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朝活」這個名詞呢?因為媒體介紹上班族與年輕女性開始會在早晨學習或運動,而使這個名詞備受討論。如今又衍伸出「早晨常規」這個新的名詞,進一步發揚光大。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早晨的習慣」,或許是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待在家中的時間變長,人們就開始在意如何增加時間的效率,進而著眼於早晨時間的活用了吧。
早上爬不起來的我,能夠維持四點起床的生活,就是因為早晨獨處時光很愉快的關係。我的生活已經慢慢整頓出一定規律,只要按照自己的「早晨常規」去做,就能夠俐落完成家事。
由於早晨的常規家事都是按照自己的行動規劃,所以「早晨常規」完成的時候,家事與盥洗也已經完成,身心都會變得很淸爽。我的早晨常規家事以廚衛空間的「順手淸潔」為主,因此即使家裡有哪些地方容易變髒,仍可以常保乾淨。

由於都是規劃好的行動,所以「起床後坐在客廳發呆」的時間變少了,有助於提升時間的運用效率。雖然我早晨基本上會用在家事與有興趣的事情,但是工作做不完的時候,或是想讀書考取某項資格時,也會利用這段時間。
在家中工作時,白天會被家事占去很多時間,使工作與家事的界線變得模糊。所以我現在已經養成白天不思考家事,集中在工作的習慣,結果確實體會到心理壓力的減輕。
我在社群網站發表「四點起床」、「早晨常規」等文章時也獲得熱烈反響,由此也可看出人們愈來愈重視「活用早晨時光的方法」了。
為整天的時間運用打造起伏,並減輕夜間的家事負擔─對於很容易二十四小時都在忙的主婦來說,早晨常規或許就是能夠獨力實現的小小工作變革。

覺得早晨時光很重要,或許「只有現在」
主婦的時間安排會隨著家庭狀況與人生階段而異。雖然我現在習慣四點起床一口氣完成家事,晚上再早點上床睡覺。但是之後不必哄孩子睡覺了,或許夜晚做家事比早晨做家事更順暢的日子就會來臨。或者是哪天孩子晚上要去補習班,我可能又會稍微恢復夜貓子的生活也不一定。
我在安排時間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珍惜與家人相處的珍貴時光,早起只是方法而已。所以不舒服時不要勉強,並且依當天行程等靈活調整,才是持之以恆的訣竅。
以我家的狀況來說,盡情享受早晨時光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晚上與先生相處的時間變少很多。夫妻相處的時間同樣重要,所以我們週末會一起熬夜看電影,或者是全家一起早睡,隔天才能共度悠閒的早晨時光等。

早晨家事以不用多思考的「小掃除」為主
我建議安排在早晨的家事,是能夠「邊做」或是「順手去做」的類型。起床後還昏昏沉沉的時候,只要讓身體自己去動就好的輕鬆「小掃除」是最恰當的。
因此我起床後會在上廁所的時候,順手作些簡單的淸潔工作。我每天早上起床會從二樓的臥室前往一樓的廁所,在衛生紙噴點尿垢淸潔劑,擦拭免治馬桶按鍵、馬桶座、馬桶座底面、馬桶邊緣與前側、馬桶前地板與廁所垃圾桶。
由於是在狹窄空間中伸手就可以完成的範圍,所以只要養成習慣,轉眼間就會完成。接著我就會開始洗臉,洗好後就擦乾洗手臺與浴室的水滴。
我彙整出自己的生活模式並記錄下來,並將這種早晨常規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 後,意外地吸引了許多人觀看。下一頁開始將要詳細介紹我的早晨常規。


