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5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簡、戴芙若、李言綜合報導)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至美東夏令時週二(5月4日)晚上7:20,全球的中共病毒(武漢肺炎、COVID-19)病例總數超過1.53億(153,819,254)例,死亡人數超過322萬(3,222,446)人。
5月3日(週一)單日新增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部分數據或來自worldometer)
美國49,279例確診,455人死亡;
英國1,674例確診,1人死亡;
德國5,510例確診,313人死亡;
法國3,767例確診,311人死亡;
印度355,828例確診,3,438人死亡;
巴西24,619例確診,983人死亡;
俄羅斯8,368例確診,330人死亡;
日本4,475例確診,49人死亡;
韓國541例確診,6人死亡。
以下是有關中共病毒疫情的實時更新:
印美旅行限制今日生效
因為印度最近嚴重的疫情危機,從印度到美國的旅行限制週二(5月4日)開始生效。
上週,拜登政府宣布禁止了在14天內曾到過印度的旅行者進入美國。但是,美國公民和美國永久居民除外。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說:「與其它因COVID-19限制入境的聲明一樣,該聲明並不限制美國公民、合法永久居民或例外個人前往美國。」
美國駐印度大使館警告說,有報導說印度有的醫院拒絕美國公民入院,因為醫院已經超負荷,並敦促美國人利用從印度起飛的航班返美。
有報導稱氧氣和供應普遍短缺,並警告說印度官方的COVID-19感染人數(剛剛超過了2,000萬)大大低估了實際感染人數。
拜登政府表示,美國正在運送1億美元的物資支援印度。其它一些國家也正在提供援助。
美國國務院已取消了整個印度的所有常規簽證約見,只維持為美國公民提供的緊急服務。
復甦內需強勁 美3月貿易逆差再攀新高
美國商務部週二(5月4日)表示,由於經濟復甦期間,國內需求激增推動進口上揚,美國3月貿易逆差上升至744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經濟專家分析,隨著美國經濟活動反彈速度領先全球,這個貿易差距或進一步擴大。
根據商務部報告,美國3月進口額增長6.3%,達到2,745億美元。出口額增長6.6%,達到2,000億美元。但總進口額仍比出口額要多得多。
其中,3月商品貿易逆差增長增至916億美元,攀上歷史高點。服務貿易(如:飛機航班和諮詢費)順差縮減至171億美元,創十年新低。專家們將這一下降歸咎於疫情限制旅遊業所造成的損失。
美中貿易逆差在3月增長了11.6%,達到277億美元,顯示中國仍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今年前三個月,美國的貿易逆差總額為2,12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逆差高出64.2%,去年那個時候美國經濟基本上因中共病毒大流行而關閉,導致川普(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陷入停擺。
由於疫情緣故,美國去年一整年的逆差高達6,810億美元,是2008年以來最大的貿易缺口。
至於經濟政策方面,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保留了川普強硬的貿易戰略,包括:對其它國家的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以消除美國與他國的貿易逆差,恢復數百萬失去的製造業就業機會。
受疫情影響 慕尼黑啤酒節今年再度停辦
德國巴伐利亞州州長索德於週一(5月3日)正式宣布,受中共病毒疫情影響,慕尼黑十月啤酒節(Oktoberfest)今年將再度停辦。
慕尼黑十月啤酒節是德國乃至全球最大的民俗節日,每年在9月底到10月初舉行,自二戰後從未停過,如今卻因中共病毒疫情連續兩年停辦。
索德(Markus Soeder)表示,停辦慕尼黑啤酒節主要是出於防疫考慮,在目前的情況下仍然不能冒險。他說,「在這場大型慶典、傳統的啤酒帳篷下,非常難落實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措施。所以還是太危險了,要是因此使得疫情大爆發,這個招牌就會永遠遭到玷污。我們不希望那樣。」
慕尼黑市長萊特(Dieter Reiter)表示,啤酒節取消對數以百萬計粉絲而言是「極大遺憾」,對人們生計也有「攸關存亡的影響」,但是由於防疫需要,只能再度停辦。但索德與萊特都表示,希望每年為地方創造約12億歐元經濟效益的啤酒節能在2022年回歸。
德國表演者協會(DSB)則表示,慕尼黑十月啤酒節的取消不代表著德國大約9,750個民俗和集市慶典一同都取消了。其認為,與慕尼黑啤酒節不同,德國大多的民俗節日只是針對當地人和周邊地區的客人,形式多樣,各有特色。組織者應該考慮到這一點,不要過早一刀切地全都取消。
DSB協會主席里特(Albert Ritter)說,組織者應儘可能地在最後關頭再根據疫情做決定,我們(表演者)隨時準備出發,通常可以在幾天之內就做好準備出現在集市上,為大家帶來音樂表演等。」
印度鄰國馬爾代夫每日新增病例創歷史新高
馬爾代夫衛生保護局週二報告,在過去的24小時內至少有601例新的COVID-19病例,創下了歷史新高。
馬爾代夫衛生保護局的數據顯示,迄今為止,這個印度洋島國已報告了31,931例中共病毒感染病例,其中74人死亡。
其北部鄰國印度自4月中旬第二波COVID-19浪潮以來,確診病例一直在增加。
馬爾代夫官員上個月宣布了計劃在旅客抵達時提供疫苗接種,以吸引更多遊客。
該國旅遊部長阿卜杜拉·毛索姆(Abdulla Mausoom)證實,馬爾代夫正在制定「3V旅遊」計劃,該計劃將允許遊客「參觀、接種疫苗和度假」(Visit, Vaccinate and Vacation)。此計劃旨在幫助促進這個印度洋島嶼群島國家的旅遊業,疫情之前馬爾代夫平均每年接待170萬遊客。
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數據表明,旅遊業占馬爾代夫GDP的28%,是世界上旅遊業占GDP總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馬爾代夫是去年首批對旅客全面開放的國家之一。
墨西哥週二報告3,064例新增病例 395人死亡
路透社報導,墨西哥衛生部週二報導了3,064例新確診的中共病毒病例和395人死亡。
截至目前,墨西哥的病例總數達到2,352,964例,死亡人數為217,740人。
墨西哥3月份發布的其它政府數據表明,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比確認的數字至少高出60%。
英美同意在全球推廣疫苗 結束大流行

