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僑民俗文化種子教師研習課 「三太子」上場

人氣 115

【大紀元2021年06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橙僑中心2021年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在地研習,6月12日最後一節「本土化」課,由盧業珮老師主講「電音三太子」哪吒的故事 。同時,許惠紅老師教學剪紙,做一尊電音三太子,並分享桂圓甜米糕和油飯的製作,迎接端午節。

橙僑中心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在地研習,6月12日最後一節「本土化」課講「電音三太子」哪吒的故事 。許惠紅老師分享桂圓甜米糕、油飯的製作迎接端午節。(橙僑中心)

橙僑中心主任蔣翼鵬說,在臺灣民間信仰中將哪吒稱為「三太子」,在臺灣幾乎每一家宮廟裡面都供奉三太子,在臺灣廟會出巡中也會看到三太子。自歌星伍佰2006年首開先例將三太子帶入他表演的舞臺,結合起隨歌起舞,從此奠定「電音三太子」之名稱。2009年高雄世界運動會電音三太子開場,傳統的民俗藝陣,非常震撼,之後在國際大型活動上都有演出,「電音三太子」成為臺灣臺客重要的文化。僑委會也將「電音三太子」傳統文化推向世界,在很多僑教中心也都有擺設。

盧業珮老師運用許多文化元素融合一起,來介紹臺灣特有的地方文化,包括臺灣信奉9大類的神祇、豐富精采的臺灣廟會的演變和三太子的源淵。她說,三太子最早是陣頭的表演,裝扮成神祇的出巡。三太子是比較不拘小節的神祇,因此成為電音三太子,一般出巡的為金、木、哪吒不同膚色的三尊。

許惠紅老師用紅包袋五個、可以彎曲的吸管五支,使用膠帶或雙面膠帶、剪刀、舊月曆紙或卡紙做成三太子。因端午節將近,許惠紅老師現場教甜糯米糕、油飯及茶葉蛋。

橙僑中心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在地研習6月12日最後一節「本土化」課。許惠紅老師製作的糯米飯料理。(許惠紅)
僑務委員會提供三太子。(許惠紅)

四堂課上,很多老師在Chat上面表達對僑委會、橙僑的感謝和對許老師的佩服之意。顏綠新、顏綠美老師也分享她們同步做的成品。

顏綠新老師分享她同步做的成品。(許惠紅)

許惠紅老師也感謝僑委會的協助,感謝橙僑中心及主任用心提供寶貴的機會、一系列的課程及場地。四堂課從開始布置到課程結束,主任沒有落掉任何一個工作。她表示,文化傳承是一件很有意義又有價值的事。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或活動設計中,可以運用臺灣地方文化特色做生動又有深度的教學。期盼老師們要創新、融合與轉化努力傳播臺灣文化的種子。◇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新聞
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紐約培訓  學做燈籠
橙僑中心海外民俗文化種子教師研習 一「化」不能少
橙僑文化種子教師在地研習 「傳統化」課程
橙僑海外「在地化」教學臺灣娶嫁習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