每天早上的行程
4:00起床
「洗臉時順便做」的事情
①擦拭洗手臺旁邊的浴缸、水龍頭五金等的水滴。
②用科技纖維吸水巾擦拭水龍頭五金與免治馬桶按鍵。
③用衛生紙清除排水孔堆積的毛髮。
④擦拭洗手臺鏡子、水龍頭五金一帶,最後用科技纖維吸水巾搓洗衣皂,清潔整個洗臉盆。
→完成後就化妝與更衣。
淸潔完廁所後, 我就會前往旁邊的浴室, 用等著丟進洗衣機的毛巾擦拭浴室內的水滴。最理想的是洗完澡就擦乾, 但是晚上沒時間的話就會在早上進行。接著用科技纖維吸水巾進一步擦拭鏡子與水龍頭五金。
用衛生紙淸除掉排水孔的垃圾後, 就回到洗手臺前面, 同樣把洗手臺的排水孔淸乾淨。最後用科技纖維吸水巾搓洗衣皂, 把洗臉盆洗乾淨。完成後利用殘餘的泡沫搓洗吸水巾後再丟進洗衣機。
將衛浴空間淸理乾淨後, 就可以開始洗臉、化妝、更衣, 完成早上的盥洗。


4:30左右
「整理前晚餐具時順便做」的事情
①收拾放在IH爐與調理臺晾乾的餐具。
②快速擦拭調理臺。
③收拾洗碗烘碗機裡的餐具,並將早餐要用的餐具擺在備餐臺與調理臺。
④手洗前晚先泡在清潔劑的抹布後擰乾。
⑤將水倒入水壺中,擺上IH爐。
⑥將無洗米泡水。
接著來到洗手間前面的廚房, 把IH爐與調理臺上晾乾的餐具收拾乾淨, 在調理臺噴一下殺菌劑後簡單擦拭。接著收起前一天用洗碗烘碗機處理好的餐具, 順便取出早上要用的部分擺在備餐檯。此外將前一晚浸泡在氧類漂白劑中的抹布水洗乾淨後, 之後再與洗好的衣物一起晾乾。
我家早晨會喝茶, 所以就在這時先用茶壺裝好水擺在IH爐上, 最後再將無洗米放進鍋中泡水, 廚房一帶的早晨常規家事就宣告完成。
在整理廚房的時候, 順便做好泡茶與做早餐的準備, 接下來踏進廚房就能夠快速進入狀況, 不會匆匆忙忙。像這樣只是「 順便」多做一點事情,早晨就能夠游刃有餘。


購買洗碗機是個非常正確的選擇,這讓恢復廚房原狀變得輕鬆許多。(采實文化提供)
4:45左右
「折衣服時順便做」的事情
①準備好洗澡完要換的衣服與毛巾。
②準備好次女上托兒所要帶的東西。
③更換廁所與洗手臺的擦手巾。
④燙衣服。
我家廚房與客廳是一室空間,做好廚房的準備工作後,我就會前往客廳折陰乾的衣服,並準備好當晚要換洗的衣服與毛巾,趁早晨做好晚上的準備。
接下來就開始準備次女上托兒所要用的整套物品,並在收折好的衣物時,順便更換廁所與洗手臺的毛巾。這些場所的毛巾都各準備兩條,所以不必花時間去折,直接換掉就好,省下了整理與摺疊的時間,連收納空間都一併省下來了。
再來我會在客廳燙衣服。雖然我現在每天燙衣服也無所謂,但是這在以前是我所有家事中最討厭的一種。但是自從我換成了「燙衣墊」就不同了,燙衣墊很輕還可以捲起來收納,不再需要每次都搬出沉重的燙衣板,我這才發現原來我討厭的不是燙衣服本身,而是覺得每次要搬燙衣板很麻煩而已。

5:15左右
閱讀或是用電腦,有時也會出門健走。
6:00左右
①啟動洗衣機。
②做早餐。
③做便當(有時也會只有飯糰)。
④做晚餐(有時只是備菜而已)。
6:15左右
先生起床。
6:30左右
孩子們起床。
獨處時光結束。
客廳的家事結束之後,就可以享受屬於自己的悠閒時光直到早晨六點。這時我會瀏覽社群網站,有時則會出門健走。每天只需要不到一個小時的自由時光,就能夠讓心靈充滿能量。
六點一到,我就會按下洗衣機,開始準備做早餐。這時我會同時調理自己與先生的午餐便當,以及當天的晚餐。便當菜色非常簡單,都是冰箱裡的常備菜加上現煎的雞蛋而已。晚餐則會進行到備菜完成,像是冷凍的肉或魚挪到冷藏,要煮味噌湯的話,就先煮至放入味噌的前一個步驟,接著放涼連同鍋子收進冰箱。