英國首相約翰遜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一致認為,有必要在全球範圍內推廣COVID-19疫苗,以結束大流行。
路透社報導,「首相和布林肯國務卿同意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疫苗將是戰勝冠狀病毒(中共病毒)大流行的關鍵。」約翰遜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說。
「他們強調了七國集團在這一領域開展工作的重要性,包括努力提高全球製造(疫苗的)能力。」
約翰遜週二(5月4日)在倫敦會見了布林肯後,唐寧街發布了上述聲明。
法國疫情數字下降

週二(5月4日),法國單日新增COVID-19(中共病毒引發的疾病)感染病例數量再次放緩,該國連續第三天週環比病例增幅低於3%。這一趨勢已經持續三週。
路透社報導,衛生部報告了24,371例新增病例,使總數達到568萬,較上週二增加2.64%,低於4月第三次封鎖前和封鎖期間超過6%的週環比增幅。
另外,同一時間段法國還報告了來自醫院的243例新增染疫死亡病例,較前一天的311例有所下降。
衛生部的數據顯示,醫院裡感染冠狀病毒(中共病毒)的人數增長兩天之後再次下降,減少了523人,至28,427人。
正如路透社所報導的那樣,該國重症監護室裡的染疫患者人數減少126人,至5,504人。
紐約市公立學校下學年雪天將遠程學習

