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應遲早找上門 為官貪婪殘酷者戒

文/劉曉
人在世上做什麼,都一定會有相應的報應,只不過爭個早和晚。(王嘉益 / 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48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人一生的功名利祿,大多早已註定,只不過世人因為有太多妄念,還有很多不甘心,因此還要苦苦奮鬥,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而殘害生命。殊不知人在世上做什麼,都一定會有相應的報應,只不過爭個早和晚。譬如為官者若不仁,今日手握大權、高朋滿座、頤指氣使,明日就可能下馬入獄、遭人索命。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清官員虐民被索命 懸崖勒馬皈依佛門

清朝道光咸豐時期有個地方官員,對百姓十分苛刻,且專注於斂財。一天他正在宴請他人,突然被一隻大手攫去,帶至冥府的一座大殿。殿中的冥官神色甚怒,歷數他虐待百姓之罪。這個地方官遂為自己辯解說:「這都是長官的命令,我只是奉命而行,有公文可以證明。」

冥官道:「命令雖然來自上邊,但你卻是具體的執行人。行以恕則民蒙福,行以暴則民加禍,你怎麼能說自己無罪呢?現在念你陽壽未盡,暫予保釋。誰可以替你作保?」官員說:「孫鼎臣可以。」孫鼎臣是當時的一位大臣。

恍惚間這個官員去求孫鼎臣作保,孫鼎臣說:「既然陽壽未盡,何以為保?」說罷將他送出大門,這個官員一下子醒了過來。從此辭官皈依佛門,每日精進修行。後來,他將這件事主動講了出來,以告誡那些當官者。

于營長縱兵虐取無度遭索命

民國軍閥中有個外號為「于大頭」的營長,為人十分貪婪,他放縱士兵向百姓索取,之後還焚燒房屋搶掠,有被害者向當地官府告狀,官府要追究他的責任。于營長很害怕,就抓了一個姓王的木工,對其施以酷刑,讓他承認罪行,以此為手下士兵開脫。

起初,王某還連喊「冤枉」,但在酷刑下難以忍受,只求速死,便承認了罪行。王某隨後被槍斃。其後,于營長依舊放縱士兵為非作歹。

這一日,于營長忽然夢見王某前來索命,醒來後便發狂,以頭撞牆,導致頭骨、面骨碎裂。家人將其強行綁縛,但隨後其傷口出現潰爛,于營長大聲呼號後死去。

縣令殘殺下湯鑊

晚清有個叫高襄廷的人,最初任太和縣縣令,因為抓捕盜賊得力,被提拔到亳州任職。亳州當時多盜賊,高襄廷到任後,採取嚴厲措施。他在抓獲盜賊後,先是進行嚴刑拷問,等拿到口供,就下令將其四肢釘在城門上。手下的衙役都不敢將釘子釘入強盜的心上,高襄廷就親自釘入,哪怕血濺官服也不顧。

一年下來,高襄廷殘殺很多盜賊,盜賊在亳州逐漸銷聲匿跡,他也被升任為知府。但他還沒有上任就病倒了。病中他自己對家人說,曾到冥府受審。

一天昏迷中,高襄廷忽然說:「鼠輩盜賊敢這樣對我!」其後忽然為自己辯解,忽然又表示伏罪,忽然又說:「下湯鑊矣!」他的家人眼見他全身骨頭碎裂,肉化為水,他大聲呼號而死。

誠然盜賊為禍需要治理,但他們有的罪不致死,高襄廷以酷刑手段打壓,雖有效果,但狠酷絕非人之所為,因此被盜賊告於冥府並受湯鑊之刑,也是報應使然。

參考資料:《洞靈小志》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朝江蘇溧陽縣縣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訴訟的書吏,姓焦。他為人正直,常常為眾人排憂解難,因此為鄉人所尊敬。他鄰居家的兒子,年齡不到十八歲,但卻好勇鬥狠,焦某少不得為他調解事端,是故鄰家子對他十分感激。
  • 更多證據顯現,靈魂真的存在,擁有多世記憶!前世殘酷折磨囚犯,泰國醫院院長怎樣才能還清罪業?《未解之謎》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 古今中外,在劇火的大災難發生時,誰能讓「神出手」得到奇跡福祐呢? 本文這些真人實事給了我們參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善有善報,可能是事後報,也可能是立即就報!報應不爽呀!
  •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沒好報」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報,甚至還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覺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著一切,禍福早已註定,好人遇到的壞事,恰恰是老天在幫你消減之前的罪業,以讓你在消減完罪業後,來世得福報。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記述了兩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帶從事鹽業生意。他性格素來豪爽,雖每日與錢打交道,卻並無利慾之心。
  • 善有善報,自古不虛。據清朝梁恭辰的《勸戒錄》記載,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經營鹽業,家道殷實。
  • 人們常說善惡有報是天理,那麼如果心有所求的善舉,善報又如何呢?若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會遭惡報嗎?這兩個故事耐人尋味。
  • 人間善惡報應的事,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因為直接的報應較少讓人親見。但是昭昭天理,總有時會向世人直些顯相,讓人不得不信,這也是上天挽救迷中人的一種方法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