,可謂風雲席捲,呼聲震天。而寥寥幾句的童謠,卻唱出了一國興起與亡國敗象。平凡歌謠隱藏天機,是誰一眼將人事洞穿?
  • 左:(傳)元 管道昇《蘇蕙與璇璣圖》(局部),哈佛大學塞克勒藝術博物館藏。右:趙孟頫画像,清葉衍蘭繪。(公有領域)
    「伉儷」是何意呢?「伉儷」和「賢伉儷」和都是敬稱同一對象,那又怎麼分辨其不同的使用時機或情境呢?
  • 三國風雲,百年紛爭,是後世津津樂道的話題。它可入詩,吟唱那「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慷慨悲歌;它可入詞,彈奏那「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曠達情懷。它既是明辨博雅的《三國志》,躋身中華二十四正史;它也是盪氣迴腸的《三國演義》,成就明清小說的傳世奇書。
  • 從古至今,夢境和人體奧祕是個探索不盡的話題。當人的肉身睡覺時,人的元神自由活動,遠遠拓寬了視野和空間範圍。人的肉身做不到的事,當進入睡眠狀態時,人的元神在另外空間,會做出迥然不同的事。
  • 在一個女權主義似乎位居主導地位的時代,父親們面臨著很大的壓力,要求他們在對待孩子時表現得更加溫柔和女性化,不能流露出一絲「有毒的陽剛之氣」。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譴責競爭(每個人都該有一個參與獎杯)或「危險的」活動,比如冬季滑雪橇(小約翰尼可能撞上樹!),或允許孩子在家附近玩耍而沒有成人的監督(「他們可能會被綁架」!)。當我們試圖將「有毒的陽剛之氣」從社會中根除時,為什麼我們希望父母,尤其是父親,向他們的孩子強調競爭和冒險活動中的傳統男性美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