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10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讓觀眾一覽全能書畫家溥心畬作品的豐富面貌,展期至2021年12月21日。
國畫大師溥心畬與張大千、黃君璧同列「渡海三家」。溥心畬(1896-1963)姓愛新覺羅,名溥儒,後改字心畬,誕生於北京恭王府,曾祖父為清宣宗道光皇帝,祖父是恭親王奕訢,出身清朝滿族皇室的他,自幼在皇宮中勤讀詩書,奠定其深厚文學修養基礎。


台灣故宮表示,溥心畬曾於光緒帝歿後參予皇帝遴選未中。他自恭親王府家中豐富的古書畫收藏自行揣摩,融會貫通,成為無論書法的行、草、篆、隸各體,繪畫的山水、樓閣、人物、花鳥、走獸等題材,無不擅長的全能書畫家。

故宮說,溥心畬詩、書、畫三絕的深厚學養,寄寓深遠的文人風格,讓他雖未成為末代皇帝,卻在藝術史上留下了文人畫的最後一筆。



故宮表示,溥心畬的師法對象,楷書以唐裴休〈圭峰禪師碑〉為基礎,繪畫則由南宋馬遠、夏珪及明代浙派名家入手,並能融會諸家特色,發展出秀逸淡雅、溫潤清麗的風格。除與張大千並稱為「南張北溥」,1949年渡台後,對奠定台灣傳統書畫發展有深遠影響,與黃君璧、張大千合稱「渡海三家」。

這次特展,故宮遴選典藏及寒玉堂託管文物中的書畫精品,規劃為「古今連線」、「西山逸墨」、「丹青誌異」、「寶島采風」、「溥儒用印」五個單元,同時結合相關多媒體影片的播放,具體呈現溥心畬的藝術特色與創作理念。


「古今連線」選展五件溥心畬畫作,四件古畫,其中〈松下賞月〉是仿自南宋馬遠〈松間吟月〉,〈雲山畫意〉源自元末方從義(14世紀)〈山陰雲雪〉。並列同觀,尤其能深刻感受溥心畬「臨古」與「出古」之間的巧妙鏈結。

故宮說,溥心畬早年曾隱居於西山戒台寺,自號西山逸士,「西山逸墨」單元展現其無論猿戲、童趣或是山水樹木等清新不俗的精湛用筆,而其書法以帖學風尚與表現為主,然而點畫間挺拔雋秀,絲毫不顯靡弱氣息,為帖學開創新的生命。

故宮表示,在台灣度過後半生的溥心畬,繪作題材更為開展,「丹青誌異」展出以鬼怪、神祉為主角的作品,〈鬼趣圖〉、〈西遊記冊〉、〈太平廣記故事冊〉、〈神異圖冊〉等,不僅詼諧有趣,更寓意深刻,但筆墨格外清雅,讓人耳目俱新。


這次特展中,「寶島采風」展出溥心畬遊覽台灣名勝留下的寫生作品,題材涵括風景、人物、蔬果、花卉和動物,諸如〈玉峰雪景〉、〈番人射鹿圖〉、〈魚蝦冊〉、〈菜蔬冊〉、〈變葉木賦〉、〈海石賦〉等,俱為箇中力作。


「溥儒用印」單元展出由陳巨來、王壯為、曾紹杰等知名篆刻家為溥心畬所刻製用印,反映出典雅傳統的審美風尚,與溥心畬書畫中所展露的超俗氣質相得益彰。除姓名字號章之外,也有如「舊王孫」、「羲皇上人」、「無為小人儒」、「只可自怡悅」、「玉壺」等閒章,反映溥心畬在時代嬗遞、顛簸一生中隱逸無為、淡泊世事的處世精神。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