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篮球盘口-七星彩玩法-双色球中奖概率

善惡到頭終有報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

文/劉曉
古人有言:理有施報,出於自然。作善得善,作惡得惡,亦猶形之必有影也。信哉!(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93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古往今來,善惡之報雖有早晚,但從不缺席,只不過不信神之人不願相信罷了。史籍上關於善惡有報的實例並不少,其目的當然是勸誡世人要為善,否則行惡者、害人者最終害的是自身。

晉朝皇帝饒太守命 天不饒

羊聃,是東晉時的廬江太守,他為人剛硬粗暴,並且依仗自己是皇親國戚,肆意妄為,睚眥必報,甚至動輒對他人加以刑戮。

後來,實在是民怨太大,征西大將軍庾亮將其抓捕,並用囚車將他押送回都城。右司馬上奏說羊聃殺了郡裡的大將官吏以及老百姓簡良等二百九十多人、降職流放了一百多人,應當判處死刑,但依照「八議」可以減輕處罰。

晉成帝看了奏疏後大怒,下詔說:「此事古今所未有。此而可忍,孰不可忍!何八議之有?下獄賜死。」

瑯琊孝王司馬裒的妃子山氏,是羊聃的外甥女,也苦苦替羊聃求情。成帝是左右為難。

最終,司徒王導上奏說,羊聃雖然罪不容恕,應當施以重法,但是山太妃因為憂傷患了重病,而陛下曾蒙受太妃的恩情,可以饒羊聃一命。

於是成帝下詔說:「山太妃只有這一個舅舅,哀求已到了吐血的地步,憂慮深重。朕自幼艱辛,幸得太妃撫育,猶如親生母親般慈愛。如果太妃不能承受失去舅舅的痛苦而出了意外,朕也沒有顏面自處。因此赦免羊聃死罪,來安慰太妃撫養的大恩。」遂只將羊聃貶為平民。

沒過多久,羊聃就患上了重病,病中常常見到死去的簡良等人對他說:「冤屈是不可以忍受的,如今來取你到黃泉。」很快,羊聃就死了。

沒過多久,羊聃就患上了重病,病中常常見到死去的簡良等人對他說:「冤屈是不可以忍受的,如今來取你到黃泉。」圖為宋 陸忠淵《五七閻羅大王圖》。(公有領域)

唐都督死前被索命

唐朝洛州都督、酇國公竇軌,是唐高祖李淵的皇后的叔伯哥哥。他個性剛嚴好殺。在做益州行台僕射時,殺死了不少將士,還曾害死行台尚書韋雲起。

貞觀二年,竇軌在洛州染上重病。一天,他在迷迷糊糊中對左右說:「剛才有人給我送瓜來。」左右侍從告訴他,冬天裡是沒有瓜的。竇軌不相信,道:「送的是一盤好瓜,你們為什麼說沒有呢?」

不一會兒,他驚恐地喊道:「不是瓜,都是人頭。這是要我償命來了」。隨後又對侍從說:「扶我起來,我要見韋尚書。」說完就死了。

唐酷吏周興「多行不義必自斃」

武則天時期,酷吏周興等常常故意羅織罪名,罔殺無辜。比如唐朝左使江融,為人正直不阿,在揚州徐敬業起兵勤王、討伐武后時,被周興陷害入獄,並被判處死刑。

在臨刑前,江融請周興上報自己要面見皇上奏事,周興道:「你已是囚犯,如何能上奏?」江融怒斥道:「我無罪卻枉死,死了都不會放過你。」

在行刑者將江融斬首後,其屍體突然站立起來,蹣跚地走了十多步。行刑者將屍體踢倒,但其仍堅持坐起來,如此三次才斷氣,其憤怒已不是一般可言。過了沒多久,周興就被下獄,後在流放中被仇家殺死了。

在周興死之前,另一名酷吏來俊臣奉旨查辦周興。他先是請周興吃飯,在席間問周興:「如果有囚犯不肯認罪,你有什麼辦法嗎?」周興給他出了個主意,即取來一口大瓮,然後在四面燒上炭火烤,等燒熱後,讓犯人進入瓮裡,如此什麼話都會說了。

聽罷,來俊臣命人在院子中照此燒大瓮,隨後起身對周興說:「宮內有人狀告老兄,我奉旨調查,請兄入此瓮吧。」周興嚇得魂飛魄散,馬上招認了自己的罪行。其後,他被判處死刑,後被流放到偏遠荒蕪的嶺南。被他害死、牽連的很多人家,流放嶺南的很多。周興到嶺南沒多長時間就被殺死了。這正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啊。

武則天時期,酷吏周興等常常故意羅織罪名,罔殺無辜。(fotolia)

