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DNA」中找到前列腺癌有效標靶

人氣 103

【大紀元2020年0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少維編譯)一項新研究從以前被研究人員忽略的「垃圾DNA」中找到了前列腺癌背後的推動因素,可以作為開發治療前列腺癌藥物的有效標靶。

研究人員早就知道FOXA1基因對前列腺癌起著關鍵作用,但由於它是癌症藥物開發中最具挑戰性的標靶之一,因此至今無有效的藥物。

加拿大瑪嘉烈公主癌症中心(Princess Margaret Cancer Centre)的研究人員發現,也許可以從源頭遏制這個基因。

研究人員從非編碼DNA(Non-Coding DNA)中找到了控制FOXA1開關的啟動子(promoter)。非編碼DNA也稱為「垃圾DNA」,它們在基因組中占比可高達98%,可是因為以前研究人員不知道它們有任何作用所以它們起了這樣的名字。近年的研究發現,原來非編碼DNA裡面存在很多重要信息。

這項研究通過標靶FOXA1的開關,就有機會開發去除FOXA1的治療藥物。

前列腺癌是全世界男性癌症患者中第二常見的癌症。2018年全世界確診新患者達130萬。目前的治療方案在10年間失敗率為30%,導致癌症轉移。

這項研究23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責任編輯:朱涵儒

相關新聞
前列腺癌放療的副作用有哪些?怎麼減少傷害?
為何前列腺癌死亡率低?醫師講3大常見治療法
改善男性健康 政府民間聯投1200萬研究前列腺癌剋星
談癌色變?前列腺癌治癒率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