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7月02日訊】(Leo Babauta撰文/大紀元記者林達編譯)拖延症始於因恐懼而逃避某種事情。然後,慢慢演化為一種模式,最終成為一種習慣。而多年的習慣強化了這種拖延作風——給自己造成傷害。
拖延習慣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們不能行動起來以改善處境:
• 解決財務問題
• 養成健康的習慣(鍛煉、飲食、定期體檢)
• 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 創造有意義的工作
• 簡潔並條理化
• 不遲到
• 學習新事物
等等等等,這些例子很明顯,但我們整天都在以不顯眼的方式拖延——試圖避免困難的方式可謂數不勝數。當你對這些壞毛病厭倦時,那就應該改變了。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改變?怎樣才能打破這個頑固的壞習慣?
可以這麼做:
把這個壞習慣看做一個凹槽。
跳出習慣性的凹槽
當你第一次拖延時,你並沒有一個固化的模式。你還能選擇。例如,你可以先做家庭作業,或者先做一些更好玩的事情。
你對一項任務感到恐懼或抗拒,這就使其它選擇更具吸引力。你選擇走簡單路線,那一刻感覺很爽,立馬得到了回報,雖然以後會有難題,但那是以後的事。
選擇輕鬆通常會讓你及時滿足,所以通過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這種選擇,你的腦海中開始出現一個凹槽,此後,凹槽會變得如此深以至於選擇變成了自動化的,打破這種模式要困難得多。
怎樣才能跳出來?自覺自願地努力向外跳吧。
如何改變你的模式

走出困境的步驟很簡單,但需要採取行動:
第一步是認識到:舊的凹槽對你沒用,它在傷害你。然後致力於改變,可向家人或朋友承諾你將改變,承諾是一種強勁的動力。
留出時間進行有目的的練習。改變壞習慣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你必須刻意地練習。每天留出一小段練習時間——五分鐘即可。我建議你早上起來先提醒一下自己,你要對自己的改變負責。
為你的練習設定一個目的。想一想這個舊習慣在哪些方面傷到了你?它是否會損害你的職業、健康、幸福、人際關係或財務狀況?它是否阻止你做更有意義的工作?
給自己布置一項任務,選擇那些你一直在推遲的事情,但也許不是你最怕做的事,開始做這件事,只做5分鐘,除了這件事,不去做別的事。如果你身在曹營心在漢,想去做別的事,那就站起身,走開,能夠觀察到你自身的舊習慣,這本身就極具價值。
觀察到你想做其它事的衝動,但不要採取行動,也不要評判。這不過是些感覺,無需擔心。只觀看,不行動;只是坐下來面對衝動,然後一遍又一遍地返回這個任務,直到形成新習慣。
可以創建新凹槽、新圖案,更好地為你服務。我一生中做過幾十次,在過去十年中可能超過100 次。我並不比人強,如果我能做到,你也能。
作者簡介:
利奧·巴布塔(Leo Babauta)著有6本書,其《禪宗的習慣》(Zen Habits)是閱讀最多的博客之一,擁有200萬訂閱者。
原文:Undone: How to Change Our Procrastination Patterns發表在英文大紀元網站。
責任編輯: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