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8月13日訊】今夏民眾聞「登革熱」色變,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已達八百九十三例,至今持續增加之中。各國對安全的疫苗需求呼聲都非常迫切,目前進展最快的泰國已展開人體試驗,台灣則進行到動物試驗階段。最安全的預防方法還是消除病媒蚊孳生源。
據中央社報導,登革熱病毒共有四種,登革熱之所以危險是因為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包括登革出血熱、登革熱休克症候群,致死率可高達四到五成。
登革熱嚴重併發症的致病原因尚有爭議,學界有兩種假說,最常見的是「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指病人第一次感染登革熱病毒後體內自然產生抗體,再次感染其他型別的登革熱病毒時,會結合成抗原–抗體的複合體,抗原不會消失,反而會與白血球細胞膜上的接受體結合而進入白血球細胞進行繁殖複製,所釋放的化學物質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休克,同時引起血液凝固功能受傷,產生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等。
另一種假說是「繼發性感染」,即登革熱病毒在人類或蚊子體內繁殖過程時發生變異,變異的病毒會增加毒血症的發生機率、毒性增加。
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了解,登革熱疫苗自一九七0年代就已展開,困難之處在於接種疫苗反而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病的危險,直到最近才有針對四種病毒型別的活性減毒疫苗進入人體試驗,目前世界各國研發中的疫苗分為兩類,一種為活性減毒疫苗,另一種是基因重組疫苗,其中基因重組疫苗又分為結構性蛋白與非結構性蛋白的研究。
泰國研發活性減毒登革熱疫苗的動作最為積極,並授權法國巴斯德藥廠進行安全性與有效性試驗,在泰國進行的劑量與注射處方調整試驗,結果顯示有九成受試者可獲得對抗四種型別登革熱病毒的保護力。
在台灣也有相當多的學者專家積極參與疫苗研發,高雄榮總醫師黃永豐等人的研究,是利用非結構性病毒蛋白,以基因工程方式製造疫苗,但仍未進入人體試驗階段。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試驗中的疫苗發生的問題包括了能夠預防四種型登革熱病毒,常發生副作用且比較嚴重,而且不同型別病毒的抗體產生速度不同,出現競爭性干擾現象,使產生的抗體以第三型登革熱為主。
今年迄今台灣的本土登革陸病例已達八百九十三人,光是高雄縣市就有八百七十九人,目前沒有安全的疫苗,最安全的預防方法還是清除孳生源,加強病例通報。(http://www.dajiyuan.com)