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0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萍紐約報導)疫情爆發後,全世界都以為與中國大陸一水之隔的台灣小島會和7年前的薩斯一樣,成為瘟疫的重災區。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個有著2,300萬人口的島國到目前為止竟然只有不到450個確診病例,死亡人數只有7個。和世界的其它地區相比,這幾乎是一個奇蹟。




臺北經文處和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22日在臉書上舉辦了題為「COVID-19及臺灣:國內及國際影響」的線上論壇,請幾位台灣籍專家與世界分享台灣防疫成功的秘密,以及討論這次台灣的亮眼成績對今後台灣在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其他事務中的地位和影響等話題,由哥大政治系黎安友教授(Andrew J. Nathan)主持。
專家們從技術、管理以及政治等層面上分析了台灣成功的原因。總結起來就是:台灣吸取了2003年受中共對疫情信息的拖延、欺瞞、誤導等血的教訓,與中共保持了距離,相信自己的政府和人民,採取公開透明與民主的態度,才取得防疫的勝利。
正確的反應挽救了台灣
史丹福大學王智弘教授(C. Jason Wang)從台灣2003年以後採取的一系列公共衛生手段談起,到政府對防疫的管理、與民眾的信息傳遞等方面分析了台灣成功的原因,即「正確的邏輯、正確的反應以及正確的做事順序、正確的節奏。」挽救了台灣。
「他們一開始就從數據上迅速認識到了這是人傳人的疾病。」他說,這就贏得了時間,在機場做安排,採取隔離等手段,並支付隔離費用,照顧病人;先限制口罩出口,到目前日產口罩上千萬片,支持其它國家……一切井井有條。
到現在,當其它國家部分人口仍然居家避疫的時候,台灣竟然做到了「學校在開放,人們在上班。棒球季來臨的時候,人們會去棒球場看球賽」的大好局面。
觀察兩岸防疫:比過才知優劣
美國艾達菲大學王維正教授(Vincent W. Wang)說,台灣成功主要是吸取了2003年薩斯期間中共對疫情「隱瞞壞消息」、「信息不通暢」、「壓制異己及舉報者」以及「反應遲緩」而成為了「附帶損害」的教訓——當年台灣是繼中國大陸和香港之後的第三重災地。
王教授當時就在台灣,他清楚記得世衛組織輕描淡寫地將台灣的損失描述為「不走運」。而這次,台灣沒有犯同樣的錯誤,反而靠自己的「公開、透明和民主的模式」獲得防疫成功,反襯出中共大陸的「強權專制」模式的失敗。
「與中共利用所謂『口罩外交』,不光想改寫新冠病毒的信息,還脅迫其它國家去感謝中國的做法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台灣在控制住國內情況後,已經剛開始向盟國和友邦提供大量口罩和其它醫療物資等人道主義援助。」
他表示,台灣的表現「實際上已經加強了她能夠更廣泛地參加國際事務的理由」。很明顯,經過這場瘟疫之後,世界各國都更加支持台灣。
兩岸關係疏遠 令台灣遠離瘟疫
維吉尼亞大學林夏如教授(Syaru Shirley Lin)注意到,大選前兩岸關係的疏遠也是這次幫助台灣遠離瘟疫的因素。
「兩岸關係在(總統)第一任期的不斷上升的緊張趨勢,一直到完全延續到第二任期,無意中給台灣帶來了好處。因為中國自2016年以來限制個人和團體訪問台灣,在2020年台灣大學之前,這種情況更加明顯。」
她說,在中共對台灣的威脅下,年輕一代台灣人選擇了主張跟北京保持距離的民進黨。「我認為,這表明激烈競爭的政治制度,也可以帶來強烈的社會團結和民族認同感,尤其在受到威脅的時候。」
她說,台灣的防疫成功向台灣人民證明了民進黨的執政能力;蔡英文總統贏得台灣史上最高的支持率,也說明了,「中國人的社會是可以搞民主的,也是可以自由的」。
林教授認為,這次瘟疫讓世界看到,在經濟上依靠中國大陸是「非常危險的」,台灣要加強與其它東南亞國家的合作,提高經濟上的「多元化」水平。◇
責任編輯: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