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他人得善果 換來骨肉重逢

文/劉曉
林檎樹在北方指蘋果樹,南方指荔枝樹。圖為南宋 林椿《果熟來禽圖》所繪林檎果一枝。(公有領域)
示意圖,圖為南宋 林椿《果熟來禽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496
【字號】    
   標籤: tags: , , ,

人生有時需要面臨這樣的選擇:是滿足自己的私慾,還是成人之美?對於重視德行的君子而言,自然是選擇成人之美,而成全了他人的君子所為,上天當然看在眼中,並賜予了福報。

袁公成全患難夫妻 失散兒子亦找回

明朝末年,陝西有位家境不錯的袁姓之人,我們姑且稱之為「袁公」。李自成起兵後,袁公帶著全家離開陝西南下避難,不料在兵荒馬亂中,袁公與家人失散,獨子也湮沒在茫茫人海中。

後來,袁公在金陵(今南京)落腳。為了延續香火,他決定再度娶妻生子。之後,他花三十兩銀子買了一名女子。女子到了袁家後,始終默默垂淚。袁公便問她何事如此傷心。女子答道:「不為別的事,是我的夫家因為貧困且欠了很多債,為了讓我活命,才賣了我。想到往日與夫君恩情甚篤,如今改事他人,難免觸景傷情,因此深感痛心。」

袁公聽了,深為同情,亦為其感動,不忍冒犯,遂有了成全之意。於是,第二天,他派人將女子送回到其夫家,除了沒有要回賣身錢外,還送給了他們一百兩銀子,讓他們做個小生意,維持生計。夫婦倆感激涕零,親自上門再三拜謝袁公的仁德。

此後,夫婦倆做了一門小生意,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等他們生活好轉後,便想為袁公尋一名身世清白的女子為妻,以報答其恩情。一天,其夫去揚州,路見一人在賣一個面目清秀的男童,便私下合計,在還沒找到合適的女子之前,不如先買下這個男孩服侍袁公。

女子的丈夫遂花了二十兩銀子將男童買下,並立刻送到了袁公家。袁公看著眼前的男童,好似自己失散的兒子,便馬上細細詢問,果然不錯。父子二人抱頭痛哭,繼而大笑。這真是冥冥之中有安排,袁公成全了別人,也讓自己的兒子失而復得!

女子的丈夫遂花了二十兩銀子將男童買下,並立刻送到了袁公家。示意圖,圖為清畫院《十二月月令圖‧八月》局部。(公有領域)

蔡狀元助他人夫妻團圓  夫人生子

清代共有三位文狀元出自浙江的書香門第蔡家,他們是康熙年間的狀元德清人蔡啟僔和蔡升元,二人是叔侄關係;還有乾隆年間的狀元蔡以台。

蔡啟僔(1619—1683),清康熙九年的狀元,字碩公,號昆暘,官至日講官兼起居注官。不過,他結婚多年,夫人一直沒有生子。於是,夫人為他買了一名妾室。

妾室至家當晚,一直在新房中哭泣不已。蔡啟僔便問她是何原因。女子說,他的丈夫是因為欠了很多高利貸,才將自己賣掉。想到往日的恩情,內心實在是不忍。

蔡啟僔聽後,心中惻然,便乘夜前往女子的家中,將女子之言告知,還與其丈夫一同飲酒。酒醉後,又留宿在其家中。蔡公如此,大概是為了向其丈夫表明,他的妻子還是清白之身。

第二天,放高利貸的來到女子家中,蔡啟僔對他們道:「你們違反朝廷律法,重利剝民,如今且不與你們計較,把憑據交出來,再給你們本金。」放高利貸的內心十分惶恐,便交出憑據,也沒有收本金,就灰溜溜地走了。

之後,蔡啟僔命人將買來的妾室送還其家,並贈予他們夫婦二人三十兩銀子,夫婦倆非常感激他。

不久後,久不懷孕的蔡夫人居然懷孕,一年後生下兒子,而蔡啟僔的仕途則是一帆風順。

裴晉公還妻又贈錢

唐朝元和年間,有個新被任命的湖州錄事參軍,名叫湖紏(tǒu),還沒等去上任就遇到了強盜,其錢物都被搶去不說,就連委任狀也沒有給他留下。於是,他只好在京城附近收購舊衣服,換一點小錢,維持生活,夜晚睡在旅店中。