紐約市公立學校週二(5月4日)發布2021—2022學年日曆,並隨之宣布,遇到雪天等惡劣天氣時不再停課,而是讓學生遠程學習。
紐約市教育局在一份聲明中說:「教育局(DOE)將把所有學生轉移到遠程教學,以代替因惡劣天氣條件而停課的做法。」
這個全國最大的學區將於9月13日開學。新學年將覆蓋180天的課程。據該市教育局稱,新的政策下,該區不會因惡劣天氣或暴風雪而停課,因此能夠達到規定的天數。
聲明說:「大流行還創造了無縫切換到遠程學習的能力,美國教育部中央和學校已經發放數十萬台設備,以確保在停課期間可以繼續遠程學習。」
新的學校日曆還有其它幾處更改。11月2日的選舉日也將是紐約市公立學校的遠程學習日。並且增加了兩個假日:土著人民節(Indigenous Peoples’ Day)和6月14日的六月解放日(Juneteenth)。
教育部表示,其目標是在秋季學年開始時讓超過100萬名學生全部返回課堂學習。
意大利週二報告9,116例新病例 305人死亡
意大利週二報告,在過去24小時內又有305例與中共病毒相關的死亡,以及9,116例新增病例。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截止目前,意大利的感染病例總數達到了4,050,708例,死亡總人數升至121,433人。
紐約、新州、康州5月19日起全面解除商業活動限制
鑒於接種疫苗的工作持續推進和疫情數據降低,紐約州長庫默3日宣布,從5月19日(週三)開始,紐約、新州和康州一起解除先前規定的商業、聚會和場館活動客容量限制,包括對餐廳、零售業、博物館等商業活動的客容量限制。
從5月19日起,解除客容量防疫限制的行業和商業活動包括:零售業、餐飲業、健身房、家庭娛樂設施和場所、美髮沙龍、理髮廳(barbershop)、辦公室、博物館、劇院(電影院)、百老匯等,但商業活動的容量限制改為要求遵守社交距離規定,即商家和顧客仍要遵守6呎社交距離的規定,商業活動場所可容納的人數可由此規定來換算。
庫默州長4月28日宣布,從5月17日(週一)起,紐約州餐館和酒吧戶外用餐區的宵禁政策解除;餐館和酒吧室內用餐的宵禁政策則在5月31日(週一)解除。
庫默表示,如果所有4歲以上的活動參與者均可出示完成接種疫苗證明或者近期的陰性檢測報告,並且遵守社交距離規定,則舉辦體育比賽、表演藝術和現場娛樂表演以及接待宴會的場館,可以超過戶外500人、室內250人的聚會限制。
加拿大與國際夥伴合作 建立旅遊標準化疫苗認證

加拿大旅遊部長說,加國正在與國際夥伴合作,為旅遊業開發標準化疫苗認證。一旦該國達到COVID-19(中共病毒)群體免疫,將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安全目的地。
自去年(2020年)3月以來,加拿大與美國的陸地邊界一直對非必要旅行關閉,乘飛機抵達的人必須接受測試和自我隔離檢疫。
路透社報導說,現在第三波疫情籠罩該國,航空公司和旅遊部門對今年夏天恢復旅行的希望變得渺茫。
週二(5月4日),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Justin Trudeau)說,正在與國際夥伴就疫苗認證進行談判。
他告訴記者說:「我們與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在某種疫苗接種證明或疫苗認證上保持一致是有意義的。」
白宮:將給各州重新分配未訂購的疫苗劑量
一位高級政府官員告訴CNN,拜登總統的冠狀病毒(中共病毒)顧問在週二(5月4日)的電話中告訴各州長,如果他們的州未訂購每週分配給他們的所有疫苗,他們計劃重新分配疫苗劑量。
各州仍將根據其人口獲得配額。但這一變化意味著如果某個州未訂購所有可用劑量,白宮將重新分配,並可能將其分配給需求高於配額的州。
最近幾週,由於全國需求下降,一些州未下令全面訂購本州的疫苗配額。官員說,在增加供應之後,要不要疫苗的問題將成為政府下一個大難題。
這一變化到來之際,白宮正在就如何進行疫苗分配的問題進行私下討論。密歇根州州長格蕾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最近要求增加疫苗劑量,原因是其州病例激增,但遭到包括拜登在內的官員們的拒絕。
國土安全部部長:拜登政府尚未就「健康護照」做出決定

