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冤魂索命 害他人命者終害己

文/劉曉
font print 人氣: 134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古人留下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之語,從來就不是妄言。行善者、行惡者,報應或隨之而至,或延後一段時間,乃至來世,但卻從不爽約,只為讓世人知曉天理昭昭、神目如電,人因此需敬天畏地,修己正心。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本篇再說幾個。

竊人錢財逼死人者以命償

且說清朝浙江仁和臨平鎮有個叫何阿謹的人,太平天國時期加入了太平軍,曾和其他人一起到農戶家搜刮財物。一次,他在一戶人家裝鹹菜的大瓮中找到八十個銀幣,遂據為己有。

其後,何阿謹尋機離開了太平軍,回到了老家,並用所獲的不義之財開了一家餛飩店,生意還不錯。

那個被竊取銀幣的村農得知是何阿謹拿了自家的錢後,便去索要。何阿謹拒不承認,說:「賊人取人錢物無計其數,難道都要我一人償還嗎?」

村農回道:「你拿我家的錢,很多人都知道,如今也不敢讓你全部償還,但我貧苦無依,無以為生。如果你還有些許剩餘,可以還給我,讓我維持生計。我不但不會埋怨你,還會感激你。」

何阿謹聽了,仍不肯歸還一分一毫,村農沒有辦法,只得離去,而後因為無以為生竟然投水自殺。

何阿謹用所獲的不義之財開了一家餛飩店,生意還不錯。示意圖,圖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公有領域)

一天,何阿謹正在小店中包餛飩,突然對妻子說道:「今天我要死了。」妻子問是何原因,他卻不發一言,反而匆匆出門離去。妻子非常納悶,便派人四處去尋找他。很快,人們在水中發現了他的屍體。大家這才明白,原來是村農索命來了。

自割瘤子而死有前因

還有類似的一則故事發生在蘇州。某甲最初以搖夜航船為生,後開始做小買賣,攢了一些錢,直到40歲才決意娶妻。他聽說鄰村的某女十分溫婉可人,心生欽慕之意,就託媒婆上門為自己說親。媒婆去了女孩家,女孩的父母卻不同意這門親事。

媒婆回來後和某甲開玩笑道:「我以媒人的身分去了女孩家,女孩的父母並沒有拒絕的意思,但女孩卻因為你臉上長了個小瘤子,不願意嫁給你,你說怎麼辦吧。」

某甲聽了很生氣,當天晚上竟然用利刃割掉瘤子,瘤子被割掉後,流了很多血,床榻上到處都是。第二天,他頭腫如斗,疼得整日哀嚎不止,數日之後居然死去了。

於是人們紛紛責怪媒婆,說她不該開這樣的玩笑。但一個頗有閱歷的老人家卻說:「這不是媒婆的錯,這是有冤報啊。當初太平軍攻陷蘇州時,某甲替太平軍做鄉官,並仗著權勢霸占了他朋友的妻子。不久後,他的朋友尋機攜妻逃跑,某甲帶人追上他們。他的朋友脖子上有一個小瘤子,某甲將瘤子劃破,頓時血出如注,他的朋友血流盡而死,死狀甚慘。現在某甲也是如此,難道不是冤報嗎?」

某甲最初以搖夜航船為生,後開始做小買賣,攢了一些錢。示意圖,圖為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前世誣小姑致死 今生償命

浙江嘉興有一戶朱姓人家,給兒子娶了錢塘許氏的女兒為妻,許氏十分賢淑,朱家人都很疼愛她。

然而,新婚沒多久,許氏就患上了大病。她自己感覺有鬼附身,鬼是一男一女,為兄妹。它們告訴許氏,她前世是男鬼的妻子,因為與小姑子有矛盾,就誣陷她不貞潔,其兄相信了,便痛斥妹妹。妹妹沒辦法證實自己的清白,就上吊自殺了。之後哥哥知道自己誣陷了妹妹,非常後悔,遂也上吊自殺。如今,兄妹倆一起來向許氏索命。

朱家人知道後,就為兄妹倆祭祀,做佛事,希望超度它們,但兄妹倆仍舊不依不饒。朱家有人責備鬼道:「許氏前生不賢,今生卻不同,非常賢淑。你們為何不索其前世的命,而非要索今生之命?」

兄妹說是因為它們將冤屈訴於神明,耽誤了時間,因此遲至今生才來索命。朱家人又問:「那為什麼不在許氏未出嫁時索命?」答曰:「許氏未出嫁時,曾遭受大嫂的刁難,這是神明安排的報應,所以她沒有立即死。現在到了你們家,享有快樂,我們就不能再等下去了。」

於是許氏身子越來越弱,不到一個月,人就已經脫相了。她的乳母十分憐愛她,遂主動每晚陪伴她,但幾個晚上下來,每晚都遭到鬼的騷擾,只好作罷。沒過多久,許氏就死了。

嗚呼!善惡之行有現報、有生報、有後報。人若知曉報應之說,就會多行善事,而不為惡事了。@*#

參考資料:《右台仙館筆記》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種美德叫拾金不昧,從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報,或是發家,或是後世子孫發達,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著的《勸戒錄》中記述的幾個故事。
  • 更多證據顯現,靈魂真的存在,擁有多世記憶!前世殘酷折磨囚犯,泰國醫院院長怎樣才能還清罪業?《未解之謎》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 古今中外,在劇火的大災難發生時,誰能讓「神出手」得到奇跡福祐呢? 本文這些真人實事給了我們參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善有善報,可能是事後報,也可能是立即就報!報應不爽呀!
  •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沒好報」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報,甚至還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覺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著一切,禍福早已註定,好人遇到的壞事,恰恰是老天在幫你消減之前的罪業,以讓你在消減完罪業後,來世得福報。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記述了兩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帶從事鹽業生意。他性格素來豪爽,雖每日與錢打交道,卻並無利慾之心。
  • 善有善報,自古不虛。據清朝梁恭辰的《勸戒錄》記載,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經營鹽業,家道殷實。
  • 人們常說善惡有報是天理,那麼如果心有所求的善舉,善報又如何呢?若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會遭惡報嗎?這兩個故事耐人尋味。
  • 人間善惡報應的事,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因為直接的報應較少讓人親見。但是昭昭天理,總有時會向世人直些顯相,讓人不得不信,這也是上天挽救迷中人的一種方法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