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1年10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周翰音紐約報導)週五(10月8日),書法家舒立在法拉盛福壽老人中心舉辦以「我在中華文化中成長,實現子孫繼承夢想」為主題的書法展覽,展示甲骨文、隸書等中國古文字,為在場民眾講解古文字所蘊含的傳統文化。



早在70年代,舒立在北京大學中文系進修古漢字,之後在北京各大院校及紐約市部分中文院校舉辦「解讀古漢字意義」、「漢字起源」等專題講座,獲得了許多好評。
舒立介紹,要學習古漢字,才能了解漢字的來源和文字的意義;漢字是神造的。「河圖」中記載,六千多年前倉頡造字;「淮南子」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形容倉頡造字後,天神高興得降下粟雨,而鬼魅害怕被書文所揭發,所以在夜裡哭泣。
舒立還為在場聽眾介紹了漢字所承載的中華傳統文化。他説,漢字有三美:(字)型美、音美、意美,所以看著舒服、聽著好聽、了解其內涵利於修身養心。傳統文化強調修身養性,古代在對待禮貌問題上有4個字:敬、靜、淨、雅,是指要尊敬師長、處事安靜、穿著乾淨、說話文雅。



書法展覽上展出了舒立老師和他的學生們總共30多幅書畫。其中有用甲骨文書寫的「學而時習之」、「家和萬事興」 ;也有用隸書書寫的「馬」字,栩栩如生,似策馬奔騰;還有舒老師一個學生的創意畫作「雄鷹翺翔」,遠看是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近看畫作由雄鷹翺翔這4個字組成。
從古文中可以了解到,對於學習,古人有不一樣的解讀。現在的人認為復習、考一個好的成績就應該高興。而孔夫子的學習之道則更深遠,舒立先生為大家解讀了甲骨文的「學而時習之」的含義,學習要像魚鰭(魚的尾巴、脊和腹部)那樣會向前、會轉彎,要像太陽那樣早出晚落地堅持,也要在長者教會了之後自己去悟道、去練習。
展會最後,舒立再次強調,要了解漢字的意義、要認識字怎麼來的,必須以甲骨文漢字作為橋梁。古時在龜甲上記錄漢字、傳承文化;現在,也希望通過解讀古漢字弘揚中華文化,特別希望年輕一代人能多學習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責任編輯: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