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人治病用奇術 能斷人生死亦可起死回生

文/劉曉
總有些病,是非尋常醫生可以醫治的,反而靠一些奇能異士,採用非常手段,才能取得很好的療效。(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257
【字號】    
   標籤: tags: , ,

對於常人而言,生老病死無人能夠擺脫。生病了,自然需要找醫生醫治;不過,總有些病,是非尋常醫生可以醫治的,反而靠一些奇能異士,採用非常手段,才能取得很好的療效。而這些奇能異士大多是修行之人。

邵道人看病能斷人生死

明朝有個邵道人,七十歲時,他來到了甘肅慶陽。他平常並不愛說話,想要表達什麼意思都靠他的面部表情,因此沒有人知道他究竟來自哪裡。不過,見過他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奇異之人。郡中的子弟爭相到他跟前侍奉。

邵道人善於治病,每次看病,他都讓患者張目噓氣。倘若是可以救治的,他就給弟子們示意,弟子就將一碗飯放在患者面前,然後,他拿出袖中鐵尺,橫在飯上,自己口誦大悲咒。念完後,將鐵尺拿開,摸著患者的頭說:「病好了!」

如果是不可救治的,道人就馬上離開。在患者家屬詢問其還有多少日子可活時,道人就伸出手指頭示意。後來證明他的預言都很準確。

邵道人治病從不收錢,每年從正月開始,每救活一人,他便拿一尺布作衲衣裡子,做裡子的布夠了,便不再拿取。如若患者家屬請他吃飯,他也從來不在意食物多少、好壞,全部吃下。如果看見飯中有時混雜葷菜,道人就說:「只需將葷菜挑出去就行了。」

邵道人擅長喝水,鄉里人聽說後感到很稀奇,都希望看看他到底能喝多少水,道人微笑著點頭答應。於是,鄉人在他面前放了好多水碗。道人將所有的水都喝下了,大家無不稱奇。更神奇的是,如果冬天水結冰,道人的牙齒間就會發出瀺瀺的聲響,而且一會兒,道人的肩頭就聳起,面色發紅,汗水簌簌而下,就如下雨一般。

文學家李夢陽的大伯父與邵道人的年齡相仿,患有爛腳病很久不能治癒。李某就前去問道人是何原因,邵道人告訴他是鬼魂在作祟,因為他曾向某女下聘,但見其相貌醜陋,就決定改去別家聘親。女孩因羞愧自縊而死,死後鬼魂一直纏繞他。李某大驚,伏地頓首請邵道人救救他。道人說:「三日後問題就可以解決。」三天後,李某的爛腳病真的徹底好了。

邵道人善於治病,每次看病,他都讓患者張目噓氣。示意圖,圖為宋馬遠《山徑春行圖》。(公有領域)

如此過了十幾年,邵道人忽然對眾弟子說:「吾將歸矣。」弟子們以為他是要回老家,就說:「先生是給慶陽造福的人,慶陽人也沒敢怠慢您,怎麼突然說要回去呢?」邵道人並不回應。

此後的一天,邵道人讓弟子架設了三層桌几,坐在上面,弟子們這才明白師父說的「回歸」之意,於是皆圍繞在桌几周圍。晚上有人登上桌几去探其呼吸,道人揮臂將他趕了下來。

到了半夜時分,屋脊上隱隱傳來霹靂之聲,好像金戈鐵馬戰鬥的聲響,弟子們震驚之下都拜伏在地。待天明時分,起身看時,邵道人已經仙逝,大概是回到某個天國世界了吧。

持瓢者為行孝者治瘤子

南宋浙江楓橋有個叫楊文修的人,號佛子,因此世人又稱他為「楊佛子」,為一代名醫。他還是元代文學家楊維楨的曾祖。楊維楨曾寫過一首題為「楊佛子」的詩,記述了這位先祖感天動地的孝行。

楊文修自幼好學篤孝,六歲時,就能口述江革做傭人供母等孝子的故事。他的母親體弱多病,而父親忙於農事,因此照顧母親、料理家務的事情早早就落在了他的身上。為了治好母親,他經常為母親試藥,但是母親的身體還是沒有好轉,只能維持。

