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9月12日訊】近日成都金沙遺址考古發現表明﹐金沙遺址是全球罕見的一處大規模﹑集中出土象牙﹑獠牙﹑鹿角的古代都城遺址﹐其手工業空前發達﹐陶器﹑玉器﹑石器﹑青銅器﹑金器等製造分工精細﹑技術先進﹔金沙遺址是古蜀國在商代末期至西周時期成都城市的開端﹐是中國青銅文明的重要組成部份﹐以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成為華夏文明進程中的重要一環。 圖:金沙遺址出土的玉琮
據生活時報9月12日消息,據金沙考古站介紹﹐金沙遺址是四川省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去年勘探發掘面積達到了2萬平方米﹐相當于以往在郊縣地區10年的工作量。目前發現其遺址範圍已擴大到4平方公里。
帝王祭天禮器無愧全國“玉璧王”
考古人員近日在遺址祭祀區發現象牙堆積坑和玉石器堆積等遺跡。象牙堆積坑中﹐20多根象牙重疊堆積﹐大部份被切割為餅形﹐象牙尖部全部朝南﹐顯然是古蜀先民某次祭祀活動的遺存﹔玉器堆積坑出土24件玉器﹐其中一塊直徑24厘米的領玉璧﹐為全國“玉璧王”﹐是古代帝王祭天的禮器。考古專家認定該玉壁為國寶級文物﹐對研究古蜀王室演變及祭祀制度有著重要的價值。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一件殘損的玉璧﹐上面陰刻著罕見的孔雀圖案﹐其彫刻之細膩﹑文飾之豐富﹐堪稱一絕。
巨型“廣場”堪比古羅馬競技場
考古人員在金沙遺址一處工地發現了獨特的建築遺跡﹕在1000多平方米範圍內發現大面積礫石堆積現象﹐人工修建的兩條弧狀矮牆﹐從其走向推測該建築平面形狀可能為圓形。建築中心地面由人工鋪就鵝卵石﹐再在上面鋪紅燒土規整地面﹐從中發現了眾多玉石器﹑卜甲和陶器。考古專家推測這裡可能是古蜀人公共活動的場所﹐也就是今天的“廣場”。目前已有150米弧狀外牆露出地面﹐雖然只發掘了1/4﹐但估計整個“廣場”將達到4000平方米﹐其恢弘壯觀的氣勢讓人不由聯想到舉世聞名的古羅馬競技場。
金沙並非三星堆“兄弟”
金沙遺址重見天日的第一天﹐就被許多人認為是三星堆的“孿生兄弟”。隨著發掘的進展﹐考古專家認為﹐金沙遺址是三星堆文明消失後﹐遷移到此的古蜀國都城﹐在三星堆文明鼎盛時期﹐金沙是其版圖中的一塊。今天的黃忠村就是蜀王宮殿區﹐考古人員在此發現了金沙遺址迄今發現的最大和最為集中的文化堆積區﹐面積達40萬平方米。這裡發現的木骨泥牆式建築結構﹐在中國南方地區曾產生重要影響﹐延用至近代。
金沙“年紀”超過4000歲
金沙遺址一處工地發現了寶墩文化時期的墓葬﹑房址﹑灰坑﹐出土了陶器﹑石器﹐這一重大發現把金沙遺址的時代上限推至距今約4000年前的寶墩文化時期﹐與1999年發現的成都平原史前古城處於同一時代﹐證明4000多年前的成都平原上﹐古蜀先民就有了頻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古蜀先民有沒有文字﹖
目前金沙遺址還未發現大型青銅器﹑宮殿城牆和文字﹐考古專家認為這與發掘深度不夠有關。專家普遍認為﹐古蜀先民當時也已有了文字﹐不過由於沒有像中原地區那樣用卜甲記文﹐文字書寫載體的湮滅導致我們無緣見到當時的文字。
週圍地區曾是“動物園”﹖
金沙遺址出土的象牙﹑野豬獠牙﹑鹿角眾多﹐證明當時在重大祭祀活動中至少使用了500頭大象﹑1000只鹿﹑1500頭野豬﹐而這些動物絕大多數來自週圍地區﹐這對研究當時的地理氣候環境提供了重要資料。(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