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香港之後誰將成為下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作者:數據派

人氣 306

【大紀元2020年11月03日訊】香港經歷了近一兩年以來的很多變化之後,其政治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謂一葉知秋,不少敏感的人已經意識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很可能會逐步動搖直至走向衰落,並開始預測哪個城市將接替其位。

香港是否真的會跌下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的位置,我以為冥冥中自有天定,也就不妄加猜測。不過,這一話題引出一些關於世界金融中心第三極的思考,倒是值得談論一下。

加個維度

首先,談一下觀察事物的維度。有的時候,一個問題從不同的維度思考,可以得到截然不同的結論。有個著名的故事,在一張紙上放一隻爬蟲,周圍畫個圈,問如何讓蟲子不碰到圈子而爬出來?看似不可能。解法是將紙張摺疊一下。二維空間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引入一個新的維度後很容易。

同理,觀察財經問題,有時也需要引入其它維度去思考。舉個例子,很多人都很佩服李嘉誠的明智和超前判斷。他在國內經濟危局到來之前及早將資產轉移到了海外,家大業大,歷經數年,成功避開了當下香港和大陸的混亂和衰退,以至於可以在海外沒有顧慮地對中共喊話「黃台之瓜」。

然而,如果仔細研究時間線,李嘉誠撤資其實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8年前的香港和大陸,好像還很太平。習近平於那一年剛剛執政,而香港只發生了《2012年立法會(修訂)條例草案》事件。那時還沒有什麼大規模的遊行抗議,只是學者專家們發出了反對意見和抗議。但現在回想一下,如果發現一個意欲加強獨裁的執政者上台,注意到一個民主體系的立法會出了問題,那麼後續的動盪豈不是可以預期?所以,當年從經濟維度難以看到的問題,從法律和民主的維度可以早早預測。

與此類似,對於世界第三金融中心的探討,如果加入其他維度,可能會有新的思路。權且羅列幾個,助大家活躍一下思路。

「地緣」「地圓」

很多人都在討論香港(GMT+8)之後,誰將成為下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大致的熱點集中在以下幾個城市:東京(GMT+9)、新加坡(GMT+8)、上海(GMT+8)、台北(GMT+8)、悉尼(GMT+10/11)。從以上幾個熱門城市的時區分布,已經說明了世界第三金融中心很可能落在亞洲東部某處。我認為這是由國際三大金融中心的位置分布決定的,即「地緣」與「地圓」的問題。

當前倫敦、紐約和香港這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如果查看地理分布,一個美洲,一個歐洲,一個亞洲,布局於經濟活躍的三大洲。如果查看時差,倫敦與紐約5小時,紐約與香港12小時,香港等與倫敦約7小時。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任何時候,任意兩個中心可以有重疊的工作時間進行交流與聯絡。所以,世界金融第三極坐落在東亞某處,是很有可能的。

上兵伐謀

當今世界,熱戰逐漸消失,但經濟領域的伐謀,卻越來越重要。孫子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戰爭使生靈塗炭,所以現代戰爭越打越小,越打越精準,甚至可以做到定點清除,「萬人不死,一人難逃」。但最高超的兵法以不戰為上,所以以經濟戰抑制對手,從而避免戰爭的發生,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國際金融中心,無疑是經濟戰的重要戰場。歷次國際經濟動盪,表面看都是因一些意外因素而起,以金融大鱷的個體行為實施,其實我猜背後都有國家級團隊隱祕運作,最終或許可以達到攻城掠地差不多的效果。

當今世界,有個大名鼎鼎的五眼情報聯盟,英、美、加、澳、新。當今世界的金融三極,如果考慮到香港曾被英國管轄百年,堪稱都在五眼國家的勢力範圍之內。從戰略維度分析,這三極其實也許可以看作是五眼在全球的金融戰略布局。

如今中共似乎已經不滿足於僅僅通過香港吸金,加緊對香港民主體系的不斷侵蝕,已經干涉國安層面。從這個意義上講,將香港留在五眼金融戰略勢力範圍之中,如同引狼入室。或許這可解釋美國對香港毫不留情的制裁,以及英、澳、加均加快吸收香港政治難民的做法。

從這個金融戰略維度看,如果香港被五眼體系加速剝離,悉尼、東京、台北則都有優勢晉級。澳大利亞本身就在五眼之內,日本正在積極加入五眼,台灣則和美國有愈發緊密的軍事合作。至於上海,從這個維度考慮是一點可能性也沒有的。

信仰紐帶

從信仰角度去分析經濟問題,看似天方夜譚。當今大陸接受無神論教育成長起來的一代,每日忙忙碌碌,很多早已忘卻了靈魂和信仰的問題。偶爾心血來潮想像一下死後的骨灰盒要用什麼檔次的,葬禮該怎麼操辦,不少人關於生死的思考大致也就停留在這個層面了。

