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9月14日訊】9月17日﹐一個機器人將破解古埃及法老的咒語﹐首次進入世界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南通道”探險。與此同步﹐金字塔建造者棺木也將被打開…… 圖片﹕“金字塔漫游者”(國家地理網站)
可怕的咒語
埃及的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可怕的銘文﹕“不論是誰騷擾了法老的安寧﹐死神之翼將在他的頭上降臨。”美國《醫學月刊》曾刊登調查報告﹕l00名曾經進入金字塔的人中﹐在未來l0年內死于癌症率高達40%。幾十年來﹐一些進入大金字塔深處考古的科學家們不約而同感染了一種神秘細菌﹐有的更于幾月後不治身亡﹗
據《泰晤士報》報導﹐9月17日﹐一名機器人將對胡夫金字塔內部的“南通道”進行探險。這將是自金字塔4500年前完工以來﹐人類第一次對“南通道”盡頭的“絕密內幕”進行窺探﹗
完美的幾何構造﹑精密的施工設計﹑浩大的建造工程﹑機關密佈的各種暗道……古埃及金字塔不斷發出觸摸古埃及歷史脈搏跳動的“請柬”﹐誘惑著人類那顆獵奇的心靈去探索和發現。
位於埃及首都開羅南郊吉薩高地的三大金字塔舉世聞名﹐其魅力不僅因為古老﹐更因為神秘﹐因為埋藏著太多太多不可思議的謎。三座金字塔中的胡夫金字塔號稱世界最大的金字塔﹐內部有個“王后殿”﹐“王后殿”的南北兩面牆上均有兩個狹窄的通道﹐看上去顯然不是為了人類通行使用的。但近日﹐經過數十年探索後﹐學者們在南通道的盡頭竟然發現了一扇石門﹐上面還有兩個金屬製造的門把手﹗
胡夫金字塔通道之謎
發現
胡夫金字塔中﹐存放的是法老胡夫的遺體﹐塔內包括兩個大墓室﹕“王殿”(法老墓室)和“王后殿”。“王后殿”位於“王殿”正下方﹐空間比前者小一些﹐裡面沒有任何人的墓。而“王殿”室內除了嵌在地面上的一個沒有棺蓋的石棺﹐也別無他物﹐只是南北兩面牆壁上各有一個方形小孔﹐一直通往金字塔外面。過去﹐專家們一直認為﹐這兩個方孔是通氣用的。
1872年﹐英國工程師維恩曼‧狄克森提出﹕“王殿”既有通氣孔﹐那麼“王后殿”也應該有。於是他帶著一幫人鑽進“王后殿”﹐敲擊四面的牆壁﹐果真發現了兩條通道。首先打開的是南面的通氣孔。狄克森吩咐手下木匠手持鐵錘和鋸子跳進洞穴開始挖掘。起初尚算順利﹐工人們很快便鑿開了比較軟的石灰岩的石塊。但是﹐前進了一段距離後﹐工具卻都被卡在石頭裡﹐怎麼也進不去了。接著﹐工人們在北牆上也找到了一個通氣孔﹐並隨後點燃火焰查找金字塔外面的出口。他們在通道裡點火後﹐雖然在南通道看到一束煙飄走了﹐但在金字塔外面卻沒有發現其出口處。學者因此備極詫異﹕既非通氣孔﹐又非排水道﹐那麼究竟是何原因﹐令當時的建造者故意不把通道的末端鑿開﹐保留下最後12厘米的石塊﹐使得盜墓者永遠看不見﹐也無法進入這條通道中呢﹖
猜測
有些專家猜測說﹐它們是“星宿通道”