閩國寵臣改裝囚車 終作繭自縛

五代十國時南方有個小國叫閩國,薛文杰起初只是個中軍使,後來因為幫助追求奢侈的國君王延鈞斂財,成為寵臣,被提拔為國計使,繼續為皇帝聚斂財物。

他斂財的主要方式是祕密收集富人的犯罪證據,再逮捕他們並沒收他們的財富。他還推薦了巫師徐彥和盛韜,讓前者到宮中捉鬼,並讓王延鈞向盛韜詢問,他身邊哪些是「邪惡」的官員。

王延鈞對薛文杰是愈加信任,又將其任命為內樞密使,並聽從他的建議削減宗室力量,導致王延鈞的侄子王繼圖被激怒而打算謀反,被發現後,王繼圖等一千多人被處死。

薛文杰平素與內樞密使吳英關係有隙。一天,吳英生病,薛文杰前去探望,對他說:「因為你生病,陛下打算撤換你,但是我跟陛下說你只是頭痛,很快就會好。所以如果陛下派使者來,你只要說只是頭痛就好。」吳英信以為真,就同意了。

第二天,薛文杰讓盛韜告訴王延鈞,說他看到北廟崇順王認定吳英犯下叛國罪,為了懲罰他,就用金錘將銅釘釘到他的大腦中。當王延鈞把這些話告訴薛文杰時,薛文杰故作不知,反而說:「不可信。最好派使者問一下吳英。」

於是,王延鈞派人去探視吳英,吳英果然說自己頭疼。王延鈞因此對盛韜所言深信不疑,馬上逮捕了吳英,並允許薛文杰和獄吏對他實施酷刑。承受不住酷刑的吳英被迫承認了謀反罪,他和妻子、孩子全被處決。吳英素得軍心,他的冤死讓軍中許多人對薛文杰切齒痛恨。

不久後,吳國進攻建州,王延鈞派出上軍使張彥柔和弟弟驃騎大將軍王延宗指揮軍隊前去解救。軍隊行進途中,突然拒絕前進,並提出如果不把薛文杰交出來,就不會前去打仗。

王延鈞和朝中諸大臣聽說後,深感震驚,薛文杰試圖說服皇帝不要屈服,但太后哭著對王延鈞說:「薛文杰濫用國家權力傷害無辜,國家上下都早已恨透了他。現在,吳軍已深入我們的領土,士兵們卻拒絕赴戰場。一旦亡國,留他還有什麼用?」

最終,沒有辦法的王延鈞用囚車將薛文杰押往軍中。早前,薛文杰見囚車裡的人可以活動,且鎖不住身材矮小的人,就建議對囚車進行改裝,在脖子處設置倒刺,結果自己卻是第一個進入了這樣改裝後的囚車。

在押送薛文杰的途中,人們紛紛向他投擲石塊和磚頭,足見人們有多麼恨他。等他被押到軍中,將士們迅速將他殺死,並分而食之。

在閩軍逼退吳軍後,王延鈞也只得承認薛文杰罪有應得,並將薛文杰的黨羽盛韜等處死了。

古人有言:理有施報,出於自然。作善得善,作惡得惡,亦猶形之必有影也。信哉!@*#

參考資料:

《玉堂閒話》
《朝野僉載》
《太平廣記》
《十國春秋》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一種美德叫拾金不昧,從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報,或是發家,或是後世子孫發達,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著的《勸戒錄》中記述的幾個故事。
  • 清朝江蘇溧陽縣縣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訴訟的書吏,姓焦。他為人正直,常常為眾人排憂解難,因此為鄉人所尊敬。他鄰居家的兒子,年齡不到十八歲,但卻好勇鬥狠,焦某少不得為他調解事端,是故鄰家子對他十分感激。
  • 更多證據顯現,靈魂真的存在,擁有多世記憶!前世殘酷折磨囚犯,泰國醫院院長怎樣才能還清罪業?《未解之謎》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 古今中外,在劇火的大災難發生時,誰能讓「神出手」得到奇跡福祐呢? 本文這些真人實事給了我們參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善有善報,可能是事後報,也可能是立即就報!報應不爽呀!
  •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沒好報」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報,甚至還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覺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著一切,禍福早已註定,好人遇到的壞事,恰恰是老天在幫你消減之前的罪業,以讓你在消減完罪業後,來世得福報。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記述了兩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帶從事鹽業生意。他性格素來豪爽,雖每日與錢打交道,卻並無利慾之心。
  • 善有善報,自古不虛。據清朝梁恭辰的《勸戒錄》記載,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經營鹽業,家道殷實。
  • 人們常說善惡有報是天理,那麼如果心有所求的善舉,善報又如何呢?若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會遭惡報嗎?這兩個故事耐人尋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