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超级大乐透 - 体育

隋朝大將離世後做了閻王

文/劉曉
示意圖 (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2924
【字號】    
   標籤: tags: , ,

佛教認為人生死皆是命中注定,人死並非如燈滅,而是在六道中輪迴轉生,至於決定人在哪個「道」中轉生、何時轉生,則是由其生前造下的善業、惡業決定。行惡業者,進入地獄接受懲罰;作善業者,投生於天界;修行者,則可脫離輪迴。地獄或冥界、冥府、陰曹的主宰者被稱為「閻王」或「閻羅王」。

「閻王」的稱謂源自印度,其後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並與中國本土信仰融合,演變出了具有漢化色彩的「十殿閻羅王」之說。傳說閻王手中有本生死簿,上面記錄著每一個人的壽命長短。當一個人生命已盡時,閻王就會派遣黑白無常或者牛頭馬面,將其魂魄押解到陰曹地府接受審判,然後決定其去處。因此中國民間有這樣的說法:「閻王註定三更死,決不留人到五更。」

不過,作為低層境界的神,工作繁重的閻王也會定期更換的,由生前被選中的人在死後接替。清代小說《聊齋誌異》中的《上仙》等篇目中就隱晦提及,而且閻王有事或者要休息放假,就需要找人代班。如果找陽間的人代班,這人必定是剛毅正直的,而且配得上相應的神位。如宋代有「包青天」包拯入地府代班當閻王的故事,就是因為包拯的生命來歷不凡,據說是文曲星下凡。包拯離世後接替閻王之位也就絲毫不奇怪了。

有意思的是,唐代魏徵等官修的正史《隋書》中居然記載了隋文帝時的大將軍韓擒虎死後作閻王之事。

高麗繪畫,十殿閻王中之第五殿閻羅王。(公有領域)

韓擒虎,字子通,河南東垣人,後來居住在新安。他的本名是擒豹,據說他在十三歲時生擒過一頭猛虎,遂改名為擒虎。

其父韓雄,在北周官至大將軍、洛虞等八州刺史,以武功卓絕而知名。作為虎將之子,韓擒虎不僅容貌魁偉、頗有英雄氣概,而且性格也是豪爽大度,且以有膽識謀略見稱。他還喜好讀書,經史百家都均有涉獵。周太祖見其非尋常之人,就讓他常與自己的兒子交遊。

後來,韓擒虎憑藉著軍功被拜為都督、新安太守,稍後又升為儀同三司,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新義郡公。

在周武帝討伐北齊時,韓擒虎活捉了鎮守金墉城的齊將獨孤永業,並說服其投降。其後,他率軍北上平定范陽,並因此被加封上儀同,被授予永州刺史之職。同樣,對於南邊的陳朝,勇猛的韓擒虎亦多次挫敗其先鋒部隊,使陳軍喪失鬥志。

581年,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所歸下詔宣布禪讓,楊堅三讓而受天命,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是為隋文帝。開皇初年,隋文帝打算吞併江南的陳朝,因為韓擒虎文武雙全、頗有聲名,因此任命他為廬州總管,並把平定陳朝的任務交給了他,這讓陳朝非常害怕。

在隋朝大軍南進之時,韓擒虎為先鋒,他率領五百人連夜渡河,襲擊採石城。在其進攻時,守門兵卒還都沉醉不醒,韓擒虎非常順利地攻下了採石。隨後進軍姑孰,半日就攻下,並駐紮在新林。江南父老素聞其威名,紛紛來駐地拜謁韓擒虎,晝夜不絕。陳人大駭,其將樊巡、魯世真、田瑞等相繼投降。晉王楊廣上奏,文帝看後大悅,設宴賞賜大臣。

為迎戰隋軍,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派領軍蔡徵鎮守朱雀航,當守軍聽說韓擒虎將至時,紛紛潰散而逃。其後,隋軍推進到秦淮河南岸,陳將任忠投降,並開北岸朱雀門迎接韓擒虎入城,陳後主被俘,陳朝滅亡。韓擒虎與另一員大將賀若弼皆因此功勳被封為上柱國。

陳朝滅亡前,江東有民謠道:「黃斑青驄馬,發自壽陽涘。來時冬氣末,去日春風始。」眾人都不知所謂。直到韓擒虎平定陳地,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黃斑青驄馬」指的是韓擒虎,他本名「豹」,豹子身上有黃斑,平定陳地的時候,騎的是青驄馬,而他往返的季節也正好與民謠相對應。

後來,突厥來隋朝進貢,隋文帝對他們說:「你們聽說過江南的陳朝天子嗎?」他們回答說:「聽說過。」於是皇上讓侍從領突厥使臣到韓擒虎面前,說:「這就是捉獲陳朝天子之人。」韓擒虎厲然看了他們一眼,他們頓感恐懼,再不敢抬頭看他。其威風凜凜若此。