———分別指向天狼星和獵戶星座。人們普遍認為﹐吉薩三大金字塔的佈局正是模仿獵戶星座一帶的星體分佈。另一種解釋是﹕它們是“靈魂通道”。建造這些通道是為了讓死者的靈魂能順利升入天堂。但讓人納悶的是﹐如果通道盡頭被封死﹐靈魂又如何飛昇天堂呢﹖更何況﹐“王后殿”中壓根兒沒有任何人的墓。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理論是﹐“王后殿”最初也是專為法老胡夫設計的﹐但設計好後胡夫卻又改了主意﹐想要再建一個更大的墓室﹐於是“王后殿”就被廢棄掉了。
震驚
這個謎﹐被猜了121年後﹐才突然有了新的令人震驚的進展﹕在沒有出口的南北通道後面﹐竟是一條長方﹑平行﹑筒狀的隧道﹐僅僅22厘米寬﹐19﹒6厘米高﹐而且從牆壁往內延伸17﹒15厘米後﹐便開始以陡峭的角度向上﹐進入未知﹑黑暗的遠方……
1993年3月﹐德國機器人專家魯道夫‧甘登貝林小心翼翼地操作著一臺價值25萬美元的高科技遙控迷你機器人“烏普瓦特2號”﹐在狹窄的“南通道”清理瓦礫﹐赫然發現陡峭的通道往上行60米左右後﹐斜坡道的表面突然變得非常光滑。經調查發現﹐烏普瓦特2號進入的這個段落﹐表面質材為美麗的土爾(Turn)石灰岩﹐通常只用來裝潢教堂﹑王墓等神聖場所。僅這一點便已令人感到驚異萬分﹐然而﹐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當烏普瓦特2號走到這條斜坡道的盡頭時﹐竟發現了一道堅硬的石灰岩大門﹐上面還有兩個銅質的門把手﹗
石門後面有什麼﹖
是第三個至今尚未發現的墓室﹖是盜墓者夢寐以求的寶藏﹖是可以揭示金字塔建造之謎的史料和文物﹖種種猜測﹐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尤其是經過推算發現﹐這條通道的末端距離金字塔外牆約有16﹒5米。這麼大的空間﹐造一間墓室綽綽有餘。
英國劍橋大學“麥克唐那考古研究學會”的研究員凱特‧斯潘西道﹐“金字塔漫游者”的任務就是揭開通道盡頭的秘密﹐即使它發現通道背後什麼也沒有﹐那也是一項巨大的成果。“科學家們對於這兩條通道的用處﹐意見一直非常分歧﹐”斯潘西道﹐“這兩條通道是所有金字塔中唯一不知用處的古怪通道﹐因此我們無法參照其他金字塔予以比較。最大的問題是﹐它們為什麼要被堵起來﹖”
斯潘西繼續道:“我自己的觀點就是在那塊阻擋的石頭後面﹐什麼東西也沒有﹐工人們建到一半時停建了———然而﹐如果真是這樣﹐這塊阻塞用的石頭為什麼做得如此精巧﹐帶著銅把手﹐好像是個苦心經營的機關似的呢﹖……對於我們來說﹐不管機器人在它背後發現了什麼﹐一間藏滿財寶和彫像的房間﹖或是通向天空﹖不管如何﹐即使它的背後一無所有﹐機器人的發現都將令人迷醉。”
機器人潛入歷史黑洞
曾在世貿廢墟顯身手
探索未知的誘惑力吸引著考古學者再一次向“南通道”發起攻勢。美國全國地理學會和埃及文物部門聯手實施金字塔探險項目﹐美國方面為此出資特別研製了一臺微型鐵臂機器人﹐並正式命名為﹕“金字塔漫游者”。
“金字塔漫游者”的前身是“9‧11”事件後在紐約世貿廢墟搜尋幸存者過程中大顯神通的“蛇形機器人”。經過改良後﹐“金字塔漫游者”體態更為輕盈﹐行動和操作非常靈活。它的總重量只有2﹒7千克﹐長寬大約各為12厘米﹐高度可自動調節﹐最高高度在30厘米左右。
每分鐘行走914厘米
