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懷念的家鄉味「老兵肉包」再飄香

作者/呂鴻禹

人氣 1233

小編語:在那物資貧乏的年代(西元1950年代),大多數的台灣孩子穿著麵粉袋製作的衣褲,吃著廉價的蕃薯(地瓜)配少許米飯。食物,對當時的男女老少而言是上天的恩賜。再加上台灣和中共隔海對歭,情勢緊張使人們更珍惜食物,當時台灣進駐大量國民軍,因此中國家鄉味的「老兵肉包」更具有跨時代的獨家風味。

老兵肉包

麵皮Q彈、餡多皮薄,餡內有薑味的調和一點都不油膩,肉包皮餡配合得恰當滑順,不會太乾也不會太濕。

肉包
台灣1950年代獨家美食「老兵肉包」,在家也可以重新飄香。(圖/橘子文化提供)

份量

每個90克(外皮50克、內餡40克),10份

材料

A 外皮

a.老麵團:中筋麵粉90克、水50克、酵母粉1克
b.主麵團:中筋麵粉230克、酵母粉2克、水120克、精緻特砂20克

B 內餡

a.絞肉300克、青蔥80克、生薑10克
b.調味料:鹽4克、味素10克、特製砂糖8克、黑胡椒粉6克、香油20克

作法

· 製作老麵

1.材料A-a放入盆中攪拌成團。
2.取出放置室外半小時,確定發酵後再移入冰箱冷藏一晚。

· 製作內餡

3.備齊內餡材料B,青蔥、生薑洗淨切小段。
4.絞肉放入盆中,加入材料B-b的鹽、味素、糖、黑胡椒粉調和。
5.再加入生薑、青蔥拌勻。

青蔥
加入生薑、青蔥拌勻(圖文/橘子文化提供)

6.最後加入香油拌勻後冷藏備用。

· 製作外皮與包餡

7.所有外皮材料A放入盆中攪拌成團。
備註:老麵經長時間發酵,已產生好幾億個酵母菌,所以不必靜置,須馬上擀製。
8.取出,將麵團拍扁擀開做第1次三折。
9.後擀開、擀寬再擀長後做第2次三折。

麵團
後擀開、擀寬再擀長後做第2次三折。(圖文/橘子文化提供)

10.再次擀開擀寬,由上而下捲成圓柱體。
11.用手或麵板分割成10個,每個約50克。

麵粉
用手或麵板分割成10個,每個約50克。(圖文/橘子文化提供)

12.將小麵團壓扁擀成中間厚、外面薄。

麵團
將小麵團壓扁擀成中間厚、外面薄。(圖文/橘子文化提供)

13.包入40克的餡料,捏成金魚嘴圓形花紋。
14.入蒸籠靜置30分鐘後,滾水入蒸,以大火蒸15分鐘。
15.看見冒煙後計時15分鐘,蒸熟後立即開蓋。

● 呂老師說故事

民國44、45年我讀國小3、4年級時,常有軍隊行軍移防來借住學校的大禮堂,而他們廚房就搭在離我們教室不遠的草地上。每次放學回家經過,碰巧都是在煮飯時間,如果駐足觀看,有時老伯伯會送我剛出爐的點心。記得有一次他們下午的餐點是肉包,廚房老伯伯分給我一顆,這是我生平第一顆肉包,也許是這個原因,除了感覺好吃,印象也特別深刻,是至今為止最好吃的,永生難忘。

● 師傅補給站

早期沒有冰箱,老麵都是放入大盆中,置於室外蓋上麵粉袋(早期的麵粉袋是布做的,有防風作用),隔天早上再加入鹼水製作。現在有冰箱,只要確認發酵就可移入冷藏,隔天使用不需再加鹼水。

饅頭
《細說饅頭:從基礎要訣到花樣造型饅頭,老師傅60年經驗傳授》書封(圖/橘子文化提供)

本文摘自:《細說饅頭:從基礎要訣到花樣造型饅頭,老師傅60年經驗傳授》,橘子文化提供。

· 【記憶中的美食拼圖】眷村鮮肉包與老工友手工饅頭
· 老麵包硬如磚塊?變軟不難 附贈2款DIY抹醬
· 火腿煎烤燉煮 8種最美味吃法

責任編輯:曾晏均◇

相關新聞
火頭工說麵包、做麵包、吃麵包(1)
用牛絞肉做5道經典料理 但漢堡和沙拉不宜
簡易減脂餐 不挨餓又美味~起司雞胸酪梨地瓜船
名廚創意食譜的啟蒙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