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8月28日訊】第55屆聯合國大會決定,將于今年8月26日至9月4日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召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WSSD)”,這是繼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和1992年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大會之後的又一次全球環境盛會。
在過去不久的20世紀,人類在經濟、社會、教育、科技等眾多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多數人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環境與發展問題上卻面臨嚴峻的挑戰。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經濟急速發展時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頻繁發生,環境明顯惡化,自然資源逐漸枯竭,世人意識到環境問題已是人類面臨的第一大問題。而且逐漸認識到環境問題并不以國家疆界為限,它不再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的問題,而是關系到整個人類社會、整個地球的共同問題。
例如全球气候變暖這個關系到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甚至影響到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問題,就必須各國政府、各國人民共同行動,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气体的排放,減緩全球气候變暖的進程,降低气候變暖的各种不利影響。因為科學界的大量研究業已証明,全球气候變暖已經給世界環境帶來眾多問題:
例如由于气候變暖引發兩极及高山冰川融化,從而招至全球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和島嶼國家已經瀕臨滅頂之災,太平洋的島嶼國家圖瓦盧已不得不舉國搬遷,”一葉知秋”,圖瓦盧的舉國搬遷,已為世界人民敲響了環境警報的第一響鐘聲;又如全球气候變暖引起世界降雨帶的移動,1998年長江大水,近日的歐洲洪災,近年我國東北、華北久旱,莫不與气候變化有密切關聯,再如气候變暖引起的暖冬現象,北方地區三九天還是暖洋洋,大量病菌害虫繼續繁殖和越冬,導致近年疾病和虫害比過去嚴重,蝗虫為害已達數千萬畝,飛蝗進入北京,甚至發展到廣東北部蝗虫成災,總之,近年的環境問題已讓各國政府頭痛,百姓遭殃,若果再不從全球范圍共同努力,環境問題必將影響人類社會發展。
人類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有個時間過程:20世紀50年代英國出現了秦晤士河河水嚴重污染,美國發生了DDT污染引起鳥類魚類大量死亡,日本發生了水銀污染的水吳病,于是60年代初美國環保主義者雷切爾.卡森寫出了《寂靜的春天》,揭示了DDT在殺死害虫的同時,也嚴重傷害了鳥類和野生動植 哄A污染了江河湖海,污染了大地,對人類构成极大的危害。從此喚醒了世界人民的環境保護意識。
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呼吁各國政府和人民為維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後代而共同努力。明确提出”人是環境的產物,同時也是環境的塑造者”。”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關系到各國人民的福利和經濟發展,是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國政府應盡的責任”。”要求人類在計劃行動時更加謹慎地考慮給環境帶來的後果”。《人類環境宣言》是人類第一次在全球范圍提出環境問題,并指明各國政府有責任保護環境。這是劃時代的進步。它為我們奠定了保護環境的理論基礎和政治基礎。
其後在1987年聯合國成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上,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新概念。認為可持續發展是正确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間相互關系的共同發展戰略,是人類求得生存與發展的惟一途徑。明确定義”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發展。
1992年的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充分肯定可持續發展思想,并据此發表了由183個國家的代表團簽署的《21世紀議程》。今年是里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大會的10周年。聯合國在《21世紀議程》發表10周年之際召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既是世界環境問題繼往開來的重 n舉措,更是進一步執行21世紀議程》的具体行動。据主管環境的聯合國副秘書長德賽說,來自近200國家的談判代表已經就今後10年的發展藍圖的75%的內容達成一致意見,已有包括中國、俄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國的政府首腦准備出席這次會議。世界人民密切關注這個與他們休戚相關的環境盛會,希望各國政府首腦能夠取得共識,為人民造福。(自由亞洲電臺)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