埃及吉薩金字塔古蹟區首席檢察官曼蘇爾‧伯瑞克向記者介紹說﹐早在2000年前﹐埃及文物部門和美國全國地理學會就開始就“金字塔漫游者”的探險工作進行磋商。經過兩年多的準備工作﹐目前智能機器人的各種裝置和測試已基本就緒。曼蘇爾說﹕“金字塔漫游者”的平面行走速度達到每分鐘914厘米﹐在遇到坡面地形時的爬升和下降速度達到每分鐘91厘米。美國全國地理學會廣告和發行主管杜爾‧海庫伯補充說﹐這個機器人由一家專門從事研究和製造機器人等人工智能產品的美國高科技公司生產﹐參與研製工作的研究人員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這座學院素以電腦和機械設計聞名全球﹐並經常為美國政府和軍方研製高精度電腦設備。
攔路石前止步
預計﹐“金字塔漫游者”走完全程大約需要90分鐘時間﹐其探險路線大致如下﹕首先從“王后墓室”出發﹐沿著“南通道”獨自向上攀爬約64米﹐在“攔路石”前駐足。曼蘇爾說﹕“實際上﹐一個星期前﹐我們就已經開始了小機器人的探索進程﹐目前最大的一項收穫就是通過聲波探測裝置反復測試﹐可以確定這塊‘攔路石’是一扇被特意安放的石門。”
“金字塔漫游者”五大絕技
1﹑超聲波傳感器。可用來測量岩石厚度﹐以確定石塊到底是扇厚度有限的“門”﹐還是一塊橫在通道內﹐僅僅用來封住去路的巨石。
2﹑世界上最小的地面探測雷達系統。通過敏感的探測頭髮送的電磁波可以穿透厚逾90厘米的混凝土。學者根據機器人記錄下的電磁波傳透所有岩石的速度﹐可以精確地測算出岩石的密度並畫出厚度結構圖。也就是說﹐如果這扇石門後面果真另有洞天﹐“金字塔漫游者”就可以將其大致的“素描”圖呈現在人類面前。
3﹑力度測量儀。它可以檢測“南通道”盡頭那塊封住出口的岩石能否被移開﹐並使用另外一個先進工具在岩石和通道壁之間尋找縫隙以便讓光纖照相機通過。
4﹑由視覺纖維構成的精密光纖鏡頭﹐可從石門下方的凹槽伸進通道內部進行攝像﹐工作人員通過連接到機器人身上的一條塑料外套包裹的控制線路操縱“金字塔漫游者”的活動。
5﹑導電傳感器。用于測試“阻路石”上的銅把手﹐以檢測上面是否帶有某種電路裝置。
金字塔建造者棺木將被打開
“巨人”之墓
與機器人探秘金字塔同步進行的﹐還有另一項意義同樣重大的考古項目﹐這就是為金字塔附近發現的勞工墳墓開棺。埃及學者根據多年的考證研究認為﹐棺木中埋葬的就是金字塔的主要設計師和建造者。“現代古埃及學之父”弗朗西斯‧查伯良曾經景仰備至地說﹐就智慧而言﹐“他們猶如身長100英尺的巨人﹐我們就猶如小人國”。
在勞工墳墓發掘現場﹐首先映入記者眼帘的是敞露在黃沙和金色陽光下的一片低矮的石頭建築。用“建築”這個字眼可能牽強了些﹐因為實際上這些只是一個又一個由泛青色石頭堆砌起來的“坑”。負責現場挖掘工作的負責人之一馬哈貿德糾正我說﹕“不是坑﹐而是墳頭﹐也就是勞工的墓地。”仔細打量﹐每個墓坑面積不大﹐大概兩平方米左右﹐高度只有大約半米。在這片墓地﹐一共規則地排列著大約20到30個這種墓坑﹐顯得井然有序。
古埃及生活圖