國土安全部部長亞歷杭德羅‧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週二(5月4日)表示,拜登政府仍未決定如何支持或部署冠狀病毒(中共病毒)「健康護照」,理由是對可及性和公平性的擔憂。
「我們對這種護照的可及性有所擔憂。而我們對公平性的擔憂與此非常相關。不過,該對話仍在繼續。」他說。
他說,政府仍在「考慮所有選項」。
美國政府此前曾表示,正在與包括技術公司在內的公司合作,制定一套可選標準,以證明某人已接種COVID-19(中共病毒引發的疾病)疫苗。一位官員在3月下旬表示,這樣的計劃距離定案還有幾週時間。
馬約卡斯在第51屆華盛頓美洲年度會議(51st Annual Washington Conference on the Americas)上發表講話時說,旅行決策將與私營部門及國際夥伴一道做出。
英國和印度簽署14億美元貿易協議

根據英國首相約翰遜週一發布的新聞稿,印度和英國達成了價值10億英鎊(約合14億美元)的一個新的商業貿易和投資協議。
新聞稿稱,此貿易協議將在英國創造六千五百多個工作崗位,以及包括全球最大的疫苗生產商印度血清研究所對印度的2.4億英鎊(約3.34億美元)投資。
這項投資將支持臨床試驗、研究和開發以及可能的疫苗生產。
「就像英印關係的各個方面一樣,我們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繫使我們的人民更加強大和安全。我們今天宣布的6,500多個工作中的每一個,都將幫助家庭和社區從冠狀病毒(中共病毒)中恢復過來,並促進英國和印度的經濟發展。」
約翰遜補充說:「在未來十年中,藉助今天簽署的新夥伴關係和全面的自由貿易協定,我們將使我們與印度的貿易夥伴關係的價值翻一番,並使兩國之間的關係達到新的高度。」
印度已經分發近400萬件援助物資

印度政府已經建立了一個「精簡機制」,以分配其從世界各國收到的援助,用來繼續抗擊第二波致命疫情。
印度衛生部在週二的一份聲明中說,24個不同類別的近400萬件物品,包括醫療設備、製氧機和通風機,已分發給了全國86個醫療機構。
聲明說:「全球伸出了援助之手,支持印度政府在這場全球共同抗擊COVID-19大流行中的努力。」
它補充說:「已經建立了一種精簡而系統的機制來分配印度收到的援助物資,以有效分發醫療和其它救濟和支助物資。」
衛生部還表示,鑑於醫院氧氣短缺,海關「正在24/7全天候快速追蹤貨物到達目的地並進行清關,並在數小時內迅速通關,」並指出免除了用於與COVID-19治療相關商品的基本關稅和健康稅。
愛爾蘭、比利時、法國、德國、俄羅斯、泰國、英國和美國等國家已向印度提供了援助物資。
印度動物園八頭獅子染疫
印度政府稱,上個月在印度南部的一個動物園內飼養的八頭亞洲獅對COVID-19的測試結果呈陽性。
這些獅子出現了呼吸窘迫跡象後,海得拉巴(Hyderabad)的尼赫魯動物園(Nehru Zoological Park)收集了它們的測試樣本。
印度環境、森林與氣候變化部的一份聲明說:「八頭獅子已經被隔離,並提供了應有的照顧和必要的治療。所有八頭獅子對治療和康復都反應良好。」
聲明說,對樣品的進一步分析表明,感染不是由任何引起關注的變種引起的。
尼赫魯動物園目前不對遊客開放,並已向其它飼養動物的機構提供了諮詢。
該部說:「根據去年在世界其它地方的動物園發生過SARS-COV2陽性動物的經驗,沒有事實證據表明動物可以將這種疾病進一步傳播給人類。」
德里尋求軍事援助以應對疫情危機