雖然聽說過一些瀕死體驗的故事,卻從來不曾多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和那些人一樣有個不死的靈魂;雖然看到一些史前遺蹟的信息,卻很少去思考一個史前文明就可將全部進化論顛覆,在進化和神創二選一之中證偽了一個,而這樣的證據至少幾十、上百也有了;雖然每日裡聽著說著佛經和道德經裡面的成語,老子說的「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甚至掛在警察局裡,但在短短70年的排神統治下,早已忘記了五千年來中國的祖先們都是信仰神佛的,信仰已經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和血液,而現在卻在排斥這些。種種如此,在分析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時候,很多人自然也不會去留意文化和信仰的維度。

英王的皇冠是主教加冕的,美國總統是手扶聖經宣誓的,西方各大國的元首、高官、首富很多都是堅持去教堂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政經大局,相當程度上掌握在一群修煉人的手中。所以,看國際政經怎麼能脫離開信仰的背景呢?

還是以五眼聯盟為例,在網上可以查到每個國家的基督信仰和無信仰人口占該國總人口的比例。

英國:基督信仰60%,無信仰26%,指數一2.3,指數二4.3

美國:基督信仰71%,無信仰23%,指數一3.1,指數二11.8

加國:基督信仰67%,無信仰24%,指數一2.8,指數二7.4

澳國:基督信仰52%,無信仰10%,指數一5.4,指數二1.4

新國:基督信仰56%,無信仰35%,指數一1.6,指數二6.2

注1:基礎數據大多來源於wiki,少量來自其他網站。因為數據源不統一,年代也不同,所以只是大致做個參考。

注2:指數一是基督信仰人口對於無信仰人口的倍數,指數二是基督信仰人口對於其他信仰人口的倍數。這兩個指數,只是從基礎數據中運算得來的,沒有比較各種信仰的含義在裡面,希望讀者們能夠理解。

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諸國都有相當高比例的基督信仰和較低的無神信仰;在有信仰者中,基督信仰大多大比例高於其他信仰。從這個維度,是否可以找出一些令這五國同氣連枝、鐵血同盟的線索呢?

如果也把紐約、倫敦、香港三大金融中心和幾個熱門城市也同樣分析一下,可以看到下面的結果。

倫敦(英):基督信仰60%,無信仰26%,指數一2.31,指數二4.29,五眼聯盟

紐約(美):基督信仰71%,無信仰23%,指數一3.09,指數二11.83,五眼聯盟

香港:基督信仰16%,無信仰56%,指數一0.29,指數二0.57,否,但曾為英屬

悉尼(澳):基督信仰52%,無信仰10%,指數一5.36,指數二1.36,五眼聯盟

東京(日):基督信仰1%,無信仰62%,指數一0.02,指數二0.03,否,但申請中

新加坡:基督信仰19%,無信仰17%,指數一1.12,指數二0.30,否

上海(中):基督信仰2.50%,無信仰74%,指數一0.03,指數二0.11,否

台北(台):基督信仰3.90%,無信仰18.20%,指數一0.21,指數二0.05,否

同理,用這個維度第一個可以排除掉的就是上海,以為從兩個指數來看都是另類。

在其他東亞各國中,日本和台灣基督信仰的絕對比例都很低。新加坡雖然有和香港類似的基督信仰人口比例,但指數二是比較低的。如果仔細查看宗教構成,可以發現,新加坡有3倍於基督信仰的其他宗教信仰,其中包括伊斯蘭教和佛教。在香港有1.7倍的其他宗教信仰,大多為佛教。這也可以看出,香港在經歷了英國的百年管轄之後,基督信仰已經較為普及,和本土佛教並存。

而澳大利亞,本身和其他兩個金融中心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這種相似,或許反而成為其擔當亞洲金融中心的短板。

結語

本文的目的,不是預測哪個城市將成為下一個金融中心。我只是意在引入多個維度,希望幫助大家去思考問題。

所謂投資,在我看來就是謀劃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看到其他投資者看不到的機會,敢於逆流而動、不甘隨波逐流,往往是成功投資者需要具備的素質。每當引入一個新的維度,就可能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道理,這裡或許就蘊藏著投資的機會。此時如果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去追求目標,未來或許就有贏利。

同理,當大多數人還以為自己只是從猴子進化而來,死後化成灰就什麼都沒有了,如果有人忽然意識到自己的靈魂其實是不滅的,是不是也需要抓緊為靈魂謀劃一下,於世人碌碌之中敢於逆流而動、不甘隨波逐流呢?

大紀元首發

責任編輯:朱穎

相關新聞
王友群:中共讓上海取代香港無異於痴人說夢
專家:香港國際金融中心 上海深圳無法取代
日本金融學者:香港會喪失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川普表示在中共管制之下 香港金融地位必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