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11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宜君紐約報導)非營利組織「蘇活百老匯倡導商業改進機構」(SoHo Broadway Initiative BID,簡稱蘇活百老匯BID)以疫情導致遊客量銳減,重創蘇活商圈經濟,加之造福社區生活品質為由,端出公共領域方案,要求關閉特定街道,方便遊客往來,藉此提升蘇活商圈的觀光價值。


然而,蘇活百老匯BID的「蘇活百老匯公共領域願景」(SoHo Broadway Public Realm Vision)受到曼哈頓第二社區委員會,以及民間團體強烈反彈。
4日晚間,第二社委會(CB2)召開視訊會議,由蘇活百老匯BID行政總監迪庫斯(Marc Dicus)與城市規劃機構「街道計畫」(Street Plan)主席萊登(Mike Lydon),共同向24位社委與65位線上參與者說明「蘇活百老匯公共領域願景」內容。
迪庫斯表示,蘇活區是全美少見的商業住宅混合區,社區規劃需要「與時俱進」,並指出民調有接近七成的遊客認為街道太狹窄,因此認為擴大行人專用區的願景計畫對遊客與居民都好。
對於迪庫斯所言,CB2委員顯然並不買單,頻頻要求蘇活百老匯BID公開願景計畫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名單。
當晚會議中,CB2委員除了不斷留言質疑項目的民調精準度、透明度,並直言蘇活社區在疫情中,真正需要的不是遊客,而是乾淨且安全的街道,要求蘇活百老匯BID應將社區住民真正的需求,置於商業利益以上。
CB2委員道森(Coral Dawson)指出,蘇活社區面對的議題並非遊客人潮,而是垃圾造成的環境議題,以及遊民、成癮藥物交易造成的社會安全問題,並批評蘇活百老匯BID的願景計畫將造成當地居民的交通不便。
蘇活百老匯BID所覆蓋的區域,主要沿著百老匯(Broadway)進行,北自休斯頓街(Houston St),南至堅尼路(Canal St),之間包含了王子街(Prince St.)、春天街(Spring St.)、布隆街(Broome St.)、格蘭街(Grand St.)與霍華街(Howard St.)。
根據該組織所公布信息,「蘇活百老匯公共領域願景」預計將王子街與霍華街,轉變為行人專用與零通車的公共區域,且讓商改區內的百老匯成為行人、巴士與運輸的主要通路,以及增加腳踏車的停放區,目標降低該路段75%的塞車程度。
今年十月,蘇活百老匯BID在未與CB2協商的情況下,就連續四個週六關閉王子街,引發社區住民不滿。
民團「蘇活聯盟」(SoHo Alliance)在信中聲稱許多當地居民向其抱怨,並指出BID的最初創辦人就是在蘇活/北豪擁有房產的不動產商人古拉爾(Jeff Gural)。
蘇活聯盟指出,市交通局在2008年時就想關閉王子街的交通,以便遊客在當地購物;而有超過150名蘇活住民和商家出席社委會的會議並大聲反對,市府才讓步並將計畫移至時代廣場(Times Square)。
疫情促使紐約市交通局(DOT)與商業改進機構(BID)共同發展「開放:街道」(Open Street)項目,原先的美意是特定街道不得通車,增加公共空間、友善行人與改善空氣品質。
十多年來,蘇活百老匯BID一直想效仿時代廣場,擴大當地的行人專用區,方便並吸引遊客前往當地消費。
隨著疫情趨緩,紐約市道路交通量與經濟活動明顯回溫;在生活品質與社會治安議題面前,市府與商改機構難再以疫情重創經濟為理由,一味要求社區接受零通車的街道計畫。◇
責任編輯: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