德里副首席部長已要求印度國防部部署軍事援助,援助在德里以及整個印度發生的COVID-19危機。
CNN報導,德里副首席部長曼尼斯‧西索迪亞(Manish Sisodia)稱,他週日已致信國防部長拉格納特‧辛格(Rajnath Singh),要求給予更多支持。
西索迪亞說,德里至少需要10,000張有氧氣的非ICU病床和1,000張ICU病床,並解釋說軍隊可以幫助「建立、運行和運行」其中的一些設施。
西索迪亞在信中寫道:「由於整個醫療基礎設施機構對現有的醫院和即將建立的蓋醫院/護理中心的管理上不堪重負,因此,如果掌握大量資源的國防部,能夠擔負起提供和管理額外的COVID衛生設施的責任,這將為德里人民提供及時的幫助。」
德里目前還面臨著氧氣供應和醫務人員的嚴重短缺。
西索迪亞已要求軍隊提供低溫油輪來運輸氧氣,並要求醫療和輔助醫療隊「補充德里的醫療人力」。
西索迪亞說他尚未收到回覆,但國防部長正在審查他的要求。
尼泊爾週二報告每天最高死亡人數

尼泊爾週二報告了55人死亡,是大流行開始迄今為止最高的COVID-19每天死亡人數。
根據尼泊爾政府的數據,在過去24小時內還記錄了另外7,587例新增病例。
鄰國印度目前正在繼續努力應對第二波疫情危機,尼泊爾的感染病例數也在激增。
CNN報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數據顯示,自4月中旬以來,每日新增病例的7天平均數增加了1200%以上。
尼泊爾目前每天每百萬人報告平均200例新病例。
根據政府週二發布的官方通知,在全國77個地區中,有46個處於部分或全部封鎖狀態,包括首都加德滿都。
印度染疫者超2,000萬 反對黨呼籲全國封鎖

週二,印度的官方數字證實,全國有超過2,000萬中共病毒感染病例,外界認為這一數字被大大低估了。
目前疫情的惡性激增使印度的醫療系統癱瘓,醫院的氧氣用盡,幾乎所有病床都被占用。
印度反對派領導人拉赫爾‧甘地(Rahul Gandhi)呼籲,應該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封鎖,他在推特上批評莫迪政府說:「印度政府的無所作為,正在導致許多無辜者喪命。」
目前莫迪政府為了保住經濟,仍然沒有實行全國封鎖,但幾個州已經施加了各種社會限制。
歐盟週二正式討論開放旅遊限制
5月3日,歐盟執行委員會公開建議方案,歐盟某些成員國最快6月起可放寬旅遊限制,對英國等國家開綠燈,並且讓已接種完整中共肺炎(COVID-19)疫苗的國際旅客從疫情防控良好的國家入境歐盟,這一措施是為了復甦歐洲的旅遊業。
Time to revive tourism industry & for cross-border friendships to rekindle – safely.
We propose to welcome again vaccinated visitors & those from countries with a good health situation.
But if variants emerge we have to act fast: we propose an EU emergency brake mechanism.
— Ursula von der Leyen (@vonderleyen) May 3, 2021
路透報導,歐盟目前允許共7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民眾以度假以及其它非必要理由入境歐盟國家,而現在歐盟執委會的提案將可使這份名單進一步擴大。
不過為了降低變種病毒入侵的風險,歐盟也提出了「緊急剎車」機制,一旦有的國家疫情惡化,便能迅速再實施旅遊限制。
歐盟週一的新建議仍需獲得歐盟27個成員國的批准,成員國定於週二開始討論該提案,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推特上寫道:「是時候振興旅遊業、重振跨界友誼了。」
停印度航班遭非議 澳總理反駁

週二,澳洲總理莫里森對因暫時禁止來自印度的航班進入澳洲而引起的非議予以了反駁,他重申確保國家安全是他的首要任務。
由於印度疫情惡化,澳洲政府已暫時叫停了印度至澳洲的航班,使近萬名滯留在那裡的澳洲人無法回國。等待回國的澳洲板球運動員斯萊特(Michael Slater)表示,聯邦政府禁止印度的澳洲人返回是一種「恥辱」,他指責總理莫里森「雙手沾血」。
目前大約9,000名澳洲人試圖從印度返回。週一,印度新增逾30萬宗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感染病例,這已是連續12天出現這樣的感染數字。
莫里森表示,在禁飛期間,以某種形式從印度返回的澳洲人被監禁或罰款「極不可能」。「我認為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他說,任何人是否會因歸國而被罰款或起訴,仍將由邊境官員決定。
莫里森說,如果不通過立法來制定懲罰措施,阻止印度和澳洲之間的「第三國」航班,將有數百甚至數千人尋求通過第三國返回澳洲。
加國超二千人接受一劑疫苗後染疫 53人亡