7:00左右
早餐時間
疲倦的時候很容易想逃避煮飯,但是我會趁週末時做好常備菜,大幅降低了平日購買即時小菜或便當的頻率。早餐時也只要夾出常備菜擺盤即可,不必從零開始製作,讓我的早晨時間更加充裕。
製作味噌湯等湯品時想要省時,不可或缺的就親自製作的高湯。我家會同時進行早餐、便當與晚餐的準備,所以能省多少時間就省多少時間。我有時候也會使用高湯粉,但是每次都這樣的話會覺得乏味(單純是心理上的感覺,實際嘗起來還是很美味)。
親手製作高湯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在茶壺中倒入柴魚片與昆布後再加水,並放進冰箱約半天就夠了。柴魚片加多一點,滋味會更美好。


我家早餐的湯品主要是柴魚片加昆布煮成,有時加點乾香菇或小魚乾,吃起來會更美味。我很常使用鯖魚與鰺魚混成的柴魚片,同樣能夠煮出好喝的湯。(采實文化提供)
7:30左右
①曬衣服。
②清理洗衣機濾網。
③整理床鋪。
吃完早餐後,我就會上二樓晾衣服。從洗衣機取出衣物後,就要淸掉洗衣機濾網的雜物並殺菌,殺菌的部分包括洗衣槽內側、淸潔劑槽與柔軟精槽。曬完衣服後我會順便打掃二樓臥室,床鋪上通常會沾黏許多頭髮,所以我會用黏膠式滾輪仔細淸理。
此外用吸塵器打掃臥室的時候,有時也會用棉被專用吸頭整理床鋪。看著床鋪亂糟糟的臥室總覺得很煩躁,因此我每天早上一定會整理臥室。
「早晨家事」對我來說是種充電的方法,能夠讓我一整天都心情很好,而且早晨先完成大部分的家事,也能夠為下班後疲憊不堪的自己分擔工作。


預防賴床、無法持續的「幹勁開關」
IG上不少人表示「我也想早起,但是沒辦法」、「會忍不住睡回籠覺」等,其實關鍵在於「讓早晨的動作常規化」。就算頭腦昏昏沉沉的,只要讓身體按照既定的做法運作,身心自然就會慢慢淸醒。
在睡回去之前動起來
請各位試著在鬧鐘一響,就立刻鑽出棉被吧。我認為不要賴床,直接起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持續早起的訣竅。我一開始將這段時間安排成興趣時間,看點喜歡的影劇或是書籍。只要將早晨時光打造成快樂時光,就會興起「為了明天早起而早點睡吧」的念頭,如此一來就比較容易養成早起的習慣。
打造出起床後的流水線作業
我認為成功早起的祕訣,在於「先決定好起床後要做的事情」。好不容易早起卻總是在發楞,或是禁不住被窩的誘惑又睡回去的話,就等於在對自己灌輸「早起沒意義」、「早起很痛苦」的負面資訊,當然就無法養成早起的習慣。所以請先決定「起床後的流水線作業」,就算只是喝杯水或盥洗等簡單的事情也無妨,此外也賦予這段時間自己特有的樂趣吧。
只要有「不必思考也能夠順利運作的時間分配」,就能夠大幅降低早起的困難度了。⊙

<本文摘自:《家事常規化,無腦整理術:不勉強、不疲累、不累積,日本家事女王教你規劃出順手的家事動線,打掃好輕鬆》,采實文化>
.家事減量也減壓 4個減少洗衣服次數的方法
.怎樣打掃才乾淨?家事職人分享清潔祕訣
.家事達人輕鬆打掃秘訣 只用5種天然清潔劑
責任編輯: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