在醫藥無效的情況下,一天,楊文修聽到一個祕方,就是割股肉半兩,取糯米二兩,用文火熬粥一碗,分三天服完,患者就可痊癒。他回家後,主動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按方子給母親煎服。然而,母親服用後,病情反而加重了。楊文修認為傳聞有誤,便決心自己研修,尋找治癒母親的辦法。

之後,他買來一大批醫藥著作加以研讀,但還沒等到他找到辦法,母親就撒手人世。母親入土後,楊文修在墳墓右側,建了三間草廬,一面守孝,一面攻讀醫書、鑽研醫術,最終成為一代名醫。

母親入土後,楊文修在墳墓右側,建了三間草廬,一面守孝,一面攻讀醫書、鑽研醫術,最終成為一代名醫。示意圖,圖為明 仇英王《裒聞雷省墓》。(公有領域)

楊文修頦下曾生了一個碗大的瘤子,一直沒有辦法去除。一天,楊文修從市場歸家,途中遇到一個手持瓢具之人,他頭上長癩,衣服污穢不堪,沒有人想靠近他,而楊文修並沒有因其外表不堪而面露嫌棄的表情。

當時突降暴雨,持瓢者請求與楊文修共用一個雨具,楊文修同意了。兩人走了一里多路後,持瓢者用左手掐了掐楊拂子的瘤,右手撫著他的背說:「如果你這個瘤子可以去掉,你該以何為報呢?」楊文修笑著說:「你不要騙我了。」

持瓢者卻道:「你不妨先信我再說。」但楊文修依舊未信,自顧前行。待發現身邊無人回頭尋找時,已不見了持瓢者的影子。

楊文修回到家中,將所遇之事告訴了家人。第二天早晨起床,他突然發現頦下的瘤子不見了,家人也很驚詫,查看其背,發現背部有一奇怪的掌印。大家這才明白楊文修遇到了一位異人,應該是將其頦下的瘤子轉移到了背部,化作了掌印。而這或許是楊文修孝行感人而得的福報吧。

道士救活死去小兒

明代萬曆二十四年(1596),北京順城門外彭二胡同有名岳姓媽媽,她的小兒子得病死了,無奈之下,她打算將屍體棄之於橋下。在丟棄之前,她哭得甚為悲傷。

正哭泣間,一名道士經過,並走上前來對岳媽媽說:「你的兒子還沒有死,為何要棄之?」岳媽媽感覺這是位有道行之人,馬上問道:「如何讓他死而復生?」

道士說:「你把他抱回家中就會活過來了。」岳媽媽不信,道士就寫了一封信給他,信封得嚴嚴實實。道士說:「你兒子的壽數就在信中,但你不可以打開看。如打開,會不吉利的。」

岳媽媽點頭答應了,抱著兒子回了家,果然,一到家中,兒子就活了過來,全家都大以為異。

因為好奇信中所寫兒子的壽命究竟是多少,岳媽媽一日在日光下看信中所寫,好像看到了「十四」的字樣,便以為兒子的壽命是十四歲。誰知到了十四歲,兒子依舊健康地活著。遂又在日光下照,感覺信中「十四」字樣上好像有「二」字,便認為兒子壽命是二十四歲。結果到了三十多歲時,她的兒子才因病去世。

參考資料:

《寄園寄所寄》
《楊佛子行》

責任編輯:李婧鋮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們都知道:董奉是太乙真人派來的使者,他與三國時的張仲景、華佗齊名,並稱漢代「建安三神醫」。
  • 凡人修仙如何能成?最大的祕訣是一個字!葫蘆裡面怎麼能住人,道家障眼法到底是怎麼回事?《未解之謎》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楊五郎又繼續說道:我已正式出家,除了討伐盜賊,護衛寺院與信眾外,不再過問戰陣之事,其實六弟先前早已多次來信,還派孟良與焦贊要請我下山,我都婉拒了,況且我這山上只有區區數百武僧,要如何對抗遼國五萬大軍呢?
  • 楊五郎延德是楊家將士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行軍布陣的能力在眾兄弟中最為突出,所以出戰時父親楊業都讓他擔任副帥職位。傳說他於金沙灘戰後於五台山出家當和尚,但仍組織武僧團護衛百姓抗擊遼軍,朝廷因此封他為大德禪師,然而他出家上山到領兵抗遼的過程卻流傳著這樣一段曲折連綿的故事.......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