最新數據顯示,在接受首劑疫苗的數百萬加拿大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感染了COVID-19(中共肺炎),而其中的一小部分甚至已經病重或死亡。加拿大公共衛生局說,這顯示了接種疫苗的好處大於風險。
據《環球郵報》報導,衛生局表示,截至4月26日,在接種首劑疫苗2週後,有2,274名加拿大人感染了COVID-19病毒,占衛生部報告的染疫人數的1.3%,其中203人住院,有53人死亡。
《環球郵報》要求除大西洋省以外的每個省都提供疫苗接種後感染的信息,因為大西洋省在整個大流行中記錄的感染數相對較少。但只有卑詩省和曼尼托巴省做出了回應。其它省份的公共衛生官員尚未準備好發布數據。
卑詩省疾病控制中心表示,截至4月7日,已經知道有618例病例是在患者至少接受了第一劑疫苗兩週後感染的,這相當於接種疫苗人數的0.14%。這些人中有18人死亡。
曼尼托巴省的數據顯示出類似的趨勢。截至4月26日,該省已知在超過14天前接受首劑疫苗的人中有195例感染,約占首次劑量接受者的0.06%。7人死亡,均為老年人。
加州洛縣週三或升黃級 學區操場已重開

洛杉磯縣週一(5月3日)宣布,儘管週末報告的數字可能滯後,但洛縣已經連續兩天中共病毒的死亡人數為零,本週內很可能升入黃級,也就是經濟重開限制最小的級別。
洛縣上週每10萬居民的七日平均日增感染率已降至1.9人,符合加州目前規定的黃級標準(每10萬居民日增感染低於2例)。衛生局長費雷爾說,如果加州週二公布的新標準維持不變的話,洛縣將在週三正式升至黃級,並於週四開始實施經濟重開的寬鬆標準。
週一,洛杉磯聯合學區的小學和早期教育中心的校園遊戲場終於重新開放。學區總監伯特納(Austin Beutner)表示,校方將使用靜電噴霧器和經批准的消毒劑定期對操場上的設備進行消毒,這與消毒教室或校園中經常接觸表面的方法是一樣的。他還說,一次只能允許一組學生使用操場,並鼓勵學生在使用設備後洗手。
紐約地鐵5月17日恢復24小時運行

在聯邦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呼籲立即恢復紐約地鐵24小時服務後,紐約州長庫默於3日給出回應並宣布,地鐵將於5月17日(週一)正式恢復1週7天、每天24小時運行。
「隨著紐約市和全州範圍內的疫情數據都在下降,我們將重點轉移到重建經濟上,幫助企業和員工重返工作崗位,因此現在是使地鐵恢復全面運行的時候了。」庫默表示,去年為應對持續增加的確診案例,州府對地鐵車廂進行消毒並削減了地鐵服務,隨著紐約回到常軌,地鐵將恢復24小時服務。
參議員舒默2日表示,餐館和酒吧的宵禁政策將於5月中旬解除,但地鐵於深夜停運並不合理,紐約市許多人凌晨2點至4點仍在工作,地鐵當時也應提供服務。
疫情爆發後,搭乘地鐵的乘客量急劇下跌,雖然目前疫情減緩,但乘客量仍較疫情前少約50%。MTA官員上個月宣布,自去年疫情爆發以來,地鐵乘客量於今年4月8日首次超過200萬人次。
印度來港婦染疫 尖沙咀美園大廈須全棟撤離

