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6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疫情重挫酒店業,廉租公寓卻需求強勁,把閒置或經營不善的酒店改建成廉租房,成為政客想到的緩解遊民危機、及可負擔房缺稀的辦法之一。但社區人士擔心這會造成社區治安問題。
目前,紐約州參議院和眾議院通過了一項新的立法(A6593B和S5257),旨在將陷入困境的酒店和其它商業地產轉變為經濟適用房。
該法案將授權住房和社區重建司(DHCR),向紐約住房信託基金公司(Housing Trust Fund Corporation,HTFC)撥款1億美元,用於購買經營不良的酒店和辦公室,並將它們改造為供低收入和無家可歸者居住的經濟房。
該法案規定,符合條件的房產是由非營利房東擁有和管理的房產。創建的公寓將永久保持負擔得起。改建後,至少一半的單位要用來收留無家可歸者和殘疾人,另一半提供給收入不超過該地區收入中位數80%的人長期租住。
酒店房間改建成公寓,首先就要配置廚房,對儲物的空間有很大的需求,需要具備「家」的功能。法案規定,改建後的房間,必須至少包含起居/睡眠空間、帶浴缸或淋浴的私人浴室,以及設備齊全的廚房或小廚房,至少帶一個24英寸的冰箱、水槽、爐灶面、微波爐和插座。
酒店轉做長租公寓,紐約並非第一個。去年秋天,加州已制定了一項6億美元計畫,將空置的酒店和其它財產改建為經濟適用房。現在紐約也步其後塵,因疫情使酒店行業前景不可預測。
據《華爾街日報》,去年大約20%的紐約酒店業主表示他們可能會永久關閉。此外,根據全國低收入住房聯盟2019年的一份報告,大都市區缺乏經濟適用房給收入低於地區收入中位數50%的人,這個短缺的缺口大約為77.2萬套。
看起來,酒店改建公寓是滿足需求的方式之一。但這種物業改建的住房,通常不受到附近居民的喜歡,他們擔心招來許多遊民,甚至犯罪分子,引來犯罪問題、垃圾問題。
美國酒店華裔協會主席黃華清懷疑,有多少低收入家庭願意和遊民住在一起?「住政府樓的居民畢竟還有些收入,滿足政府規定的最低收入標準,對生活品質和居住環境有一定的要求;無業遊民散漫邋遢,那種理念和一般人不同,合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遊民應該集中一起管理。」
「這些政策治標不治本,勞命傷財。」黃華清說,民主黨要檢討為何藍州遊民越來越多。他認為此舉會導致更多遊民聚集商業區,除了造成治安問題,也影響周圍的房地產價格;此外,按照現行住宅規範標準改造酒店的成本並不便宜,還不如在總督島等未開發地塊建設類似香港的公屋,為遊民集中提供住房。
立法兩院通過的立法仍需由州長庫默簽署才能成為法律。根據參議院住房、建築和社區發展委員會主席卡凡納(Brian Kavanagh)4月7日宣布的州預算細節,紐約州年度預算已經包括用1億美元來買下不景氣的酒店,然後轉換成住宅。◇
責任編輯: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