湖紏居住的旅店離宰相裴晉公裴度的府邸很近。一天裴度休沐在家,換了便服在附近散步,不覺間來到了這家旅店,遇到了湖紏。二人相互打了招呼後,聊了起來。

圖爲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中的酒家。(公有領域)
一天裴度休沐在家,換了便服在附近散步,不覺間來到了這家旅店,遇到了湖紏。圖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湖紏說:「我的遭遇,別人都不忍聽啊。」說完涕淚交流。裴度心生不忍,就細細詢問發生了何事。湖紏便講述了自己的遭遇:「我在京城任職數年,後來被授予了湖州一個官職,還未上任,就遇到了強盜,只留下一條命。這還是小事。還有我那尚未迎娶的未婚妻,被郡牧強搶去,說是獻給宰相裴公,他可是最大的官了。我能怎麼辦呢?」

裴度遂問他的未婚妻的姓名,湖紏告訴他「姓某字叫黃娥」。裴度當時穿著有錢人常穿的紫色衣服,他對湖紏說,自己是裴公的親信,可以替他代為查問,並問了他的姓名後離去。

此時的湖紏有些後悔,擔心這名裴度的親信官員會給自己招來麻煩,因此當晚夜不能寐。等天亮後,他馬上來到裴度的府邸外,想看看有什麼動靜,可什麼都沒有。

這日傍晚時分,有個穿紅衣服的官差急匆匆來到旅店,說裴度要見他,湖紏聽後十分惶懼,只能懷著忐忑之心跟著官差前往裴度的府邸。

進了宅院,來到一個小廳後,湖紏跪伏在地,冷汗直流,根本不敢抬頭。這時他聽到一個聲音讓他坐下,他聽著耳熟,便偷偷看了一眼,原來是昨天穿紫衣的官員。他嚇得再三叩頭請罪。

裴度說:「昨天聽了你的一番話,很是同情你。今天可以安慰一下你了。」說罷,命人取出一份授官憑證交給他,重新任命了他的官職。湖紏的高興勁還未過,裴度又道:「黃娥可隨你一起去赴任。」湖紏聞聽,已是狂喜難耐,對裴度感激不盡。

隨後,裴公特意派人將其送回旅店,並送其行囊和一千貫錢。次日,湖紏與未婚妻一同赴任去了。

裴度一生做了不少好事,他以功業著稱,在文學上亦有成就,唐朝幾代帝王對他都頗為敬重。他享壽七十六歲,身後被追贈太傅,諡文忠。宣宗大中年間,配享憲宗廟廷。

參考資料:

《寰球名人德育寶鑑》
《太平廣記》出《玉堂閒話》

責任編輯:李婧鋮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江蘇溧陽縣縣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訴訟的書吏,姓焦。他為人正直,常常為眾人排憂解難,因此為鄉人所尊敬。他鄰居家的兒子,年齡不到十八歲,但卻好勇鬥狠,焦某少不得為他調解事端,是故鄰家子對他十分感激。
  • 更多證據顯現,靈魂真的存在,擁有多世記憶!前世殘酷折磨囚犯,泰國醫院院長怎樣才能還清罪業?《未解之謎》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 古今中外,在劇火的大災難發生時,誰能讓「神出手」得到奇跡福祐呢? 本文這些真人實事給了我們參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善有善報,可能是事後報,也可能是立即就報!報應不爽呀!
  •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沒好報」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報,甚至還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覺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著一切,禍福早已註定,好人遇到的壞事,恰恰是老天在幫你消減之前的罪業,以讓你在消減完罪業後,來世得福報。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記述了兩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帶從事鹽業生意。他性格素來豪爽,雖每日與錢打交道,卻並無利慾之心。
  • 善有善報,自古不虛。據清朝梁恭辰的《勸戒錄》記載,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經營鹽業,家道殷實。
  • 人們常說善惡有報是天理,那麼如果心有所求的善舉,善報又如何呢?若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會遭惡報嗎?這兩個故事耐人尋味。
  • 人間善惡報應的事,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因為直接的報應較少讓人親見。但是昭昭天理,總有時會向世人直些顯相,讓人不得不信,這也是上天挽救迷中人的一種方法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