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06月01日訊】(Cindy Drukier、大紀元記者施萍採訪報導)
給我一個使命,
給我一個目的,
給我一個任務,
我還配得;
我仍是你的保護者,
我仍是打勝仗的人,
我仍在報效美國,
我仍然是我。
這是一首名為《老兵之歌》(The Veteran Anthem)的歌曲歌詞。
在2021年的「陣亡將士紀念日」前夕,歌曲作者及演唱者、伊拉克老兵、喬治亞州老兵服務理事會(State Veterans Service Board)副主席斯萬(Takosha Swan)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在國殤日這個讓老兵們傷感的日子裡,人們應該把這首歌送給那些曾經保衛美國的老兵們,對身邊遇到的每一個老兵說一句:「我們還需要你。」

5月31日是今年的陣亡將士紀念日,也稱國殤日。這是一個美國人紀念那些為國捐軀的愛國者的日子,也是讓人們記起也許平日裡想不起來的老兵們的日子。
斯萬說,每年的這個時候,他們這些老兵都會想起失去的戰友們,除了那些犧牲在戰爭中的戰友,人們也會想起退伍後雖渴望繼續為國效力,但卻因為抑鬱而自殺的老兵們。作為一個親歷者,斯萬深深理解老兵們從軍隊退役後進入平民生活環境所體會到的巨大落差。
「那是非常令人困惑的。軍隊和平民的世界完全是兩個迥然不同的世界。」她說。比如,軍隊的後勤服務部門都設在同一個地點,而民間的形形色色的職能機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我們得去很多地方,和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平民世界簡直是讓人混亂。」
此外,軍人習慣了每天都接到明確的任務和命令,一下子轉到老百姓的生活,他們往往感到孤獨。
「在軍隊裡,總是有一個使命,總是有一個任務,總有人告訴你要幹什麼,下一步幹什麼,這是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斯萬說,「但當退伍之後,沒有人在身邊跟你說你的任務是什麼,你今天的目的是什麼,你會發現你在一個非常孤獨的地方,即使你身邊有家人、有很多人,但是你還是感覺你在一個孤獨的地方。」
這種對軍人來說沒有秩序的平民世界,讓那些十幾歲就去參軍的老兵們一下子無所適從。「我們需要經過一番巨大的轉變過程,這在一時間是很難接受的,在精神上很難接受。」
根據2020年「國家老兵自殺預防報告」,美國的退伍軍人自殺率是其他人口的1.5倍;而且老兵自殺率從2005年的每10萬人的18.5人增加到了2018年的27.5人。
斯萬2019年被喬州州長坎普(Brian Kemp)任命進入老兵服務理事會工作,並加入了「預防老兵自殺工作組」,她感覺自己有責任做出更多貢獻。

斯萬是一個音樂人,不管在伊拉克服役的五年間,還是退伍之後,她在無數個場合和儀式中演唱過美國國歌,有時候是她自己獨唱,有時候是和同是軍人的丈夫合唱。
「在海外,在一個完全不一樣的國家,想到我無論走多遠我都回不到家時,人就要保持理性。在戰爭中人們需要激勵,從那時候起,我成立了合唱團,我發現音樂能把所有人聯繫起來,它讓我們受到鼓舞並保持理智。」
所以,當斯萬自己退役並進入老兵服務機構之後,她就想到了創作一首「老兵之歌」來鼓勵美國千百萬老兵們的士氣。
老兵是誰?他們不只是那些在美國本土或者海外某個軍事基地、此時此刻堅守在飛機、軍艦以及陸地上的戰士;他們是那些可能坐著輪椅出現在醫生面前的病人;他們也許還是那些聽到911電話奔向民房滅火的消防員;他們甚至是那些坐在街道兩旁或者地鐵中向你伸手乞討的遊民……
斯萬號召說,在紀念陣亡將士的時候,讓我們唱起這首《老兵之歌》。
「我想讓他們知道,當他們出現一些形式的抑鬱或者當他們感到沮喪的時候,比如現在這樣的國殤日,人們會看到老兵們在懷念他們犧牲的戰友,他們會有一些傷感。」她說,「我想讓人們這時拿出CD或者下載這首歌,為自己和老兵們播放,這會給他們指示,這是人們需要做的。」
斯萬說到這裡就著背起了歌詞,「給我個目的,給我個任務,給我個使命,我還配得到。我仍是你的保衛者,我仍是打勝仗的人……」
「『目的』可以很簡單。」斯萬說,「它可以是,『到這來幫我前進』,或者『幫我修復個東西』,不一定是很深奧的,但是是一些讓他們去想的事情,讓他們知道:是的,人們仍需要我;我仍然是應該在這裡的,我在軍隊之外仍然有我的生活。」
責任編輯:楊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