一名居住於尖沙咀金巴利道69-71A號美園大廈的家庭主婦初步確診陽性,初步顯示涉及N501Y變種病毒株,香港政府昨日將美園大廈所有樓層單位的住戶撤離檢疫。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表示,一名28歲家庭主婦,於4月4日乘搭由TATA SIA Airlines(Vistara)營運的航班UK6395從印度德里飛抵香港,4月4日至25日於富豪東方酒店進行檢疫,4月25日完成檢疫後返回尖沙咀美園大廈住所居住。
衛生防護中心指,由於該個案在4月25日至5月2日於社區逗留期間,可能具傳染性,為審慎起見,政府將美園大廈所有樓層的單位(約涉及40個單位)沒有病徵的住戶送往檢疫中心,強制檢疫21天。若住戶出現病徵,則會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
另外,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昨日零時零分,香港新增2宗中共病毒確診個案,累計11,787宗個案。兩名患者分別為印尼抵港外傭及俄羅斯抵港機組人員,兩人在機場檢測時呈陽性,送院後確診。兩人沒有病徵,亦沒有帶有變種病毒。
佛州暫停所有疫情限令

佛羅里達州州長、共和黨人羅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週一(5月3日)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立即暫停該州所有的地方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緊急命令和相關的公共衛生限制措施。
CNBC報導,德桑蒂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事實就是,我們不再處於緊急狀態。」他承認,佛羅里達州對抗中共病毒(武漢病毒、新冠病毒)疫情的鬥爭仍然沒有結束,但是他重申,該州的COVID-19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數量都正處於下降過程中。
德桑蒂斯補充說,要求接種了疫苗的人繼續戴口罩,將削弱民眾對中共病毒疫苗的信心。該行政命令公布後,私營企業仍然可以要求戴口罩,實施社交距離和其它防疫措施。
德桑蒂斯週一簽署了一項法案,使得這項行政命令成為法律,並於7月1日生效。他表示,這項行政命令的目的是填補之前的空白。這項措施有效地結束了所有與疫情有關的地方性限制措施,同時也禁止了疫苗護照。
加拿大或提供「疫苗護照」供出國遊

加拿大衛生部長哈伊杜(Patty Hajdu)近日表示,聯邦政府接受「疫苗護照」的概念,為了讓國民重新出國旅行,可能將發放接種疫苗證明,但個人健康數據是否能得到很好的保護也引發了擔憂。
哈伊杜上週六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眾議院》(The House)節目訪問時說:「國民渴望旅行,旅遊規定產生了變化。我們將確保國民為出國旅行做好準備。」
隨著各國在其COVID-19疫苗推出方面取得進展,關於如何振興被全球流行病重創的國際旅行業的爭論正在升溫。討論的重點是用數字疫苗護照或疫苗證書,該證書將使一個國家的公民向另一國家的邊境官員證明他們已經完全接種疫苗或檢測出該病毒陰性。
哈伊杜在3月曾表示,在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一次衛生部長會議上曾提及有關議題,而自此之後,各盟國仍繼續討論。
加拿大公民自由協會的隱私、技術和監控項目負責人布倫達‧麥克菲爾(Brenda McPhail)表示,疫苗證明文件中涉及的數據保護問題非常重要。
河南一男子染疫治癒28天後復陽
日前,河南義煤集團總醫院發現一例中共肺炎治癒後復陽病例。該病例從治癒到復陽,中間相差28天。對此,網民紛紛表示擔憂。
《北京日報》客戶端5月3日報導稱,5月1日,河南義煤集團總醫院在做中共肺炎核酸檢測時,發現一例確診病例治癒後復陽的無症狀感染者。該患者今年2月11日在西安市確診,4月17日檢測結果呈陰性,解除隔離;但是5月2日的檢測又是陽性。
對此有網民驚訝:「天啦!這病怎麼這麼反覆,隨時翻陽啊?」另有網民回應:「他本來就沒治好,病毒值維持很低數量,檢測不出來,身體一弱,立刻爆發出來。」還有網民擔心:「離譜,我這要是回家是不是還得隔離?」「不要啊,我六月份還要回家呢。」
責任編輯: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