不久後,隋文帝又封韓擒虎為壽光縣公,食邑一千戶,以行軍總管的身分屯兵駐守金城,防備胡寇來犯,隨之又授其涼州總管之職。又過了一陣兒,韓擒虎被隋文帝徵召回京城。

清《古聖賢像傳略》之韓擒虎像。(公有領域)

一天,韓擒虎鄰居的母親看到他家門前有盛大的儀仗隊,好似君王出行般,便好奇地詢問儀仗隊中的一個人是何原因。那人說:「我們是來迎接我們的大王的。」說完,其人和整個儀仗隊就都消失不見了。

沒過多長時間,一個病得很重的人突然驚慌失措地跑到韓擒虎家說:「我要拜見大王。」門人不解地問:「什麼大王?」答曰:「閻羅王。」韓擒虎的家人聽說後,很生氣,想要鞭打他,韓擒虎阻攔道:「生為上柱國,死作閻羅王,已然足矣。」

在睡了一覺後,韓擒虎忽染重病,幾天後就去世了,終年五十五歲。大概地府已經迫不及待等待他的上任了。

作為正史,「二十四史」中很少記有陰陽界的故事,而韓擒虎死後做閻羅王的傳說竟被納入,說明這並不僅僅是傳說。

另據晚唐敦煌變文《韓擒虎話本》中的描述,說韓擒虎滅陳後,五道將軍持天符請他出任陰司之主。韓應允並請假三天,告知了文帝。隋文帝為他舉行了告別宴會。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緋衣人乘烏雲前來迎接,自稱「某二人緣是天曹地府,來請大王,更無別事」。於是,他辭別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陰間當閻王去了。@*#

參考資料:《隋書‧韓擒虎傳》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束髮從軍到收復建康,岳飛征戰八年,身經大小二百餘戰,終成一位統領精銳部隊的青年將領。金兵撤退後,之前潰逃的宋兵淪落為匪寇,繼續在江西、兩湖橫行作亂。岳將軍來不及撣去一身征塵,毅然投入平定賊寇的戰事。
  •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一曲《揚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時古城揚州的蕭條景象。南宋初年,不僅是揚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鐵蹄下遭受著戰火浩劫。亂世中成長起來的大將岳飛,在一片哀音中譜出不一樣的聲調。
  • 公元1127年,趙宋的年號從「靖康」改為「建炎」。宋高宗登基稱帝,歷史正式從北宋過渡到南宋。20多歲的新天子,對金人是戰是和仍然是舉棋不定的態度。同樣年輕的岳飛,卻呈上一封言辭懇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岳飛早期從軍抗金,雖然職位低微,卻憑藉非凡的武功和才能,得到宋朝老將宗澤的器重。文官出身的宗澤,卻不贊同他的作戰方式:「你的勇敢機智和才能武藝,遠超古代的良將。但是你喜好野戰,不是萬全之計啊。」岳飛的回答,卻有著過人的智慧。
  • 公元1103年,也就是北宋末年,中國最著名的抗金名將岳飛,誕生在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一戶農家。他祖上世代務農,父母過著清苦的日子。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家庭,卻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大英雄!
  • 弓箭在古代生活中,既是儒家「六藝」中的必修課,更是戰場上殺傷力極強的兵器。因而,無論文人還是武人,射箭都是一項必須掌握的重要技能,人們也用「百步穿楊」「箭不虛發」等辭藻讚美神乎其技的射箭技術。
  • 朱勃二十歲當縣令。過了二十年,馬援當將軍,朱勃還是縣令。不過,兩家人關係一直很好。及至馬家遭冤,正是這位平凡的老朋友,第一個站出來說話。到底互相了解,感情深厚。當然,也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做得到。
  • 初唐武功赫赫,高宗時唐軍開疆拓土,先後滅西突厥、百濟、高句麗,版圖達到唐朝之最。風雲際會的時代,正是英雄大顯身手的舞台。由太宗慧眼擢拔的白袍勇士薛仁貴,也在此時正式開啟他建功立業的征途。
  • 貞觀治世中,絳州龍門、也就是今天山西河津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種田為生的小伙子。他有武功、善騎射,卻無力改變貧賤的生活。於是,他想到一個「捷徑」:遷祖墳,改風水。
  • 岳飛坐鎮江西、湖北一帶,籌劃北上收復中原的抗金事業,牛皋有幸調任到岳飛帳下,成為岳家軍中「神武軍」的一位統領。當牛皋加盟岳家軍時,史書特別提到「飛甚喜」。看來岳飛對牛皋的本領非常欣賞,說不定已經等待他多時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