這片墓地是1990年時被偶然發現的。當時﹐一名遊客信馬由韁來到吉薩高地南面的一個沙丘上﹐馬蹄突然陷進一個坑裡。遊客連人帶馬一下子滾倒在地。這件意外事故立刻引起考古學家的注意。經過此後十多年的挖掘和研究﹐學者們在這片沙丘下逐漸清理出一座規模宏大的古城和墓群﹐並基本上確定墓中埋藏的就是生活在古埃及時代的勞工﹐金字塔的建造者。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扎希‧哈瓦斯節介紹說﹐隨著古城文物的不斷涌現﹐考古學家們逐漸拼湊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古埃及百姓生活圖”。他們發現﹐這座古城設施齊全﹐外圍從東到西修築了長達48米的石灰岩圍牆﹐城牆內坐落著製造銅質器具的工作坊﹑街道和房屋。最令人叫絕的是﹐考古人員竟在這裡發現了距今已經有4500年曆史的麵包﹐也即世界上保存時間最長的麵包﹗通過仔細搜索﹐學者們還判定發現麵包的地點是古埃及時代專門用來烤麵包的“甜點屋”﹔而且從現場挖掘出的器皿殘件推斷﹐古埃及人竟然至少知道14種製作麵包的方法﹗
首次發現古棺
最值得關注的是﹐除古城外﹐學者們還在古城附近高地上發現了一座意義非同一般的墳墓。該墓位於“獅身人面像”西南方向大約500米處﹐墳墓入口處門楣用一整塊花崗岩石條製作而成﹐這塊石頭和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巨石同樣來自埃及南部的阿斯旺地區﹐表明墓主的身份非常高貴。另外﹐門楣上的銘文表明﹐墓主是金字塔所在行政區的最高行政長官。沿著地面一個通道口進入到墓穴深處﹐考古人員又發現了一座石棺。
金字塔不是奴隸造
馬哈貿德一邊帶記者參觀一邊介紹說﹕“我們進行挖掘工作十多年來﹐這是第一次發現石棺﹐而且可喜的是﹐這個石棺表面保存完好﹐沒有遭到盜掘的跡象。據我們推測﹐這個規模比較龐大的墓地是當時建築金字塔的行政長官家族墳墓的墓群﹐時間大致可上溯到公元前2680年至2560年。”
我馬哈貿德說﹐考古人員在這座墓地的殉葬品中發現大量用于測量﹑計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這表明金字塔是由技術嫻熟的工人完成﹐而不是由奴隸製造的。另外﹐考古學者還在一處墓穴中發現了原始的金屬手術器械﹐在死者遺體上找到骨折後得到醫治的痕跡﹐說明死者生前得到很好的醫療待遇。另外﹐人們還發現死者生前服用的食物包括麵包﹑啤酒和魚﹐試想奴隸怎麼可能享有這種口福呢﹖
通過對古城和墓群的測算﹐埃及考古人員認為共有大約兩萬名勞工參加了金字塔的建造工程。他們大多是貧苦的農民﹑工匠和其他手工藝者﹐按其技能被分為不同的工作小組。小組中﹐沒有經驗的工人地位最低﹐其上是工匠﹑技工和後勤人員。控制著全國財富和人口的法老曾呼籲全埃及家庭參與建造金字塔﹐用勞動來換取食物。因此﹐工人多是招募而來﹐他們輪流從遙遠的小村落前往吉薩工作﹐其中許多人在那裡呆了一輩子。
金字塔所體現的古埃及建築技術﹐令現代人相信他們應該至少經歷好幾千年的進化才能達到如此高超的地步。但是翻遍歷史﹐我們卻無法看到任何有關古埃及技術發展的記錄。古埃及金字塔及其週圍遺跡﹐因此成為世界建築史上一個又深又大的黑洞。現在﹐古城及墓群的發現展示了古埃及勞工的日常生活﹑家庭關係和宗教信仰的情況﹐這是人類首次得到有關金字塔建造者的相關文物﹐對揭開擁有“巨人般”智慧的古埃及人的神秘面紗有著重大的意義。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